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气候边缘 > 第219章 穹顶下的倒计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第五个太阳纪终结,大地将在洪水中战栗,人类需重寻与天空、大地的契约。”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的钢化玻璃幕墙外,悬浮的空气净化穹顶将五月的燥热与尾气颗粒隔绝在十二层复合结构之外,却也像一只巨大的倒扣鱼缸,将内部酝酿的风暴闷得透不过气。李墨飞站在洗手间冰冷的陶瓷面盆前,水龙头滴下的水珠在寂静中敲打着神经。他摘下架在鼻梁上的银丝边眼镜,揉了揉酸胀的眉心,镜片内侧精密蚀刻的“小丑鱼”图案在光线下若隐若现——那是十岁女儿用激光微雕机留下的生日礼物。

他没有开灯,只点亮了增强现实(AR)眼镜。镜片瞬间激活,虹膜识别通过,数十个半透明的数据视窗如幽灵般悬浮在视野中,覆盖了大半个洗手间冰冷的瓷砖墙面。核心视窗里,是格陵兰冰盖最新的消融速率模型,来自欧空局哨兵-3b卫星和NASA IcESat-2激光测高仪的实时数据流,正被超算中心处理成不断跳动的数字和趋势线。

“误差率1.7%…还是太高。”李墨飞的声音沙哑,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他用手指在虚空中快速划动、缩放、调整着参数,试图让模型的核心预测——未来72小时冰盖边缘的链式崩解概率——稳定下来。每一次微调,视窗边缘的“气候时钟”倒计时投影就轻微闪烁一下,从“71:58:22”跳动到“71:58:21”,冰冷地提醒着大会开幕的迫近。镜面里,他疲惫的面容被AR视窗的冷光分割,眼角新添的细纹在蓝光下格外清晰,像是冰原上被风蚀出的裂痕。他下意识地按了按左腿股骨的位置,那里传来一阵熟悉的、源自家族遗传性成骨不全症的隐痛,提醒着他时间对某些事物的侵蚀,与冰盖消融一样不可逆转。

洗手间的门被推开,带着走廊里更浓郁的臭氧消毒水气味和低沉的交谈声。李墨飞迅速关闭AR界面,只留下眼镜腿上一个微小的指示灯亮着,显示后台仍在持续接收数据流。他拧开水龙头,捧起冷水泼在脸上,试图驱散困倦和焦虑。

与此同时,在离洗手间不远的一条相对僻静的走廊转角,刘宇正背靠着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东河灰蒙蒙的水面和远处布鲁克林区模糊的天际线,窗内则映着他紧绷的侧脸。他面前站着一位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年人,是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的代表图瓦塔·艾诺亚。艾诺亚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海岛特有的黏连口音,却掩不住其中的愤怒与绝望。

“刘博士,他们…他们太肆无忌惮了!”艾诺亚的手紧紧攥着一份打印的文件,指节发白,“‘全球能源联盟’(Global Energy Alliance)的人,像秃鹫一样围着我们这些岛国代表。晚宴、私密会议、承诺…承诺巨额援助、基建投资,只要我们在‘净零排放路径修正案’上投反对票或弃权!他们说…说那修正案会‘扼杀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空间’!” 他深吸一口气,胸口剧烈起伏,“生存空间?我们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他们的贪婪一寸寸淹没!我的家乡,涨潮时海水已经漫过祖坟了!”

刘宇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如鹰隼。他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左手习惯性地插在裤袋里。当艾诺亚激动地挥舞手臂时,刘宇的右手下意识地抬了一下,似乎想按住对方的肩膀以示安抚。就在这一瞬间,他熨帖的西装袖口向上滑动了半寸,露出了一小片皮肤——那并非正常的肤色,而是一片覆盖着精细网格状纹路的、略显暗沉的疤痕组织,边缘处甚至能看到细微的、如同蜂巢般的凹凸结构,那是深度烧伤后经过多次神经修复手术留下的独特印记。他迅速地将袖口拉回原位,动作轻微却不容置疑。

“图瓦塔,冷静点。”刘宇的声音低沉而稳定,带着一种经历过巨大冲击后的平静力量,“他们的游说在意料之中。石油、天然气、煤炭…这背后是数万亿美元的利益。恐惧和贪婪,是他们最有力的武器。但记住,你们手中握着道义和未来的票。把证据留下,交给我。” 他指了指艾诺亚手中的文件袋,“大会上的发言,照我们商议的来。真相,会撕开他们的伪装。”

艾诺亚用力点点头,将文件袋塞进刘宇手中一个不起眼的环保材料公文包夹层里,然后匆匆转身,消失在走廊尽头的人流中。刘宇站在原地没动,目光投向窗外。他抬起左手,不是那只插在口袋里的手,而是那只一直藏在袖口下的右手。他用指尖极其轻微地触碰了一下那片疤痕的边缘,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仿佛那里连接着某个遥远的、充满高温和爆炸的噩梦。然后,他挺直脊背,走向电梯间,手里提着一个坚固的钛合金手提箱,箱体表面恒温指示灯稳定地亮着蓝色——里面是珍贵的北极格陵兰冰芯样本,即将用于大会的核心演示。

就在刘宇按下下行按钮时,大楼外骤然爆发的巨大喧嚣穿透了厚重的隔音玻璃。那不再是模糊的背景音,而是尖锐的警笛、人群愤怒的口号、以及某种高频物体撞击硬物的刺耳碎裂声。

李墨飞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声浪惊动,从洗手间快步走出,恰好与走向电梯的刘宇相遇。两人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无需言语,同时靠近面向东河方向的巨大落地窗。

楼下,联合国广场已是一片混乱。数百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气候难民和环保活动者组成的抗议人群,正与组成人墙的防暴警察对峙。标语牌上写着“海平面不谈判”、“我们的家园正在沉没”、“立即行动,而非空谈”。警察身着黑色防暴服,手持透明的聚碳酸酯盾牌和电击枪。冲突的焦点是一架涂装成信天翁模样、机翼上写着“未来已死”(the Future is dead)的小型无人机。它灵巧地穿梭在高压水枪的水柱和抛射的催泪瓦斯弹之间,试图突破封锁线,将传单撒进联合国总部大楼。

操控它的似乎是一个年轻的女孩,金发在混乱中格外显眼,她站在人群最前方,双手紧握控制器,眼神倔强而专注。李墨飞的AR眼镜瞬间捕捉并放大了她的面孔——安娜·罗森塔尔,德国环保组织“下一代风暴”(NextGen Storm)的年轻领袖,一个在社交媒体上以激进行动和深刻洞察力闻名的女孩。她的无人机一次次俯冲,机腹下悬挂的传单像雪片般纷纷扬扬。

“第七次尝试……”刘宇低声说,目光紧盯着那架灵活的信天翁。他认出了这个模式。

这一次,安娜的无人机选择了最冒险的路线——一个几乎垂直的爬升,目标是联合国大楼标志性的玻璃幕墙穹顶的最高点,那里理论上净化屏障的强度稍弱(或者她认为如此)。它发出高频的嗡鸣,像一只真正的、绝望的信天翁冲向风暴眼。

“不!回来!”李墨飞几乎能听到楼下安娜的尖叫穿透玻璃。

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一道无形的能量屏障——净化穹顶配套的、用于驱赶飞鸟和无人机的低功率电磁脉冲网——瞬间被触发。没有爆炸的火光,只有一声令人牙酸的、如同巨大冰块被液压机碾碎的“咔嚓——砰!”

那架承载着愤怒和希望的无人机,在距离钢化玻璃幕墙不足半米的地方,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坚不可摧的冰墙。机翼瞬间扭曲断裂,碳纤维骨架发出哀鸣,机身四分五裂。无数印着触目惊心数据和口号的亚克力碎片,混合着内部的微型电路板和电池残骸,像一场微型冰雹般,噼里啪啦地砸落在下方警察的透明盾牌阵上,又被弹开,散落一地狼藉。其中一片较大的碎片,上面印着格陵兰冰川消融对比图,恰好粘附在刘宇和李墨飞面前的玻璃上,冰冷的数据隔着玻璃与他们无声对视。安娜僵立在原地,金发垂落,脸上混合着震惊、愤怒和巨大的挫败感。防暴警察的盾墙趁机向前推进。

电梯发出“叮”的一声轻响,门开了。沉默笼罩着两人。

他们走进空旷的电梯轿厢。刘宇将那个装有冰芯样本的钛合金箱小心地放在地上,然后蹲下身,从西装内袋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结构精密的银色设备——全息投影装置的便携式调试终端。他将其与手提箱侧面的接口相连,手指在终端光洁的触控屏上快速滑动、点击,专注地检查着投影参数、冰芯样本的温度稳定性和数据传输链路。屏幕上快速闪过冰芯的微观断层扫描图、年代标记、以及包裹在古老冰晶中的微小气泡。他的动作精准而熟练,但李墨飞注意到,当他用右手无名指用力按压一个接触不良的接口时,那只手几不可察地轻微颤抖了一下,额角也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与他平时展现的冷静自持形成微妙反差。袖口再次被牵动,那片蜂巢状的疤痕若隐若现。

李墨飞靠在冰冷的电梯壁上,左腿的隐痛似乎在密闭空间里加剧了。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自动注射器——里面是定制的骨密度增强剂和止痛药混合制剂。他透过电梯内侧光洁如镜的金属壁,看着刘宇调试设备的背影,也看到了自己映照其中的、写满焦虑和重负的脸。AR眼镜的指示灯微弱地闪烁着,后台程序仍在无声地运行着格陵兰模型,误差率顽固地停留在1.7%。头顶的电子显示屏上,“气候时钟”的倒计时数字冷酷地跳动着:71:35:44。

“那些孩子…”李墨飞打破沉默,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有些突兀,“他们以为撞碎玻璃就能让里面的人听见。”他想到了安娜绝望的眼神,也想到了自己女儿视频电话里,身后珊瑚保育箱闪烁的微弱红光。

刘宇没有抬头,手指依旧在终端上校准着一个关键参数,调试界面的蓝光映亮了他半边脸,也照亮了疤痕上细微的汗珠。“他们不知道,或者不愿相信,”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缓,带着一种深深的疲惫,“我们不是听不见,墨飞。我们是在试图计算,撞碎多少玻璃、付出多少代价,才能避免整座大厦在洪水中坍塌。” 他指着终端屏幕上被放大的一个冰芯气泡,“这气泡里的空气,是十二万年前封存的。那时的人类祖先,大概也在为生存挣扎,但绝不会想到,他们的后代需要从冰层里寻找自救的密码。” 他顿了顿,完成了最后一次校准,屏幕上跳出绿色的“Ready”字样,“密码找到了,但开锁的代价,没人愿意承担。”

电梯平稳下降,轻微的失重感传来。轿厢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设备散热风扇低沉的嗡鸣和两人沉重的呼吸声。李墨飞口袋里的注射器似乎也变得更加沉重,冰冷的金属外壳紧贴着大腿。他闭上眼睛,脑海中交替闪过女儿保育箱的红光、安娜碎裂的无人机、艾诺亚绝望的眼神、以及模型中那顽固的1.7%误差。

“代价……”李墨飞喃喃自语,像是在咀嚼这个词的重量。他知道,这代价不仅仅是对化石燃料巨头的挑战,对各国既得利益的触动,更是对整个人类发展路径的颠覆。而他和刘宇,以及会场内外所有人,都站在这代价的天平之上。刘宇的身体状况、他自己的家族病痛,或许只是这宏大悲剧中微不足道的个人注脚。电梯门缓缓打开,外面是通往大会核心数据准备区的通道。一股混合着臭氧、电子设备散热和精密空调冷风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倒计时依旧在无声流淌:71:32:18。

穹顶之下,真正的倒计时已经开始。而风暴,远未止息于一场无人机的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