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书记,我不贪心,只要几间店铺的位置就行。”

“县里各大厂家属院的住宅都很紧张,如果有这么一块地方腾出来,肯定要先解决职工的居住问题,批地给个人还是会受到限制的。”

“陈书记,如果一座小山移开后,全部盖成了住宅,那么住宅外围肯定要盖一圈商铺的,方便居民生活。

这些商铺也能提供就业岗位,惠及小区里没有工作的人,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

“你的意思是说一个小区里面最好还要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

“如果小区足够大,应该有这些设施,这样的话,孩子们会更安全一点,不用横穿马路去外面上小学。”

“这么说,一个小区就跟一个国营工厂一样,最好能够提供所有的服务设施?”

“陈书记,现在房子都是单位的,私人手里的住宅很少,小区建成,也可以向职工收取成本价,房屋归个人所有。收到的钱可以作为开发第二套小区的启动资金,这样一来,移山采石的本钱又回来了。”

“小赵,你能拿出多少钱启动?”

“陈书记,我先拿一万出来,后面我每个月都有盈利,不够我继续补。只要这件事开始,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人加进来的。”

“小姩,你这好不容易挣的钱,这样花了,舍得吗?”

“这不是胡乱花的,这钱会改变我们梦泽县的面貌。作为一笔种子钱,至少提供了50个采石工两个月的工资,会有超过50个以上的家庭受益。

至少有50个青壮年不用背井离乡了,他们的家庭会团圆。”

“小姩,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来负责这件事比较好?”

“退伍军人吧。因为他们在部队里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把家国看得很重要,守纪律,听指挥。”

“这倒也是安置退伍军人的一条出路。”

“这件事前期会比较艰苦,等后面干顺了,会带动很多行业。”

“小姩,把你的设想好好说一说。”

“石材开采后可以卖钱,这样可以招募更多的采石工人,采石工人有了钱就会给自家修房,修房子又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样大家都会有活干,随着大家手里宽裕,家畜家禽养殖也会繁荣起来,因为有了好的道路,山里的山货也能够及时运出来,卖个好价钱。

而且随着山路越修越远,以前深山老林里那些人家也会跟着受益。

钱是流动的能量,如果一个采石工有100块钱,他用这100块钱换了他所需要的粮食,卖粮食的人就有了100块钱;然后卖粮食的人用100块钱买了猪肉,卖猪肉的就有了100块钱,接着再去买他需要的东西。

在钱流动的过程中,大家都被满足了,拥有的东西都能顺利地交换出去,大家就都富了。

就像我现在卖衣服和纺织品,是因为大家手里有钱,并且需要衣服,所以我才能够顺利卖出,并赚到钱。

如果大家手里没钱,我就很难赚到钱。所以,我最希望的是梦泽县的人都富起来,然后我也跟着一起富裕。”

“你的意思是藏富于民?”

“嗯。家国一体,家家富裕,国家强大。”

“小姩,你梦想里的梦泽县是什么样的?”

“小而美,传统和现代并存,人人安居乐业,孩子们能幸福地长大,老人们能安然老去。”

“这是一种温和而平衡的态度,比较务实。”

“陈书记,我们这里毕竟不是前沿城市,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走。等盖上两三个小区以后,可以再盖一个大市场,让南来北往的客商来做生意,那时候人口和地方都够了。”

“怪不得你对独生子女不支持,你不觉得现在人口大爆炸吗?”

“陈书记,我国出生率最高的那一波已经过去了,国家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大部分人每家就生了两三个孩子,不像老一辈生养众多。

计划生育不应该成为制约个人发展的桎梏。

一个家庭纯纯独生子女是很危险的,中间完全没有考虑任何风险,假如这个孩子没了,他父母的晚年该怎么办?

如果家家独生子女,你让谁的子女来保卫祖国?

还有人生无处不在的危险发生了,如何应对?这些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不支持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除非是他自己的个人决定或者身体原因。”

“这个问题比较难办,城里人口太多,根本就安置不了,从衣食住行都成了国家的负担。”

“现在安置不了,不等于以后安置不了,粮食产量会逐渐增加,人们以后会盖起高楼来,以前住一家人的地方,现在能住五六七八家,地方是够的,而且我们这里是水乡,物产丰富。”

“现在是限制生育,不能不管,如果超生,大部分都是要开除公职的。”

“陈书记,可不可以这样,如果坚持超生,就让他们去落凤山搞茶厂和药材厂,超生一个孩子就在那里待五年,如果夫妻同去就待三年。这样也不用担心没人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工作了。”

“落凤山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如果能搞成茶园和药材基地,倒也真的不错。”

“不要所有的地方都开发完,有古树和巨石的地方续保留,这样半野生化,虫灾会少很多。”

“山上的条件不如县城,作为超生惩罚也确实够严厉了。”

“先铺好路,然后在山顶上建房,让每家每户有菜园,可以搞养殖,他们自己可以简单的自给自足。生产之余,夫妻两口都可以陪着孩子成长,人数足够多的时候,山顶还可以建小学和幼儿园。”

“会有老师愿意上山吗?”

“会的,有些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师,并不愿意留在家里头,和儿女挤在一起过日子。如果山上吃住条件还过得去,又有一份收入,会吸引一批人过去的。

可以签合同,说不定还挺招老年人喜欢的。”

“那山顶的通电也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说果暂时做不到通电,就每家每户盘炕,有足够的柴草也不会冷。

重点是最初修建的房屋,一定要实用,必要的家具一定要提前配备好。

山上不缺水,但是山泉水也要注意烧开再喝。

为了保障山顶职工的生命安全,最好是能有医生随行,哪怕医院里的医生按星期去轮值都行。”

“小姩啊,你可真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