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80章 论衍圣公一职之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书缘,你说这接下来该怎么办?”

将人打发走后,朱由检是一脸的郁闷之色,十分头疼的捏着自己的鼻梁,因为他看的可要比黄宗羲深多了。

“什么打算?没什么打算,眼下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尽快的割除人心不齐这个弊病,如不尽快理清这积弊的话,不但我朝的军事要受影响,经济方面更会受到重重掣肘。”

“不过,这想要割除这弊病怕是得费一番周折了。”

看了眼离去的黄宗羲背影,张书缘也不顾妻子和周皇后的神色,直接了当的就开了口。

“嗯,是这个理儿。不过朕的想法是,我们能否从这军政方面着手?”

朱由检在说这话时,一旁候着的王承恩便迅速敏感的将一众太监给带出了营帐并自己把手在外面给众人做会议安保。

“从军政入手倒是个好选择,就是不知陛下想如何做,还有若是仅从军政角度着手的话,书缘以为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一个强力人物露脸站台才行。”

张书缘想了想便就指出了朱由检谋算的不足。

的确,若是想革除军队中人心不齐的弊政,首当其冲就是要保证好士兵们的利益,进而再与文化宣传相结合才能稳住改革后的局面。

只不过,想要保障好军队的利益,眼下却是有着种种阻碍矛盾。

一是山东的地方豪族,早已是侵吞了不知多少年的土地田亩,需要用大量的人手去测量,而年初派出的十三支测量队,估么着应该是无法胜任这个短期急速任务。

二是内地卫所与边防卫所的利益冲突,大明需要重新找一个平衡点来重新制定军事预算。

三是如何在能够不引起中原震荡的情况下夺回军队的固有利益。

ps:据史料记载,自后金崛起后,明朝廷是逐年加大对边境卫所的投入,到了崇祯年间其军费一度高达近一千四百万两以上,占平均年财政预算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仅宁远、锦州几处要塞的防务,每年就需军费近百万两白银的供养。

当然了,历史中的朱由检之所以能掏出这么多军费,一是财不入库直接发往辽东,二是加征各种饷银,如着名的三饷就是在崇祯三年时开始加重征收的。

除了这上述的三个大问题外,还有一点则是,朝廷要找谁来充当这个站台牌面?

别看这曲阜孔家是个墙头草,但其手中所掌握的解释权也太过危险了,稍不留神就会引得天下士子暴动。

……

“书缘说的是,若无文化相佐,恐怕这事情也做不好。”

听到张书缘这话,朱由检就更是头疼了。

“陛下你看不如这样可好,我们将孔贞运给召来如何?”

“孔贞运?他能压的住孔胤植吗?”

对于孔贞运的出身,朱由检自然是知晓的,可在他看来这孔贞运就是一“偏脉”其能否能制衡曲阜的这支主脉就是个问题了。

的确,在眼下的目光看来,孔贞运这一支的确是偏脉,因为历朝皇帝册封的都是山东曲阜的一支为衍圣公。

“陛下,管他能不能,只要开仲(孔贞运的字)是孔圣之后就可,而且您别忘了我们现在在哪儿。哼,我就不信他孔胤植没什么脏事儿,他曲阜孔家就如表面那么干净。”

张书缘是眯着眼睛开口,就好似他已经拿到了曲阜这一脉的罪证。

“嗯…,既然如此的话,那朕便就召孙督师和孔詹士过来吧。”

尽管朱由检是感觉孔贞运压不住孔胤植,但眼下也找不到什么文人能与孔府抗衡的。

这说实话,对于张书缘此前所谈的“世修降表”之事,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毕竟这曲阜一脉可是吃了自家两百多年的饭,而且自己这一脉一直对其都不错,可谓是面子里子都给了的。

“好,不过陛下,我要提点一句。”

见朱由检要试一试孔贞运这个老夫子了,张书缘赶忙就出言打补丁,生怕他再搞出一个衍圣公出来。

没错,在张书缘看来,这孔家就是孔家,其并不能代表孔夫子,更代表不了整个文脉,而且这孔家一直所倡导的儒道学说,也是一直在阻碍着大明的发展,所以这绝不能再让他搞这事儿了。

至于文道的发展问题,这在张书缘看来完全就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除了儒家以外,还有农家、法家、兵家等诸多流派的传人在,而就这样的条件,完全可以仿造后世组成各种各样的学说机构,进而带领整个华夏的文化发展。

“哦?书缘要说什么?”

一听妹夫还有话要说,这刚松了一口的朱由检又被他提起了思虑。

“陛下,我在想,这衍圣公一职能否被废除。”

“什么?你…你要废衍圣公?!!”

“嗯。”

“为何?”

“陛下,您觉得这衍圣公一职对我们有什么用?”

张书缘并没有主动解释,反而是循循善诱的引导朱由检几人发散思维。

“嗯…没什么用!”

就在这个时候,坐在一旁一直没发话的朱微媞就出了声。而她之所以如此,自然是为了张书缘而说话,毕竟张书缘乃是她的夫君,若是能立下大功,她也能获得好处不是。

“放肆!这乃家国大事,岂有你这女子说话的份?!”

一听妹妹开口了,朱由检腾的一下就拍响了桌子并看了眼周皇后。

可周皇后则是在沉思张书缘的话,全然没感受到朱由检的眼神。

“我…我这不是在给你们出主意嘛……”

见哥哥这么凶自己,朱微媞赶忙就兴兴的闭了嘴。

“陛下,微媞说的没错,这衍圣公的确没什么用。”

“书缘,你…你怎么也跟着微媞乱言,这衍圣公一职流传千年,这岂能是无用之职?依朕看来,这职位的用处大的很,少说也能起到稳定天下士人的作用。”

朱由检说的没错,古代帝王的确是在利用孔圣的声望引导学子,但在张书缘看来,这完全就是在脱裤子放屁。他就不信只要你把利益给到位,那天下学子还能不来做官,反而天天去琢磨什么旁门左道之事?

“陛下,您说的没错,可依照“我”的总结来看,这衍圣公一职乃如空设之职。非但带不来什么好处,反而还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坏事。就比如眼下之景,这衍圣公手握大权,非但不站出来倡导人心,反而是坐于府内,对于无利之事则袖手旁观,触动利益之事则放声大言。”

“陛下,您可还记得去年的谣言吗?我就不信这背后没有他的影子在。还有,除了这不作为外,这孔家一直倡导的仁礼之论也大大阻碍了其他学派的发展,受其影响最明显的便就是墨家,以至于世人都以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这也导致我大明的工科发展十分缓慢,以至于徐大人他们不得不去借鉴西洋工科造炮。”

当着朱微媞的面,张书缘也没敢说“后世”二字,反而是着重的提了下“我”这个字儿。

随着此番话的出口,朱由检也明白了这事儿的根本。

“当然了陛下,我说要取缔衍圣公一职并不是在说要罢黜儒家,而是要将孔家和儒家区别开来,以此来避免再发生眼下之事。”

“嗯…,书缘,此事可否从长计议?毕竟这眼下还要用孔贞运不是?”

听完张书缘的理论之后,朱由检也将这件事给拎起来了考量了,但毕竟这眼下是要用孔贞运去对抗所谓的“文道解释权”,所以他便就十分慎重了。

“陛下,不如这样,这件事交给我来运作,待孔贞运到后,我们再做结论如何。”

见朱由检还在迟疑,张书缘就只好是退而求其次了。

“好吧,既然你总结了这么多,那朕再拦着就说不过去了,不过要做此事还是先以大局为重,不可急躁。”

“臣明白。”

随着朱由检这话出口,张书缘就松了口气,赶忙站起来以臣子大礼回应了。

众人在营内又聊了一会儿,但很快就散去休息了。

随着夜色降临,朱微媞吃过饭后就早早的睡去了,而张书缘则是在琢磨着如何说通孔贞运站到自己这边。

可还没等他想出个一二三,营外就听传来了黄宗羲的求见声。

听到黄宗羲来找自己了,张书缘想了想就让护卫去告诉他自己已经睡下了,有什么事情等到天亮了再说。

……

一夜无话,转瞬间天色放明了。

随着天光大亮,朱由检的亲卫大军就开始收拾行当,准备绕道去曲阜了。

趁着大军在收拾,张书缘就抓紧时间去找黄宗羲过问昨夜的事了。

好在,见到黄宗羲以后,他也没提出什么问题,只是以学生之礼向自己道了番谢后,就询问起了他昨日的布局方针有没有什么漏洞了。

对于黄宗羲的问询,张书缘想了想就给他提了一点建议,那便是不急不躁稳重践行。

待回应了黄宗羲的问题后,张书缘问询了一番山东府的地方事宜。

可黄宗羲并没有带兵深入过山东府境内,所以他说的就很是简略了,虽然他的言辞很是简略,但张书缘还是能听出百姓的不易。

没辙,既然从他这探不到什么有效信息,张书缘就只能是和朱由检去实地走访走访了。

……

大概两个时辰后,皇室亲卫大军开拔,张书缘便跟着朱由检等人向着泰安出发了。

经过昨天的一番论述,这朱由检也没再召张书缘过来谈话了,反而是心有所想的看着龙撵外的景色。

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

离开了范县之所,进入了聊城一域后,眼前的画面就豁然一变,没了战火,没了血泪,有的只是大批的农户在劳作耕田,亦或是商贸车队穿行运货。

看到这一幕,朱由检的心情不由得就好了些许。

可虽然是心有所想,心情也好了一些,但他并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依旧是派遣大军中的骑兵出去探查民情。

本以为这圣人故乡会有区别于其他地方,但让朱由检没想到的是,经过锦衣卫十天的探查发现,这里百姓的生活之难,比之陕西灾区还要让人恐惧。

只见这四封奏报里记述的村落,每一个都丢失了大量的田产,不是被大族低价买走,就是被县衙以各种理由罚没转入了大族手中。

而最让他气愤的是,距离聊城仅有百十里的莘裕村,竟然丢失了七成的土地,有两千多人化为了佃农,一千余人化为了流民乞丐。

看到这一封封奏报,朱由检的火气噌的一下就起来了,下意识就想去杀人。

“陛下勿恼,俗言说忍辱负重方得笑到最后。这既然我们来了就要好好查探清楚,决不可逞一时心快。”

周皇后不愧是一代贤后,在看出丈夫愤怒上头后,当即就出言劝阻了。

“唉,凤儿,你这叫朕如何忍得,难道朕这个君父要看着百姓们在活生生的受苦受难吗?朕…朕做不到……”

“陛下,忍不得也得忍,因为您坐的乃是国家公器!决不能因小失大,而若不能惩治大恶,而专惩小恶,那您对得起列祖?对得起书缘吗?”

随着周皇后这一声脱口,朱由检瞬间就被镇住了。

是啊,皇位乃国之公器,坐到这上面就代表着,你要去忍,去分辩,要重大局,要维护世间最大的公平!

这才坐稳皇位的第一法则!

“好…朕忍!!”

看着皇后那严肃的面庞,朱由检是死死捏着拳头,转而就低下了头来。

他发誓,等查明一切之后,自己定要让这群宵小好看!

……

走走停停,由于绕了路,所以张书缘一行是硬走了近二十天才抵达泰安。

可众人刚抵达泰安没过多久,朱由检就收到了孔胤植和山东左右布政使、山东都指挥使、山东按察使及巡抚的觐见请求了。

对于这些人的出现,朱由检及张书缘等人并没有感到奇怪和意外,这要是他们不出现那才是怪事了嘞。

因为皇帝巡视,自古就是大事,地方官员更是要做好每一项工作才有可能获得圣心青睐。

“呵,他们来了。”

泰安知州衙门里大堂里,朱由检是微微笑着看着面前来通禀的锦衣卫。

“陛下这来了也好,不过,他们这来的要比我预想得要晚的多。”

的确,作为迎接皇帝这种工作,那是越早越好,毕竟只要能早点见到皇帝,他们就能以各种理由,不让皇帝见到真正的民间是什么样子,进而就能够保全自身。

“那就见见?”

“见见吧,看看他们要说些什么。”

张书缘微微一笑,转而就端坐起了姿态。

“宣,衍圣公孔胤植、承宣布政司左布政使刘荣嗣、右布政使谢琏、提刑按察使司指挥使丁魁楚、都指挥使何高杰(架空人物)巡抚徐从治等觐见!”

见皇爷点头了,王承恩便走到门口对着院外大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