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咱们这黄河边上,有个小李庄,庄子里有个叫阿草的姑娘,那可是个苦水里泡大的娃。阿草三岁那年,黄河决堤,爹娘都被洪水卷走了,是村里的老篾匠李大爷从漂着的木盆里把她捞出来的。

李大爷无儿无女,就把阿草当亲孙女养。他有一手编草编筐的好手艺,别人编的草筐用个一年半载就散架,他编的草筐能用上十年八年,就连草席铺在地上,雨水都渗不透。

阿草从小跟在李大爷身边,七岁学编草,十岁就能独自完成一个结实耐用的草筐。她手巧心细,不但学会了李大爷的全部手艺,还自己琢磨出了新花样。她发现用一种叫“牛筋草”的野草,晒干后浸泡在特制的草汁里,再慢慢编出来,成品格外结实,还能防水。

“爷爷,您看这样编是不是更密实?”小阿草常举着自己新编的草筐问李大爷。

李大爷捋着花白的胡子,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孩子,你比爷爷强,这手艺后继有人了!”

可惜好景不长,阿草十五岁那年,李大爷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把阿草叫到床前:“孩子,这编草的手艺你已经青出于蓝了。记住,手艺不只是糊口的本事,关键时刻能救人性命。”

阿草泪眼婆娑地点头,李大爷又颤巍巍地从枕头下摸出一个小布包:“这是我一辈子琢磨出的秘方,怎么选草、怎么处理、怎么编织,都在里头。你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将来定能让这手艺发扬光大。”

李大爷走后,阿草一个人住在村头的小茅屋里,靠编草编为生。她编的草筐、草席格外结实耐用,渐渐有了名气,连县城里的人都特意来买。尤其是她编的粮囤,粮食放在里头,既不返潮也不生虫,家家户户都以拥有一个阿草编的粮囤为荣。

阿草心地善良,村里谁家困难,她总是少收钱甚至不收钱。邻居张寡妇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她就经常帮着编些草筐让张寡妇拿去卖;村东头老王头腿脚不便,她主动上门帮他修好了破旧的草屋顶。

村里人都说:“阿草这姑娘,手艺好,心肠更好。”

转眼阿草十八岁了,出落得水灵灵的大姑娘,提亲的媒人踏破了门槛,可阿草总是婉言谢绝。她心里装着草编,每天不是研究新花样,就是教村里的姑娘媳妇编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这年夏天,天气格外反常。连续下了半个月的暴雨,黄河水位涨得老高,小李庄地势低洼,村民们忧心忡忡。

这天夜里,雨下得更大,雷声震天响。阿草被暴雨声惊醒,点亮油灯,心里七上八下的。她想起爷爷说过,大洪水来时,木头门板都能被冲碎,只有柔韧的东西才能在水里保命。

突然,她脑海中灵光一现:既然草编能防水,为何不能编成草筏呢?

说干就干,阿草立刻动手,把家里储存的干草全搬出来,按照编草席的方法,但加厚加固,编成了一个个四方形、能容两三个人的草筏。她特意用了加倍的牛筋草,编得密密实实。

刚编完第三个草筏,就听外面人声鼎沸,有人大喊:“决堤了!黄河决堤了!”

阿草推开窗一看,魂都快吓飞了。浑浊的洪水像一头猛兽,已经冲进了村子,低处的房屋转眼就被淹了半截。村民们惊慌失措,哭喊声、呼救声混成一片。

阿草立刻把草筏推到院里,水已经齐腰深了。她大声呼喊邻居:“张婶!快带孩子们过来!上草筏!”

张寡妇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踉踉跄跄地过来,阿草帮他们爬上草筏。说也神奇,这草筏浮在水上稳稳当当,水一点也渗不进去。

“大家别慌!跟我学,把能浮的东西都绑在一起!”阿草一边喊,一边教被困在屋顶上的村民用门板、木桶制作简易浮具。

她来回穿梭在洪水中,把自己编的草筏送给老弱妇孺,又帮年轻人扎制浮具。村西头的老王家地势最低,一家五口被困在快要被淹没的屋顶上。阿草奋力划着一个草筏过去,分两次把他们全部转移到安全的高地。

洪水肆虐了一整夜,阿草几乎没停过。她记不清自己救了多少人,只记得双手被草绳磨得血肉模糊,浑身冻得发紫。但看到村民们大多安然无恙,她心里暖暖的。

天亮后,洪水渐渐退去,村子一片狼藉。幸好人员伤亡很少,这多亏了阿草和她的草筏。村民们纷纷围住阿草,感激涕零。

“阿草,要不是你的草筏,我这一家子就完了!”老王头拉着她的手老泪纵横。

张寡妇搂着两个孩子哭道:“阿草姐姐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这时,一个外地商人模样的人骑马经过,看到灾情,下马打听情况。得知阿草用草筏救人的事,他眼睛一亮,找到阿草。

“姑娘,我是省城‘万货商行’的掌柜。你这草编手艺了得,居然能编出这么结实的草筏。我想买你的手艺,你开个价,我出二百两银子!”商人伸出两个手指。

围观的村民都倒吸一口凉气。二百两银子!普通庄户人家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么多钱。有了这笔钱,阿草完全可以搬到城里,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

大家都以为阿草会答应,谁知她摇摇头:“掌柜的好意心领了,但这手艺不卖。”

商人以为她嫌钱少,咬咬牙:“那就三百两!这可是天价了!”

阿草依然摇头:“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这手艺是爷爷传给我的,他说过,手艺不只是糊口的本事,关键时刻能救人性命。今天看来,爷爷说得对。这手艺要是卖给你,你必定会垄断牟利,将来若再发洪水,穷苦人家哪买得起你的草筏?”

商人脸一红,确实被说中了心思,讪讪地走了。

洪水过后,重建家园成了头等大事。阿草看着破败的村庄,心里有了主意。她把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召集起来。

“姐妹们,这次洪水虽然过去了,但保不准以后还会再来。咱们小李庄地处低洼,要想长治久安,就得修条坚固的堤坝。可修堤坝需要大量银钱,官府是指望不上了,咱们得自己想办法。”

女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咱们庄稼人,哪来的钱修堤坝啊?”

阿草微微一笑:“我打算把草编手艺免费教给大家,咱们一起编草编,卖出去攒钱修堤坝!”

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手艺人在当时可是靠独家手艺吃饭的,哪有轻易传给别人的道理?

“阿草,这可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钱啊!”张寡妇提醒道。

“爷爷说过,手艺要发扬光大才是活手艺。”阿草坚定地说,“独木难支,众木成林。只有大家都过好了,咱们小李庄才能真正不怕洪水。”

就这样,阿草开始免费教村里妇女编草编。她不但教传统花样,还带着大家一起创新,编出了草帽、草鞋、草包、草玩具等各式各样的用品。

阿草负责统一贩卖,她公平地给每个人结算工钱。因为小李庄的草编结实耐用、样式新颖,渐渐在周边县城打开了市场,甚至省城的客商都来订货。

一年下来,妇女们不仅帮家里增加了收入,还真攒下了一笔修堤坝的款项。村民们被她们的精神感动,男人们也纷纷出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又到春天,小李庄的堤坝工程开工了。阿草带着妇女们不仅继续编草编赚钱,还每天给修堤的男人们送饭送水。

县令听说小李庄村民自筹银两修堤坝,十分惊讶,亲自前来视察。见到阿草和村民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深受感动,当即拨付了一笔官银资助,还调派了几名水利工匠指导。

三个月后,一条坚固的堤坝屹立在小李庄的黄河边上。竣工那天,全村人聚在堤坝上庆祝。老王头感慨地说:“有了这条堤坝,咱们再也不用怕洪水了!”

这时,那位省城商人又来了。他这次态度恭敬,对阿草说:“姑娘,我走南闯北,见过不少手艺人,但像你这样大公无私的,还是头一回见。你们的草编在省城很有名气,我想和你们合作,在省城开一家草编铺子,利润分成,你看如何?”

村民们纷纷看向阿草。这次,阿草笑了:“这个提议不错,但有个条件——价格必须公道,不能让穷人家买不起。”

商人连连点头:“一定一定!”

就这样,小李庄的草编走出了村子,在省城打开了市场。阿草没有止步,她又带着大家研究用不同草木编织,开发出更多既实用又美观的草编产品。

最让人称奇的是,又一年黄河发大水,小李庄的堤坝稳稳地挡住了洪水。而阿草设计的草筏更是被推广到整个黄河流域,成为许多水患地区的常备救生工具。人们都叫它“阿草原”,后来不知怎么传着传着,就成了“救命草”。

阿草一直没嫁人,但她从不孤单。小李庄的孩子们都叫她“草编娘娘”,她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编草编,把李爷爷的教诲传给每个人:“手艺不只是糊口的本事,关键时刻能救人性命。”

如今,你若是到黄河流域走走,还能看到各种草编用品。老人们总会提起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阿草的姑娘,她编的草筏救了一村人,她教的手艺富了一方土,而她带领大家修的堤坝,保了一方平安。

那看似普通的草编,真的成了“救命草”,救的不只是人命,还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