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 第439章 荒野中的生命密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昆鹏最终拍板:“好,那就这么定。首批野外考察队,目标区域——高黎贡山。我们尽快拟定一个详细的队员选拔标准和装备清单。林老,麻烦您牵头,结合我们要寻找的目标物种特性,拟定一份更具体的《野外种子采集技术规范》草案。老方,您在项目管理和风险评估方面经验丰富,整体的考察方案和安全预案,请您多把关。”

他又看向正在快速记录的铁柱:“铁柱,你也留心一下,看看基地里哪些年轻人身体素质好,有野外活动经验,做事踏实细心,或者有摄影、驾驶等特长,可以作为考察队后备力量观察培养。到时候物资准备、后勤协调这块,估计也得你多费心。”

铁柱抬起头,认真地点点头:“明白了,王老师。我会留意的。”

会议结束后,实验室里悄然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助理,他们都知道,真正体现种子库价值、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野外考察工作,即将拉开序幕。这意味着,他们不再仅仅是待在实验室里处理送来样本的“后方人员”,而是有机会成为主动出击、探寻自然宝藏的“先锋”。

几天后,一份详细的《西南种子实验室野外考察队员选拔标准(初稿)》和《高黎贡山区域首期野外考察方案框架》贴在了公告栏上,吸引了众人围观。标准里对专业知识、身体素质、野外技能、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方案框架则清晰地勾勒出考察目标、路线规划、时间安排、装备配置和应急预案。

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既有对未知风险的敬畏,更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

他们知道,这不再是纸上谈兵,实验室的使命,即将延伸到那云雾缭绕、生机勃勃的崇山峻岭之中。

寻找并守护那些散落在荒野中的生命密码。

野外考察队员的选拔,成了西南种子实验室近期的头等大事。

公告贴出后,报名者倒是不少,但真正符合“少而精”原则的人选,需要火眼金睛来甄别。一个临时布置成面试间的会议室里,王昆鹏、方稷、林茂才组成了核心评委团,铁柱依旧负责记录和协调。

人员的选拔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正如王昆鹏所预料的,能进入西南种子实验室的人,专业知识背景都相当扎实,笔试和面试环节大多难分伯仲。真正的分水岭,在于体能、野外适应能力和临机应变能力。

公告栏上,除了选拔标准,还多了一份通知——《野外考察体能预训练(自愿参与)说明》,主讲人:王昆鹏。通知明确表示,这并非强制,旨在帮助大家了解野外体能要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训练第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山间雾气尚未散去,基地的小操场上就聚集了二十多名跃跃欲试的年轻人。王昆鹏穿着一身利落的作训服,身姿笔挺地站在前面,虽然年岁不轻,但那股子军人特有的精气神让人不敢小觑。

“各位同事,早上好。”王昆鹏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我知道,大家来实验室,是为了搞科研,是为了守护种子。但我要告诉大家,在我们这里,科研工作有时候不只是在明亮的实验室和干净的超净工作台前完成。它可能需要你背着几十斤的装备,在海拔四五千米的流石滩上徒步几天;可能需要你在闷热潮湿的雨林里,顶着蚊虫叮咬寻找一株特定的植物;也可能需要在突变的天气下,做出最安全的抉择。”

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野外考察,知识是武器,但体能是你能拿起这把武器、走到敌人(目标物种)面前的基石!今天的训练,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安排,就是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这块‘基石’需要多硬。我们开始吧。”

接下来的训练,让这些习惯了显微镜和电脑的科研人员们叫苦不迭,却也大开眼界。王昆鹏设计的项目非常实用:负重(模拟装备)山地徒步、利用绳索通过模拟的湿滑陡坡、简易担架制作与伤员搬运、甚至还有如何在野外利用有限资源获取安全饮用水的小技巧讲解和实操。

“我的天……王总工以前是特种兵吧?”一个叫孙浩的年轻博士喘着粗气,瘫坐在地上,看着面不改色、还能一边走一边纠正其他人动作的王昆鹏,小声对同伴嘀咕。

“是……他是特种兵出身,你没听说过王总工吗?!”同伴抹着汗,一脸佩服。

训练中,王昆鹏话不多,但眼神锐利,谁的动作不规范,谁偷懒了,他都能立刻点出来。但他并非一味严厉,也会在休息时,跟大家分享一些他当年在野外遇到的真实案例和化解经验,听得众人津津有味,也暗自心惊,意识到野外工作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方稷和林老有时也会过来看看。

看着这群年轻人挥汗如雨的样子,林老忍不住感慨:“昆鹏这套方法,虽然看起来‘粗暴’,但真管用。光是这负重徒步,就能筛掉一批光有理论、身子骨跟不上的。”

方稷笑道:“是啊,专业过硬是门槛,但要进山,还得靠这副身板子和随机应变的脑子。昆鹏这是在帮他们把短板补上。”

铁柱也全程跟着训练,他虽然年纪稍长,但长年的一线劳作打下了极好的底子,很多项目完成得比年轻人还利索。他不多话,只是默默做着,偶尔帮一把体力不支的同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王昆鹏的训练。

自愿训练持续了两周。效果是显着的,至少大家对自己的体能状况有了清醒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野外技能。

正式的体能检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进行。项目包括:计时负重越野,模拟山地环境、障碍穿越、应急反应测试以及一场综合性的野外情景模拟,包括方向辨别、简易庇护所搭建、信号发出等。

王昆鹏、方稷、林老作为主考官,神情严肃。铁柱在一旁协助记录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