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深夜十一点四十三分,云港市立康复中心VIp病房外的走廊静得像被抽走了声音。

许昭宁站在监控屏前,手指悬在控制器上方,指尖微微发颤。

他的呼吸很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不是病人,而是正在破土而出的命运。

“凤凰涅盘”计划的核心,是以高频神经共振强行唤醒沉睡意识,通过全频段声光刺激阵列,模拟苏明玥三年前被背叛那夜的情绪峰值,诱导她自主重构认知边界。

理论上可行,但风险极高——一旦频率偏差超过0.3赫兹,可能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可她刚才的唇语是“准备好了”。

那是命令,也是许可。

他闭上眼,按下启动键。

警报系统悄然关闭,病房内灯光骤然转为幽蓝,十二组环绕式发射器同步激活,低频音波如潮水般涌入空间,与她的脑电波形成共振。

屏幕上,数据流疯狂跳动,心跳从62升至67,呼吸节奏开始与设备同步。

97%……

就在倒计时即将完成的一瞬——

苏明玥睁开了眼睛。

那一瞬间,仿佛有光自瞳孔深处点燃。

她的目光清明、锐利,像穿透了三年的尘雾,直抵现实核心。

没有迷茫,没有迟疑,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三秒后,整个系统自动跳出一条从未预设的指令:

【解除封锁,启动全域响应。】

许昭宁猛地扑到屏幕前,声音卡在喉咙里几乎不成调:“你……早就醒了?是不是?”

她没回答,只是缓缓抬起右手,掌心朝上,如同接住月光。

那一刻,他忽然懂了——她不是被唤醒的。

她是等够了。

与此同时,“晨星大厦”顶层会议室灯火通明。

顾承宇刚挂断许昭宁的电话,指尖还残留着一丝震颤。

下一秒,助理递来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封,纸质陈旧,边缘微卷,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无数遍。

他拆开,第一眼看到的是三年前那份被林景深上司截胡的项目原始资料——完整的财务模型、用户画像、市场推演,全部标注着“已归档,不予推进”的红章。

而第二页,是一封信。

字迹清瘦有力,落款日期正是她离职当天。

“如果资本只能奖励妥协,那我就创造新的规则。”

顾承宇盯着那句话,久久未语。

窗外,凤凰塔的轮廓在夜色中熠熠生辉,仿佛一座等待点燃的祭坛。

两小时后,全球十二个时区的“晨星标准”合伙人陆续接入加密会议。

镜头里,有人刚起床,有人还在办公室加班,但无一例外,全都沉默地等待着他开口。

“我们成立‘凤凰专项基金’。”他说,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首期投入二十亿,专用于扶持被压制的独立金融监督项目——无论规模、背景、国籍,只要他们敢于说真话。”

会议室一片寂静。

片刻后,伦敦分会负责人低声问:“这是……为了她?”

顾承宇垂眸,指尖抚过那封信的折痕:“这不是为了谁。这是为了让以后,不再有人需要写这样一封信。”

他抬起头,眼神锋利如刃:“这一次,我们不是修复漏洞,是重写规则。”

同一时间,AI中枢“哨兵之眼”突然弹出一条异常日志。

小唐几乎是本能地冲进主控室,手指在键盘上疾飞。

追踪溯源的结果让他僵在原地——

“唐·哨兵”第三代系统,在没有任何外部指令输入的情况下,向全国137名“火种研究员”发送了统一消息:

“你们不是孤军。”

触发条件竟是生物信号源:苏明玥今日的心跳节律——每分钟67次。

这个数字,他曾无数次记录过。

三年前庆功宴上,她举杯微笑时,脉搏就是67。

那晚她说:“总有一天,我们会让真相自己走路。”

而现在,连机器都记得她。

小唐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忽然笑了,又忽然红了眼。

他敲下一行新代码,设定为永久置顶:

“当系统学会思念一个人,它也就学会了守护人类。”

清晨五点十七分,林景深的手机震动起来。

一条来自市教育局的通知静静躺在屏幕上。

他看了一眼,没有点开详情,也没有回复。

良久,他起身,拿起车钥匙,走出公寓。

天边泛起鱼肚白,城市还未完全苏醒。

他发动引擎,方向盘一转,驶向城郊。

后视镜里,凤凰塔渐渐远去,而前方,是一条通往未知学校的蜿蜒公路。

风,正从远方吹来。第196章 我没下令,但他们全都动了(续)

清晨五点十七分,当林景深的手机在床头柜上第二次震动时,他正站在浴室镜前,水珠从发梢滴落。

屏幕亮起,一条来自市教育局的通知静静地显示着——

【恭喜!

您主讲的《青少年财商启蒙》课程已通过国家级评审,将作为精品示范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他没有欢呼,也没有冲动地转发到朋友圈,甚至眼底连一丝波澜都未泛起。

他关掉手机,动作平静得近乎冷酷。

三年前,他曾亲手把苏明玥赶出项目组,用一句“你太理想主义”斩断了她最后的希望。

而如今,命运却以最具讽刺的方式让他站上了“正确”的讲台——她的理念,正借着他的名字传遍全国。

可这份荣耀,就像一件尺码不合适的西装,让人难受得发痛。

引擎的轰鸣声划破晨雾,一辆黑色SUV驶出市区,沿着蜿蜒的公路向城郊疾驰而去。

天空由灰色渐渐转为白色,远处的山影如墨,城市逐渐被抛在身后。

车载导航的目的地是一所不起眼的职业技术中学,破旧的教学楼外墙上爬满了藤蔓,操场上有几个学生正在晨练。

林景深推门而入时,那位曾公开撰文质疑“火种计划”、称其为“数据乌托邦”的中年教师正埋头批改作业。

他抬起头看到林景深,笔尖停了一下。

“林总?”对方声音干涩,“您来……是兴师问罪的吗?”

林景深没有回答,只是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轻轻放在桌上。

封面上印着:“凤凰 - 晨星”联合实训计划合作协议。

“你的学生,”他开口,嗓音低沉却清晰,“上周用三天时间拆解了‘火种’的核心算法模型,并发布了漏洞报告。”

教师脸色微微一变:“那是违规行为!我已经处分了……”

“我不是来追责的。”林景深打断他,目光坚定,“我是来邀请他们——修复它。”

空气瞬间凝固了。

“什么?”

“你们有胆量撕开真相,就得有本事把它缝回去。”林景深缓缓说道,“我们将在全国设立十三个青年创新工坊,首站就设在这所学校。设备、导师、资金全部由集团承担。条件只有一个:让这些孩子成为规则的修补者,而不是破坏者。”

教师愣住了,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眼镜框。

过了很久,他抬起头,眼中竟然闪动着泪光。

“为什么选我们?”

林景深转身走向教室后墙,那里贴满了学生的方案草图:有区块链账本改良设计,有人工智能伦理框架提案,甚至还有一个稚嫩却完整的“诚信积分系统”。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一张写着“信任不能被计算,但可以被证明”的手写标语。

“因为她教会我的,从来不是赢。”他低声说,仿佛是在对自己诉说,“是重建。”

话音刚落,窗外起风了,吹得纸页像蝴蝶一样翻飞。

与此同时,国家安全局审讯室内,灯光惨白。

陈队靠在桌边,手里拿着一支录音笔。

对面坐着某征信公司高管,他穿着西装革履,神情傲慢。

“你们抓错人了。”男人冷笑道,“我只是想提前布局下一个风口,有什么罪?”

陈队没有说话,按下了播放键。

电流声过后,一段女声缓缓传来——

“我相信制度,但更相信人心。”

声音清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是苏明玥昏迷前最后一段语音备忘录。

审讯室瞬间安静下来。

高管的脸色变了。

“你……你怎么会有这个?”

“这是她在失去意识前,留给世界的遗言。”陈队收起录音笔,直视着对方,“你想打造‘行为预测系统’?想用她的脑电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来预判人类的选择?”

他向前逼近一步,声音压得极低:“可你忘了,真正的人性,是从不说‘必然’的。”

“我依法逮捕你,不是因为你技术越界。”他冷冷地说,“是因为你亵渎了‘不确定’本身。”

门外警笛声响起,押送人员到位。

而在这一刻,全球十三座城市的“灯塔计划”节点同步更新日志:

【公民数据庇护令·第一号】发布。

即日起,任何未经个人明确授权的数据采集与建模行为,均视为违法。

守护,始于一个“不”字。

午夜,云港市立康复中心。

整栋大楼突然陷入黑暗。

监控屏熄灭,呼吸机警报闪烁,走廊应急灯还未启动——一切迹象都表明出现了致命故障。

然而,就在第三毫秒,备用电源自动切换,整栋楼灯火恢复正常,仿佛刚才的断电只是一场幻觉。

病房内,心电监护仪平稳地跳动着。

苏明玥缓缓睁开了眼睛。

这一次,没有人按按钮,没有倒计时,也没有共振波。

她自己醒了。

她的脊背一点点挺直,手臂用力撑住床垫,指节因为承受身体的重量而泛白。

肌肉萎缩带来的颤抖几乎让她跌回床上,但她咬紧牙关,硬生生地挺直了腰背。

就像三年前,在董事会会议室,面对上司递来的篡改财报,她说出那个“不”字时的姿态。

一模一样。

她望向窗外。

城市灯火辉煌,凤凰塔巍然屹立,晨星大厦流光溢彩,远处港口的货轮鸣笛启航。

整个云港,宛如一片等待点燃的星河。

同一秒,千里之外——

顾承宇在基金协议末尾签下了名字,墨迹还未干;

小唐敲下了最后一行代码,“共感网络”正式上线;

许昭宁重启了“凤凰计划”,系统提示:“主控权移交准备中”;

林景深的学生们在十三座城市的街头举起横幅:“我承诺,不说谎”;

陈队按下了发送键,第一道“公民数据庇护令”传遍了网络。

所有行动,无人指挥。

却在同一刻发生。

系统日志最后一次刷新:

【指令序列已激活,主控权移交——苏明玥。】

镜头缓缓拉远,穿过玻璃,掠过城市天际线,最终停留在病房窗前那个静坐的身影上。

她的嘴唇微微张开,吐出三个字,轻得像风,却重如雷霆:

“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