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翠花好不容易抓住机会,哪肯轻易放人,急忙去拉张氏,“唉!你别走!咱们这话还没谈完!家里不是有下人吗?你让下人照顾一下不就得了……”
张氏根本不听她的,脚下步子走得飞快,声音从门外传来,“下人也就帮着做做饭,扫扫院子,大山这会儿正难受着,旁人不顶用,我得赶紧回去看看!”
看着一溜烟跑没影的张氏,沈翠花气得直跺脚,却又拿张氏无可奈何,只能恨恨地啐了一口,“什么东西!得势了就不认穷亲戚了是吧?咱们走着瞧!我倒要看你们能得意到几时!”
沈安安挽着张氏的胳膊,看着张氏不慌不忙的样子,狡黠地笑了笑,“娘,我爹正难受呢,你咋一点也不着急?”
张氏伸手轻点了一下闺女的额头,笑骂道,“你还在这儿跟我装,你爹肯定没啥事!”
“娘就这么肯定?”
“我和你爹过了大半辈子了,还能不知道他?你爹喝完酒,最多就是话多点儿,完了倒头就睡,从来就不闹腾。我一听就知道,你准是来给我解围来了。”
“还是娘厉害!什么都瞒不过你。我看大姑那架势,肯定又打什么坏主意,是不是还是小雨的事?”
“可不是嘛,”张氏叹了口气,拍了拍闺女的手,“跟魔怔了似的,非要把小雨塞到咱们家来。算了,大喜的日子,咱们不提她了。我回去看看你爹,估计早就睡过去了。我现在啊,就盼着长平和盼儿能早些让我抱上重孙子,那我这一辈子也就值了。”
“说什么胡话,娘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你可要好好的,将来一堆重孙子重孙女等着你带呢。”
张氏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越多越好,多少我都愿意帮着带!”
此时被母女两人议论着的小两口正在新房里,此时红烛帐暖,里面一片旖旎春色………………
第二天一早,沈家人全要来沈大福这边。
沈翠花一大早天还没亮人就走了,今天要是再见新媳妇,是要给见面礼的,她可舍不得掏那个钱。
她这边刚走,沈家其他人便陆陆续续都到了,连昨日醉酒的沈大山,也被张氏拉了过来,这会除了脸有些苍白,倒也还算精神。
不多时,沈长平便领着孙盼儿过来了。
孙盼儿羞答答地跟在沈长平身后,眉眼低垂,满脸的娇羞。
沈巧月笑着将两个软垫放在堂屋中央,又端来了早就准备好的茶水。
李采霞看着儿子和儿媳,满脸都是止不住的笑。
二人跪下,先给沈大山老两口敬茶。
沈长平和孙盼儿两人并肩跪下,沈巧月将茶递给孙盼儿。
沈大山笑得嘴都快咧到耳后根去了,接过茶喝了一大口,随即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封,放到了孙盼儿手里,“拿着,往后和长平好好过日子。”
张氏喝了茶,也给了一个厚实的红封,“好孩子,奶希望你和长平以后都能和和美美的!”
接下来就是给沈大福和李采霞敬茶。
沈大福和李采霞两人也给了孩子不小的红封,李采霞还从怀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只簪头雕着并蒂莲的金簪。
孙盼儿有些吃惊,赶紧拒绝,“娘,这……这实在太贵重了,儿媳不能接……”
李采霞却笑着,语气不容拒绝,“傻孩子,这有什么不能收的?你进了我们沈家的门,以后就是我的亲闺女。我就盼着你以后能和长平夫妻一体,同心同德。”
沈长平在一旁对有些无措的孙盼儿温声道,“这是娘的心意,你还不快谢谢娘?”
孙盼儿鼻尖一酸,眼圈微微发红。
想起自己出嫁时,自己的亲娘收了十两银子,赵春花却什么也没给她准备,只知道嘱咐她嫁了人别忘了娘家,还惦记着以后能从她这里捞好处,对她好的却是婆家人。
这其中的反差,让她心中五味杂陈,更多的是被重视的感动。
她双手微微发颤,接过那只金簪,“谢谢娘,儿媳一定好好保管,以后和长平一起好好孝顺爹娘!”
李采霞见她眼圈都红了,知道这孩子是想起娘家的事了,心中更是怜惜,亲自把金簪从她手中拿起来,插在了她的发髻上,端详了一下,笑道,“好看,快起来吧孩子。”
接着,孙盼儿又给沈大旺、沈安安等长辈一一敬茶。
每个人都给了红包,数额不等,不过都不会越过沈大福两口子去。
敬完茶,孙盼儿也给大家送了东西。
东西都是心意,是她这段时间赶制的鞋子手绢啥的,东西不贵重,却针脚细密,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沈长平不知道跟孙盼儿说了什么,孙盼儿忍不住娇嗔地看了他一眼,嘴角控制不住地扬了起来,露出一个羞涩的笑容。
李采霞看着这小两口眉目传情、恩爱和谐的模样,脸上的笑容愈发的深了。
家和万事兴,儿子和儿媳妇和睦,比什么都强。
按照习俗,新媳妇进门头三天,是不用干活的。
李采霞更是发了话,“盼儿,这头三天你只管好好歇着,家里的活不用你沾手,有啥不习惯的,或者缺啥少啥,只管跟娘说,”
转眼三天过去了,到了新娘子回门的日子。
李采霞早早就给准备好了回门礼:一刀足足五斤的五花肉、两条大草鱼、还有四色的糕点加一坛子好酒。
沈长平套好了驴车,将东西都搬上车。
驴车嘚嘚,驶向孙家的方向。
一路上,遇到的村民无不笑着跟两人打招呼。
“长平啊,这是带着新媳妇回门啊!”
“盼儿丫头嫁了人就是不一样了,这气色可真好!”
到了孙家门口,四个强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姐,姐夫,你们来了!”
说着,几人手脚麻利地帮着往下搬东西。
赵春花也闻声迎了出来,她一眼就落在了驴车上那丰厚的回门礼上,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哎呦!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进屋里坐!”
几人进了堂屋,赵春花招呼着沈长平坐下,又使唤着二强去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