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咱们这江南水乡有个小县城,名叫桃源县,城里有个更夫叫老胡。老胡今年五十有六,打更打了三十多年,每晚“咚——咚——咚”的鼓声,成了全县城人的活时钟。

老胡这鼓可不一般,是祖上传下来的老物件,鼓身是用百年梧桐木做的,鼓皮据说是老黄牛的皮,敲起来声音特别厚实,传得也远。老胡爱这面鼓如命,每年开春都要亲手为它重新蒙皮、上漆,保养得油光锃亮。

这年冬天特别长,眼看到了二月初,本该是柳树发芽、桃李开花的时候,可天还是冷得刺骨,树枝光秃秃的,地上连根草芽都看不见。老百姓着急啊,再这样下去,春耕耽误了,下半年就得饿肚子。

县令赵大人更是急得团团转,天天派人观察天象,可老天爷就是不买账,阴沉着脸,一点转暖的意思都没有。

这天晚上,老胡照常打更,三更时分,他走到城南那片桃李园附近,忽然心里一动,手下鼓槌不由得变换了节奏。原本“咚——咚——咚”单调的更鼓声,忽然变得轻快起来,像是春雨敲打屋檐,又像是春风吹动铃铛。

说也奇怪,这鼓声一响,园子里那些光秃秃的桃树李树,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冒出了点点花苞!

老胡以为自己老眼昏花,揉了揉眼睛再看,可不是嘛,那些枝头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粉白的花骨朵。他心下惊奇,手下鼓点不停,继续敲着那欢快的节奏。更奇的是,随着鼓声,那些花苞慢慢绽放,不一会儿,整片园子已是花香四溢。

第二天天一亮,城里就炸开了锅。人人都发现城南桃李园一夜之间花开满枝,纷纷说是神仙显灵。只有老胡心里明白,这事跟自己的鼓声有关。

消息很快传到了县衙,赵县令派人把老胡叫去问话。老胡不敢隐瞒,一五一十说了昨晚的事。

赵县令听后捋着胡子沉思片刻,忽然眼睛一亮:“既然你的鼓声能催花开,何不多敲几次,让全县的草木都提前返青?这样春耕就能按时进行了!”

老胡犹豫道:“大人,这鼓声的神奇,小的也摸不着头脑,怕是......”

“怕什么!”赵县令打断他,“这是利民的大好事,就这么定了!从今晚起,你不必只打更,白天也敲,专门敲那催春的鼓点!”

命令下来,老胡不敢违抗,只得白天黑夜地敲鼓。说也奇怪,他那催春的鼓声所到之处,枯树发芽,草地返青,连河水都解冻得快了。百姓们欢天喜地,纷纷开始准备春耕。

赵县令见这法子有效,更加得意,命令老胡加大力度,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敲。老胡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可县令派了衙役跟着,想停也停不了。

这天正午,老胡敲到城北的山坡上,全县的百姓几乎都跟来看热闹。赵县令也亲临现场,督促老胡使劲敲鼓。

“用力敲!让这春意再浓些!”赵县令催促道。

老胡已经连续敲了三天三夜,精疲力尽,但只得举起鼓槌,用尽全身力气敲下去。

就在鼓槌落下的瞬间,只听得“刺啦”一声巨响,鼓皮突然裂开了一道大口子!

人群中发出一片惊呼。更让人吃惊的是,从破裂的鼓皮里,竟然飞出了成百上千只五颜六色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冲向天空,在众人头顶盘旋三圈后,四散飞去。

这些鸟嘴里都衔着闪闪发光的种子,它们飞过田野,种子就簌簌落下;飞过果园,种子就飘飘扬扬撒下;飞过山林,种子就如雨点般降下。

转眼间,鸟儿们飞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目瞪口呆的众人和那面破了皮的老鼓。

赵县令气得直跺脚:“好你个老胡!竟把祖传的鼓敲破了!这下春耕还没完成,可如何是好!”

老胡抱着破鼓,心疼得直掉眼泪,这可是祖上传了四代的宝贝啊!

正当众人不知所措时,忽然有个小孩叫道:“快看!地上有东西!”

大家低头一看,原来是从破鼓里漏出的一些种子,正闪闪发光。老胡小心翼翼地把这些种子收集起来,和乡亲们一起,在城南找了一块好地方,挖了个坑,把那面破鼓恭恭敬敬地埋了进去,然后把那些神奇的种子撒在上面。

一夜过后,埋鼓的地方竟然长出了一片从未见过的花草树木,有的开花,有的结果,五彩缤纷,香气扑鼻。更奇的是,这片园子不分四季,常年如春,桃花、荷花、菊花、梅花同时开放,结果不断。老百姓再也不愁饥荒,就把这里叫做“鼓园”。

赵县令见识了这神奇,也幡然醒悟,不再强求逆天而行,而是顺应自然,让百姓按节气耕作。说来也怪,自那以后,桃源县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老胡已经老得打不动更了,县城里也换了新更夫。这日,他正坐在鼓园里晒太阳,忽然来了个云游道士,盯着鼓园看了半天,连连称奇。

道士对老胡说:“老人家,你这园子里有宝啊!”

老胡笑道:“可不是嘛,四季如春,不是宝是什么?”

道士摇摇头:“我说的不是这些花草,是地底下那面鼓。这鼓在你家祖上手里时,是不是曾在一次百年难遇的春分时节,吸收过天地精华?”

老胡想了想,说:“听我爷爷讲,他爷爷那辈,确实有一年春分,天现异象,有群凤凰落在我们家鼓上,莫非......”

道士点头笑道:“这就对了!那鼓早已不是凡物,内里自成一方小天地。你当年敲破鼓皮,其实是释放了里面积蓄的春意。如今十年过去,这鼓在地下又吸收了足够的天地精华,若能取出来,必能再显神通。”

老胡却摇摇头:“罢了罢了,就让它在土里安生吧。强求来的春天,终究不如自然的好。”

道士闻言大笑:“老人家悟了!既然如此,不如在此立一石碑,记载这段奇事,让后人知道顺应自然的道理。”

老胡觉得这个主意好,就召集乡亲,在埋鼓的地方立了块青石碑,上面刻着“春鼓碑”三个大字。碑文详细记载了鼓点催春的故事,最后写道:“春自天定,不可强求;人顺自然,福泽长久。”

碑成之日,忽然有群鸟飞来,绕着碑鸣叫不去,声音悦耳动听,如同春日的交响。更奇的是,每当有人轻轻敲击石碑,就能听到阵阵鼓声回响,伴随着鸟语花香,仿佛回到了十年前那个神奇的春天。

后来,这“春鼓碑”成了桃源县的一景。每逢节气变化,百姓都会来敲击石碑,听那鼓声是否应和时令。若是鼓声清脆悦耳,就说明节气正常;若是鼓声沉闷滞涩,就预示气候有变,好提前准备。

自此以后,桃源县虽然不再有四季如春的奇景,但年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而那春鼓碑的响声,也成了判断年成好坏的神秘征兆,代代相传。

老胡去世那天,春鼓碑自发响起,连续不断,全县百姓都听到了那欢快如春的鼓声,纷纷说这是老胡又来报春了。

所以啊,有时候看似是坏了事,说不定反而是好事的开端;强求不得的,顺其自然反而会有意外之喜。这大概就是“鼓点春”这个故事要告诉咱们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