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立刻调出恒通电子的历史资产清单,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城西老工业区F7区,“鸿达旧厂”四个字跳了出来。这家工厂十年前停产,土地归属权未变更,仍挂在恒通名下。最近三个月,厂区周边的电力读数出现间歇性波动,每次持续不到十分钟,系统判定为线路老化误报,自动归档。
林晚点开地图测距工具,从南源仓储到鸿达旧厂,直线距离八点七公里。厢式货车最后出现在监控中的位置,正好处于两处之间的盲区。她调取外卖无人机当日巡飞日志,发现有一条返航路径曾经过工厂外围围墙,拍摄到地面轮胎压痕,方向指向厂区东侧排水口。
她接通调查小组频道,声音压得很低:“目标可能已转移至鸿达旧厂。你们现在出发,走地下管网路线。”
“明白。”对方回应得干脆。
林晚靠在控制台前,盯着屏幕上的红点缓慢移动。调查小组三人组已经出发,携带微型摄录设备和信号屏蔽器。他们不能被发现,更不能留下任何物理痕迹。
十分钟后,前端画面接入指挥系统。夜视镜头里,一段锈蚀的铁栅栏横在排水渠出口。队员用液压钳剪开锁扣,动作轻缓。泥土混着积水的味道透过麦克风传来,脚步声被刻意放慢,几乎听不见。
“进入地下管道,预计十五分钟后抵达工厂内部。”
林晚点头,虽然对方看不到。她将工厂的原始建筑图纸调出,标记出主电缆通道和通风井位置。这条路线避开了所有红外感应区,但管道年久失修,部分区域存在塌陷风险。
“前方三米有岔口。”队员低声报告,“左道积水深,右道干燥,但顶部有松动迹象。”
林晚迅速比对图纸。“走右边,贴墙前进。避开中央承重梁下方。”
画面晃动了一下,队伍转向右侧通道。镜头扫过墙壁时,一道细长的裂缝出现在视野边缘。队员停下,伸手摸了摸墙面,碎屑掉落。他缩回手,继续前行。
二十分钟后,前端信号显示他们接近主厂房。通风井盖就在头顶,距离地面约四米。队员架起伸缩梯,缓缓上升。螺丝拧松的声音极其轻微,井盖被掀开一条缝。外面是空旷的车间,灯光昏暗,几台老旧机床静静矗立。
“看到人了。”队员低语。
画面切换,两名守卫正站在走廊尽头交接班。一人手里拿着平板,另一人正在输入密码。他们的对话内容无法捕捉,但行为模式清晰——每轮换岗都会先巡查东侧配电房,再返回主控室。
林晚看了一眼时间。两点十七分。她记得科研团队提交的基站波动周期也是这个时间点附近。她启动“心灵洞察之镜”,连接调查小组负责人。视野瞬间模糊,接着浮现出对方脑海中的紧张感,以及对巡逻节奏的估算。她从中提取出一个判断:守卫会在两分半钟后离开当前位置。
她立即下令:“等他们进配电房再行动。还有三分钟。”
画面中,队员屏住呼吸,身体紧贴井壁。两分钟后,守卫果然走向东侧房间。门关上的瞬间,队员迅速攀上通风井,沿着天花板爬行。
会议室外的通风口成了最佳监听点。摄像头被磁吸装置固定在缝隙处,拾音器同步开启。画面里,一个戴黑色贴片的男人坐在桌边,面前摊开一份文件。投影仪亮着,图表上标注着“R-7能量耦合协议”的字样。
林晚瞳孔微缩。证据出现了。
另一名男子站在投影前,正在讲解数据模型。他的语速很快,关键词不断跳出:“频率匹配”“瞬时传输”“闭环验证”。这些术语与科研团队此前推测的能量武器原理高度吻合。
录音持续了六分十四秒。期间有人提到“下周启动最终测试”,另一个人回应“地点定在郊区变电站”。
林晚紧盯屏幕,手指悬在通讯键上方。她不能打断,也不能催促。任何失误都会让整个行动失败。
突然,会议结束得比预想快。几人起身收拾资料,其中一人朝门口走去。门外传来脚步声,巡逻机器人正在靠近。
“不要动。”林晚立刻传话,“原地静止,等他们清场。”
画面中,队员纹丝不动。摄像头仍吸附在通风口,拾音器继续工作。会议室里的人都走了,清洁人员进来擦拭桌面,五分钟后离开。
“现在撤。”
队员开始回收设备。刚把摄像头取下,其中一人踩断了一块朽木。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厂房里格外清晰。他立刻蹲下,贴墙不动。
林晚盯着监控画面。巡逻机器人原本朝这边移动,但在距离三米处突然转向,驶向另一条走廊。
“走。”她下达指令。
队伍沿原路返回。排水管道内,脚步加快但仍保持稳定。中途有一次通讯中断,持续了四十秒,随后恢复。林晚没有追问原因,只确认了位置坐标仍在移动。
凌晨三点十二分,调查小组全员撤离厂区。证据包通过加密信道上传至主控系统。林晚接收文件,查看缩略图。第一张是文件签名页,第二张是通话记录截图,第三段是现场影像片段。信息完整,画质清晰。
她轻声下令:“返程途中销毁所有外接设备,原路不留痕迹。”
“已完成初始化清除。”队员回复,“存储卡已物理销毁。”
林晚关闭通讯频道,目光落在主屏幕上。鸿达旧厂的位置被标成红色,旁边新增了一个标签:“R-7实体节点确认”。她调出全域作战地图,准备下一步部署。
此时,科研团队的消息弹了出来:干扰原型机已完成组装,等待场景复现测试。
市场团队也发来更新:五家高风险企业中有两家刚刚发生了资金异动,流向不明。
林晚没有点开详情。她先把证据包复制到三个独立存储区,设置三级权限锁定。然后打开内部日志,输入一行新记录:“关键铁证获取。残余势力与外部科研力量勾结属实。行动代号升级为‘破壳’。”
她刚合上文档,主控屏右下角闪出一条提示。技术组检测到鸿达旧厂的网络端口在十分钟前短暂激活,向外发送了一段加密数据包。来源Ip已被抹除,但传输目标指向市内某数据中心。
林晚立刻调取该中心的接入名单。不到一分钟,结果显示:该设施由一家名为“启元科技”的公司租用。而这家公司,正是恒通电子的全资子公司。
她坐直身体,重新打开证据包。这一次,她准备逐项解析内容。
屏幕上的解码进度条开始加载。百分之一。
百分之三。
文件头结构识别完成。
格式为联盟标准加密协议V4,需二级以上权限解锁。
林晚输入个人密钥。
系统提示需要生物认证。
她将手掌按在识别区。
绿灯亮起。
解码继续。
百分之七。
图像数据开始分离。
第一帧画面跳出——
会议桌旁,戴黑色贴片的男人正将一份文件递给另一人。
对方接过时,袖口滑落,露出手腕内侧一道陈旧疤痕。
林晚认得那个位置。
前世她在赵铭办公室见过同样的痕迹,当时以为是烫伤。
她盯着屏幕,手指停在下一帧的播放按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