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七上午,常静贞带着小雪从乡下回来了。

给常乐和自强带回了两个可以坐的木轮车。

三个木轮子上面是细藤编的靠背座椅,木制的环形把手,大人可以在后面推的木横杠,车子做得很精细,打磨光滑,一个木头毛刺都没有。

天气再暖和一点的时候,把两个孩子往里面一放,就可以推着到处玩。

现在两个小奶宝还坐不久,也不稳当,穿的也多,鼓鼓囊囊的,就像两个小棉花包。

明华一早上班就把孩子抱了过来,白天先放在这边,怕常招娣一人看顾不过来。

常乐和自强睡醒后,就被大人们塞进了小车坐着试试,这种能四处轱辘着跑的新体验,让两个小宝贝笑开了花,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常静贞也跟着笑,目光追随着孩子们。

但是赵小姩感觉到了妈妈眼中好像有一丝难以察觉的遗憾,莫非回乡下谁对妈妈说什么了?让她不能够尽情地开心?

午饭后,招娣带着三个孩子睡在妈妈炕上,小雪是挤过去的,非要跟弟弟妹妹们一起睡。

赵小姩和常静贞睡一个屋。

关上门赵小姩细问乡下都发生了什么事。

常静贞幽幽地说:“家里其实都挺好的,你奶奶也没说什么过头的话,就是遇到了赵大青娘,俩人闹了点不愉快。”

“你理她做什么?莫非是小雪非要去那边玩?”

“一个村里住着,总是有一些吃饱撑的人来来回回说闲话。小雪跟着村里的小孩们去拜年,大概跑到了赵大青家吧。”

“去了也就去了,那毕竟是她亲奶奶家,她能怎样?”

“是不能怎样,赵大青今年带了新媳妇回来,新媳妇招待的小雪。”

“新媳妇叫李美玲,对吧?”

“你……你怎么知道?”

“她就是我打工的服装厂的小老板,估计那间服装厂现在她当家了。”

“那赵大青以前就和她……”常静贞说着,气愤地坐了起来。

“姆妈,你快躺下睡。”

赵小姩扯扯亲妈的衣袖,让她躺下:“以前两人可能没什么,但上一次我打工没跟着去,大概给了别人机会吧,不管怎么说,赵大青也不是一心一意过到老的人,就这样吧。过去的人和事过去就过去了,多说没意思。”

“小姩,你说得对,赵大青走了,咱家其实更好了。咱现在也等于自己有一间小服装厂,不比别人差,出门打工,哪有自己做生意赚钱好?等今年我的豆腐店开起来,保证比在乡下更赚钱。”

“姆妈,我想让你和明华一起干,严格管理工人的事情让明华来做,她比你有杀性。”

“一家小豆腐店,还用得着那么多人啊?”

“姆妈,你胆子放大一点干,城里人多,吃的也多,不是在乡下,你得蹬着三轮车去卖豆腐。在这里,得雇人站柜台卖豆腐和豆浆,你负责点卤和技术活,重活让别人干。”

“对哦,这样豆浆可以从早卖到黑,还可以卖豆花。”

“油豆腐条,豆腐泡,豆腐干,五香豆腐都可以做,还可以给食堂和工地送货,你想想看,不雇人怎么能忙得过来?”

“明华同意和我一起干了?”

“同意了,昨天我和她商量的。至于怎么分成,怎么记账,姆妈你和他们两口商量吧,我这一开年就一堆的活,过了初十,我还得去省城一趟,去进一些新布,拉点订单,顺便再卖几张设计图纸。”

“那些床单被套枕头皮,今年还要大量做呀?”

“要哦,这是今年的主营业务,还要出新款。过了春天毛线生意就不再做了,”

“那聂远干啥活啊?”

“可以干熨烫,他假肢也装好了,行动很方便。”

“小姩,你有没有想再找一个人?”

“姆妈,这事以后再说吧,看缘分,不要特意去找。免得找来了,我看不上,别人又说我不给面子,闹得大家都不开心。”

“那你总有一个条件限制吧,不符合条件的就不要再说了。”

“首先第一条,家里有七七八八一堆事情的人,我不要。我要找的人相当于一个上门女婿,男人自己还得非常出色。否则我是等于把自己置于了危险的境地。

我有钱有孩子,模样也不差,以后日子只能更好过,我可不想给自己找不痛快。”

“我就是看赵大青找了人,有点气不过,也觉得你不该是一个没人要的。”

“姆妈,女人的价值不在于有没有人要,是她自己本身就很有价值。婚姻证明不了什么,要是乡下人再说难听的话,你就不用和他们再来往。豆腐店开起来以后,你会忙得数钱都数不赢,就没空想这些了。”

“行……吧,有好的也别错过。一个人孤孤单单过一辈子,还是有点……可怜了。”

“姆妈,你放心,老天爷要是想让我结婚,就会给我送来一个好的,差的我根本就不会要。”

“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唉,我也累了,睡一会儿。”

“姆妈你就安安心心地过好日子,这种事就是锦上添花,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咱们自己日子过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听你的,姆妈老了,没有你们年轻人有主意。你们头脑更清爽,眼光看得也远。还是跟在你们后面干吧,挨着你们享福啊。”

“好嘞,争取让我姆妈享更多的福。咱们现在好好睡一觉。”

母女二人意见达成一致,甜甜地睡去。

晚饭明华两口来了,几人经过商量讨论,决定投入和分成都五五开,明华和常喆家算一股,常静贞和赵小姩这边算一股。

日常生产和销售主要是常静贞主管,休息日归常喆两口主管,让常静贞能歇一歇。

雇两到三个人,活都给派出去,尽量不要让常静贞太累。

工人严格管理,规章制度什么的归明华管。

其他难处理的杂事都交给常喆。

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赵小姩出来替一替。

先暂时就这么笼统地分了工,剩余的边干边完善。

一个家族企业就这样在饭桌上产生了。

真的是举重若轻,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