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水煮大明 > 第457章 润物无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们曾经为了推翻明朝的统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如今,却在太行山的村落里,过上平凡而安稳的生活,曾经的豪情壮志,渐渐有岁月磨平的迹象。

李自成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迷茫。“这……这以后的路,该咋走呢?”李自成喃喃自语道,高桂英在旁默默陪着他,一起在风中凌乱,也不知该如何安慰他。

李自成开始担心,曾经一起战斗的兄弟们,一旦习惯了这种安稳的生活。再想忽悠走上造反的道路,谈何容易。

而金山镇,通过这种方式,悄然瓦解了义军的斗志,让曾经强大的闯营,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锋芒,还真是无心之过——李勇只是急着修通陇海线而已。

山西和河南地区进入这种诡异的现象后,这未来的大明,将会走向何方?李自成和他的义军,又将何去何从?所有的人都开始迷糊,包括李勇自己。

但有一个哥们头脑却是非常清晰,那就是宋应星的哥哥——宋应昇,他见人心可用,果断将路段切成更小的几十个路段,在无数个包工头的承包之下,同时发力施工。中原地区本以平原为主,施工难度相对较小,这劳力又十分充足。

每天都有超过20里的路段铺成。工地上,号子声不断,大伙干的热火朝天!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建设路基,有的铺设铁轨,有的负责修筑公路,有的负责搬运材料。他们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工程进度。

宋应昇说道:“按这个进度,秋冬季无休,肯定能在年底全线贯通,除了少量的大型桥梁外。”李勇和宋应昇站在工地上,看着忙碌的工人,两人心中满是欣慰。

这条东西向铁路和公路的同时建成,将为大明的交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西域打下的新疆土,也就稳了。意外之喜就是,随着修路的推进,战争消失了。中原大地的民心也逐渐凝聚起来。百姓们通过修路,不仅获得了收入,改善了生活,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他们不再被战乱和贫困所困扰,而是看到了生活的曙光。一些原本对官府心怀不满的百姓,但是却非常喜欢金山镇这个“伪”官府。

“自从金山镇过来,俺们现在有活干,有饭吃,还能攒下点银子,这日子总算有盼头了!”一位修路的百姓笑着说道,其他人也附和着,“以后咱们就跟着金山镇干,谁来都不好使!”。

而李勇和宋应昇等人,一面在密切关注着工程的进展。一面派人在总结,这次义军合作的模式,既完成这条铁路和公路的建设,支持了西域的战事,更是为金山吞并旧朝廷占领区找到一条新思路。

“等这条路修好了,就继续向西延伸,全国铁路规划要边建边优化,速度和质量都不能松,你的人还要管好手脚。”李勇很认真的对宋应昇说道。

作为宋应星的哥哥宋应昇,都五十才被重用,自然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他用力的点着头,说道:“会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确保工程按时完工,另外,一直安排同志会纪委人员在全程参与,钱不能乱花。”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也有一些暗流在涌动。一些地方家族势力,看到修路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开始蠢蠢欲动,企图从中分一杯羹。

还有一些心怀不轨的人,试图破坏修路工程,以谋取私利。他们或是在工地上捣乱,偷铁轨和木头,或是散布谣言,试图扰乱民心。

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小插曲。两个师的金山新军早已严阵以待,再加上百姓的眼睛也是雪亮了,“对于这些企图破坏修路工程的人,绝不姑息!”李淮说道。

在百姓的支持下,在金山新军的严厉打击之下,这些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又有很多“反动势力”成功踏上“赎罪之路”,被送往西域,为西域的艰难的铁路路段贡献力量——没了坏人,中原治安居然进入“路不拾遗”程度。

充足的银子,让工人们不论刮风下雨,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人人为了早日完成工程而努力奋斗,修路的工程持续稳步推进。

宋应昇每天都会到工地上巡查,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人人都深知,李勇今年最重视的就是这条铁路和公路的建成,上行下效,这一号工程谁敢松懈。

“钱按时结,饭管饱,一定要按时完工!加班费要给足,咱们不差这点小钱。”宋应昇对手下说道。

大洒币后民工们纷纷响应,士气高昂。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工程将为他们未来带来巨变,但他们认金山给的是成色十足的银子,丰厚程度超出想像。

而金山镇的官员,悄摸的通过这条铁路和公路的建设,默默扩大了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他们借机不断对中原地区乡村伸出“魔手”,名声不好的地主和豪绅会突然消失,就算有坚固坞堡也会被强大的“义军”攻陷,金山正一天天的加强着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蚕食着旧朝廷的地域。

“老宋,没想到,这中原地区,就这样落入我手,嘿嘿。”李勇拍着宋应昇的肩膀,经常性猥琐的笑着,搞得宋应昇一身直起鸡皮疙瘩。

河南的情况开始变得和山东的情况一模一样。崇祯的官军只管守着府城或县城,文官只管在衙门里等着金山镇送税赋上门,大家相安无事,天天凑在一起不是打麻将,就是赌牌九。

“你说啥?咱官老爷想出城?那他可不敢!对当官的而言——出城就等于回不来了。”一位官军小卒,坐在城墙上,懒洋洋地说道。

慢慢的官吏们习惯过上悠闲的生活,仿佛这场战争、河南的治理与他们再无关系,当然那些认为有关系的都已失踪了(移民)。而金山镇的基层官员们,则负担起了抵御义军,保障物资运输,维护社会秩序,帮助他们收税等重任。

“金山镇的年轻官员们,真是辛苦啊!我们可就不用操心这些事儿了。”一位文官坐在衙门里,喝着茶,看着金山镇的官员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矛盾,一方面是惬意,另一方面对未来的迷茫,还有一分无奈——要不我是不是也主动加入算了?

一切是勤劳的金山镇在代劳,这些金山镇的派来的官员们,日夜奔波,为了维护河南和山西南部的稳定和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金山镇的官员们,才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一位百姓感激地说道。

这次陇海线的打通之策,让李勇茅塞顿开,从山东到河南。他终于明确了收拾崇祯的总策略——偷梁换柱,农村包围城市。“这些旧势力,统统围在城中,再慢慢一个一个的收拾,这是他最喜欢看到的——流血最少,且润物细无声。”李勇心中暗忖。

“有了长江航线,我们控制了大明以南,有了这条陇海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整个中原的局势,进一步削弱崇祯的势力。”李勇得意至极,对陪同他视察工程进度的吴承志和周皋傲娇的说道。

周皋点了点头,瓮声瓮气的说道:“嘿嘿,陇海线就是一道红线,崇祯小儿再也过不来了,少爷放心,我们一定会利用好这条陇海线,为最后收拾他们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