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 第375章 福星启明与生命奥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5章 福星启明与生命奥秘

田夕薇软糯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陈羽墨从繁复的演算草图中抬起头,看到门口探进半个身子、睡眼惺忪的妻子,心头那因宏大构想而激荡的澎湃瞬间化为绕指柔情。

他放下笔,脸上不自觉地带上了温柔的笑意,起身快步走过去。

“怎么醒了?是我吵到你了?”

他轻声问,伸手理了理她有些凌乱的发丝。

田夕薇摇摇头,打了个小哈欠:“没有,就是迷迷糊糊一摸身边没人,就出来看看。你怎么还不睡呀?都几点啦?”

陈羽墨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忽然一把将她打横抱起,在她小小的惊呼声中,笑着原地转了小半圈,然后低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

“乖乖,你和宝宝,简直是我的小福星!”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宠溺。

田夕薇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有点懵,双手下意识地环住他的脖子,脸颊微红,疑惑地眨着大眼睛:

“啊?怎么了嘛?突然说这个……是因为宝宝刚才……”

“是啊!”

陈羽墨将她轻轻放下,但仍圈在怀里,眼神发亮,

“就是你刚才说的,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灵感!一点小头绪,但可能是突破性的!”

田夕薇看着他兴奋的样子,也替他高兴,但高兴之余,一丝隐隐的担忧浮上心头。她靠在他怀里,小声问:

“墨墨……你说,岁禾她……她会不会真的和你一样,也有……就是,记得以前的事情?”

这个问题让陈羽墨的心微微一沉,他并非没有过同样的疑虑。

女儿的异常反应,以及那几乎如同应答般的情绪变化,实在太过诡异。

但他很快压下了这丝波动,脸上露出宽慰的笑容,轻轻抚摸着她的后背。

“别瞎想。”

他的声音沉稳而令人安心,

“她是我们的女儿陈岁禾,是带着我们所有的爱和期待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命。她不是任何人的影子,也不是带着沉重记忆的归来者。或许……只是巧合,又或许,这就是我们父女之间一种奇妙的心灵感应?别担心,无论怎样,她都是我们最宝贝的女儿。”

他的话语有效地安抚了田夕薇的不安。她点了点头,将脸埋在他胸口蹭了蹭:

“嗯!你说得对!她就是我们的岁禾!不过……她要是真像她爸爸这么厉害,那我以后岂不是要被你们两个天才宠上天了?”

听着她带着撒娇和憧憬的语气,陈羽墨低笑出声,胸腔微微震动:

“嗯,必须宠上天。好了,我的大天才和小天才该睡觉了,明天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揽着妻子的肩,熄了书房的灯,相拥着走回卧室。窗外,月色依旧温柔。

第二天清晨,陈羽墨早早起床,为还在熟睡的田夕薇和小岁禾准备了清淡营养的早餐。刚准备好,门铃就响了,是苏晚晴和林薇结伴过来了。

“妈,你们这么早。”

陈羽墨打开门。

“不早啦,来看看我们两个宝贝。”苏晚晴笑着进门,目光第一时间就寻找婴儿床的方向。

林薇则打量了一下儿子,关切道:“听夕薇说你昨晚在书房忙到很晚?再忙也要注意休息。”

“我知道的,妈。早餐在厨房温着,等她醒了麻烦你们照顾她吃点。我今天要去科学院那边。”陈羽墨一边穿外套一边交代。

“放心吧,这儿有我们。”两位母亲笑着应承,已经轻手轻脚地走向了主卧。

陈羽墨驱车抵达江南科学院时,天色已经大亮。

他没有立刻去往地下的生物实验室,而是先参加了一个关于“逐日计划”核心会议。

小会议室内,钱老、吴老、柯老、方老、周老以及沈教授都已到场。

方老汇报,他气色看起来比之前好了不少,但语气依旧凝重:

“基于之前北大团队提供的AdS\/cFt对偶性理论框架试验数据,我们在小型化聚变装置的能量损失控制上取得了进展,目前已经能将不必要的能量损失从之前的百分之三十降低到百分之十一左右。但这似乎逼近了一个瓶颈,要进一步优化,需要极强的基础磁场来增强约束。目前庐州基地那台45t的超导磁体装置,已经无法满足下一步的实验需求了。”

陈羽墨认真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一下:

“强磁场是基础物理研究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的关键。方老,您需要的超导磁体这件事,我记下了,稍后我会亲自去找物质科学院的蔡院长沟通。”

周老和沈教授对视一眼,由周老开口道:

“我们这边负责的新型常温超导材料,经历了两次极端环境下的严格测试。在模拟小型化聚变堆88%放电效率的运行环境下,应用于磁场约束线圈和能量导出系统,表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性能提升符合预期,为下一步更高功率的试验提供了材料基础。”

陈羽墨听完所有人的汇报,点了点头,目光扫过诸位白发苍苍却依旧奋战在一线的功勋科学家,语气沉稳而有力:

“‘逐日计划’是跨越星海的长远之策,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也都困难重重。等离子体稳定性、能量转化效率、材料极限、强磁场环境……这些都是硬骨头。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我们不必急于求成,但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扎实、严谨。有任何需要协调的资源,或者跨不过去的坎,随时可以直接找我。”

会议结束后,陈羽墨没有停留,径直走向通往地下深处的专用电梯。

经过多层身份验证和生物识别,他进入了绝密级别的生物实验室。

他换上无菌服,熟练地操作起来。首先调取了基于大量老年医学模型和端粒、线粒体、表观遗传等衰老核心机制数据设计出的基因编辑序列和 mRNA 表达载体模板。

“启动NGS(新一代测序)复核设计序列。”

他对着空气下达指令,人工智能系统无声响应,开始进行最后的序列校验,确保其精准性和脱靶风险最低。

随后,他走到一台复杂的生物反应器前,开始准备制备所需的脂质纳米颗粒载体。

这种载体能有效保护脆性的基因治疗成分,并将其精准递送到目标细胞。

他精确称量着特殊的可离子化磷脂、胆固醇、辅助磷脂和pEG化脂质,在优化的缓冲液体系中进行混合。

整个过程需要极高的精准度和无菌环境。

他全神贯注,动作如行云流水,每一个步骤都严谨得如同艺术。混合后的溶液经过微流控设备进行精准的纳米颗粒自组装,形成包裹着有效载荷的、均匀微小的脂质纳米粒。

然后是最关键的步骤——将经过人工智能严格校验并体外转录生成的、编码特定长寿关联蛋白的mRNA,以及精确设计的基因编辑工具,通过精密电转仪导入纳米颗粒载体中。

完成后,初步的基因药剂原液被转移至超滤纯化系统,去除杂质和未封装的成分,并进行缓冲液置换,最终得到澄清的制剂。

陈羽墨将这第一支不足十毫升的淡蓝色液体,小心地注入无菌样品管中,贴上标签,注明“基因药剂-延缓衰老型-原型001”,随即将其转入-80摄氏度的超低温冰箱中保存。

接下来,等待它的将是一系列严格的体外细胞实验和后续的动物模型安全性、有效性验证。

他看着那支静静躺在极寒中的样品管,目光深邃。这小小的试管里,承载着延长那些为国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们宝贵科研生命的希望,也是他兑现对首长承诺、夯实华夏科技根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