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 > 第353章 陕西上下瞒报朝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固原总督府,坐在主位的杨鹤,满脸暮气,两眼无神。

他头发已然花白,时不时咳嗽两声,看上去比两个月前要苍老了许多。

屋内众官诸将,人人垂目,空气凝滞如铅,连呼吸都压抑得不敢稍重。

短短两个月时间,自延绥中路到宁夏数卫之地,边堡相继被庆贼大军攻破。

整条防线,守边将士或降或逃,溃不成军,两镇边防已然名存实亡。

沉默持续了半个时辰,杨鹤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如枯叶摩擦:“诸位同僚,今局势糜烂至此,皆本官主张招抚之过……然,当如何汇报朝廷,还需拿个章程出来!”

堂下众人闻言,都是抬起头来,然后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应。

良久,陕西巡抚刘广生开口:“杨督臣,若如实上报朝廷,恐即刻问罪陕西上下官员,我等想要弥补过错,也将再无机会!”

众人闻言,皆是点头,他们也是这个心思。

这要如实汇报上去,陕西官场必然天翻地覆,无人可以幸免。

轻则罢官去职,重则下狱问斩,诛家灭族。

他们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之位,岂肯因一纸奏报而尽数断送?

陕西参政林延禄,也开口说道:“杨督臣,不如先简单汇报,遮掩一二,待我等挽回颓势,再分多次奏报圣上,罪责自可轻些!”

若官位都保不住,那他们就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要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与其如此,不如暂且隐瞒军情,调集残部收拢溃兵,重铸延绥、宁夏两镇防线,伺机剿灭庆贼以掩过失。

这也是为陕西上下同僚考虑!

众人再度点头,只要他们能够找补回来,便可将功折罪。

纵然不能功过相抵,也不至于到下狱问斩、诛家灭族的地步。

杨鹤闭目良久,随即开口:“话虽如此,但能瞒住一时,如何瞒的长久?贼势如此,我等如何找补?若隐瞒事发,我等岂不是罪加一等?”

陕西巡按御史李应期起身说道:“杨督臣不必灰心!我等先将各堡收拾妥当,募兵填补,重构防线,以免蒙古人趁机寇边,导致局势更加败坏!”

杨鹤皱着眉头:“庆贼所部还占着宁夏诸多边堡,如何重构防线?”

陕西参政林延禄接了话:“杨督臣,不是庆贼占着宁夏诸堡,而是被杨督臣和诸位将军率领大军将庆贼围困于宁夏黄河以北,杨督臣正在想办法招抚贼寇!”

闻言,杨鹤眉头一皱,随即反应过来,这林延禄是在提醒他这样向朝廷奏报。

细想一下,杨鹤觉得这个说法不错,即便今后不能剿灭庆贼所部,但只要将庆贼困在宁夏黄河以北,那他们的说法就不会露馅。

想到这里,杨鹤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募兵填补防线,所需钱粮缺口巨大,从何找补?”

林延禄再度出主意:“杨督臣带兵剿贼,为的就是保护那些地主士绅,让他们出钱出粮填补钱粮缺口,理所应当!”

“就怕某些人在朝中有门路!”杨鹤说出自己的担忧。

林延禄连忙说道:“那些人要想往上递折子,还需当地官员出面,如今这种情况,上下官员一体,谁会不顾及自己的乌纱帽?”

杨鹤点了点头,但还是面有担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如今反贼闹的这么厉害……在朝中有门路的也就那么几家……”林延禄小心着、没头没尾的说了这么一句。

然而,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若有人不识抬举,自有反贼破其家的时候。

至于是真反贼还是假反贼……到时人都死光了,又有谁去出头深究呢?谁又敢呢?

众人听完林延禄的话,心下都是生出了一种对其敬而远之的想法。

如此阴狠手段,从林延禄的口中说出,却是这般的轻描淡写。

不过,林延禄的办法虽然不光彩,但却能防微杜渐。

杨鹤没有直接表态,先将目光看向了在座的众人,问道:“诸位同僚以为呢?”

众人不敢与杨鹤的眼睛对视,皆是默默低着头,都是不敢率先表态。

陕西巡抚刘广生见众人沉默,在微迟疑后开口:“如今局面,陕西官员上下一体,若不想罢官问斩,唯有如此行事才能豁免,你们别以为不说话就没事了,要不要李巡按先参你们一本啊?”

闻言,众人目光都看向了陕西巡按御史李应期。

李应期神色冷峻,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如刀扫过众人:“本官奉旨巡按陕西,却遇如此祸事,本官不想丢官!”

他先是隐晦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话锋一转:“但若尔等不想保全自家性命与前程,自可大行其是,本官也自当如实上弹章,即便你们攀咬到本官身上,也最多丢了这顶官帽而已!”

说着,他还抬手指了指头上的官帽。

一时间,堂内鸦雀无声,众人浑身渗出冷汗。

在略微沉默之后,众人这才纷纷开口,表示同意依计行事,愿共担责任。

杨鹤见状,终于松了一口气,官位算是暂时保住了。

于是,他当着众人的面,提笔写起了奏疏,洋洋洒洒上千言。

写奏疏的文采颇为华丽,但对陕西的事迹情况却多有粉饰,将民间饥荒轻描淡写为“小民偶失生计”,将流寇作乱归咎于“数股凶寇乘隙而动”。

对延绥、宁夏之事,更是一笔带过,只言“庆贼屡扰边陲,诸将率军击退,困贼于宁夏黄河以北,贼势已衰,正招抚劝降,不日可平!”

然后又写了陕西各大地主士绅、富家豪商踊跃捐粮输财,协济军需,共体时艰,彰显忠义,言“军民上下同心,匪患肃清可期”。

最后,杨鹤更是赞扬天子和表了一番忠心,如“圣君在朝,天下可安”,“誓死剿贼,以报圣恩”之类的。

写完之后,杨鹤将奏疏缓缓吹干,然后递给众人传阅。

众人传阅毕,皆默然点头。

于是,杨鹤命人将奏疏火漆封印,遣心腹连夜快马送往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