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 第82章 再生塑料“敲门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2章 再生塑料“敲门砖”

光靠唾沫星子吹“咱这料子顶呱呱”,人家老板最多咧嘴一笑,心里早把你当傻子骂了千百遍!

必须拿出“硬家伙”,才能撬开他们的市场大门!

什么硬家伙?

一,性能!必须好到让他们挑不出半点毛病!

二,价格!必须便宜到,让他们晚上做梦都能笑出猪叫!

这套路,当年他倒腾废铜烂铁的时候,就玩得炉火纯青!

现在嘛,不过是换了个马甲,照方抓药!

“唰!”孟远猛然转身,虎虎生风冲向办公室,一把将埋在图纸堆里的苏教授给薅了出来。

“苏老!”孟远指着刚从车间取样回来的颗粒,眼神锐利得像要穿透人心,

“咱这再生料,性能指标必须再严点!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冲击韧性……但凡有一个数字不达标,整批货,全都回炉重造,烧成灰也别想出这个门!”

他顿了顿,又加重了语气:

“咱们不能因为是再生料,就自己先矮了半截!要拿数据说话,让那些老板闭嘴!”

苏教授推了推眼镜,点点头:

“放心,小孟,实验室那边加了人手,新进的检测仪器也都调试好了。工艺参数也在不断抠,保证批次稳定,性能只高不低!”

远新又砸了笔钱,给实验室添置了不少“洋玩意儿”,苏教授带着团队几乎是吃住都在实验室,玩了命的优化工艺,调整配方。

第一板斧,质量!必须是王炸!

他把负责销售的员工叫过来,手指头在桌上敲得梆梆响:

“市场上同型号的全新料啥价钱,去给我摸清楚!”

等数据报上来,孟远眼皮都没眨一下,直接拍板:

“咱们的再生塑料,同等性能,价格至少比他们低两成!不,三成!有些刚推出去的型号,需要打开局面的,甚至可以再压一压,贴着成本卖!”

一些员工一听,脸都白了:“孟总,这……这不成倒贴钱了?”

孟远哼了一声:“现在赔点本赚吆喝,是为了将来赚大钱!哪个厂子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他们对成本看得比眼珠子都重要!只要咱们的料能用,还便宜一大截,他们能不动心?”

他大手一挥:“开会!告诉所有销售,都给我把账算明白了给客户听!用咱们的料,一吨能省多少,一年能省多少!算到他们心跳加速,算到他们主动找上门!”

第二板斧,价格!就是要一刀见血!

光这一板斧还不够,孟远寻思着,还得来点更狠的。

“那些还在犹豫,对咱产品质量将信将疑的客户,”

孟远眯了眯眼,透着一股子精明,“这样,咱们搞个‘免费试用’!”

“免费?”会议室里一片吸气声。

“对!免费!”孟远斩钉截铁,

“先送个几百公斤过去,让他们白用!在他们自己的机器上试,用他们自己的工艺生产!让他们亲眼看看,咱远新的再生料,到底行不行!到底能不能给他们省钱!”

“我相信,只要东西够硬,性价比够高,就不怕没人识货!”

孟远咧嘴一笑,“这叫‘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他还特意叮嘱销售:“客户用了之后,有啥问题,或者对性能有啥新要求,芝麻大的事儿都给我记下来!这些可都是宝贝,是咱们改进产品的第一手资料!”

除了这“两板斧”,孟远还留了后手。

对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客户,比如要做阻燃外壳、抗静电包装什么的,远新这边也能捣鼓出“定制款”的改性再生塑料。

价格高点,但附加值也高,更能显出远新的技术不是吹的!

孟远的组合拳一打出去,市场上的反应,一开始那是相当的“冷淡”。

远新的销售员,电话打过去,人家一听“再生塑料”,要么直接挂了,要么没好气地怼回来:

“再生料?那不就是人家挑剩下的垃圾做的?能用吗?”

“是便宜,可万一用坏了我的模具,或者做出来的东西全是次品,我找谁哭去?”

“我们厂可是做出口的,质量要求严得很,不敢冒险!”

碰钉子、吃白眼、听冷话,成了家常便饭......

但远新的销售团队,都是孟远一手带出来的,骨子里也带了点“犟驴”脾气。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磨三次!

他们揣着孟远的指示,把性能检测报告拍在老板桌上,把远新那崭新的生产线照片递过去,唾沫横飞地解释再生塑料是怎么回事,怎么控制质量的。

最有杀伤力的,还是那句:

“老板,我们免费送您一批试用,您先用着看!不好,您一分钱不用花;好了,您省钱,我们交个朋友!”

嘿,别说,这话真管用!

“免费的午餐”谁不馋?

尤其是那些被原材料价格,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小型塑料厂老板,心里头小算盘一打:

“试试就试试,反正又不亏?”

于是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出现了。

他们小心翼翼地,把远新送来的再生颗粒,先掺个百分之十、二十到全新料里头,开机试产。

结果……

“咦?”一家做塑料周转箱的厂长,看着刚脱模的箱子,眼睛瞪圆了,

“小孟他们这再生塑料,颜色是比新料暗那么一点点,可这强度,这韧性……跟我以前用新料打出来的没多大区别啊!”

“价格便宜了快三成!这一个箱子,我能多抠出好几毛钱利润!”

另一家做电风扇的厂子,试了再生塑料颗粒做底座。

“光泽度是差点意思,可喷上漆,谁看得出来?关键是抗冲击也还行!成本,实打实降下来一大截!孟老板这人,实在!”

还有一家做电源插座的,试用了远新的改性阻燃再生塑料颗粒。

“乖乖!这阻燃效果可以啊!以前用进口的阻燃母粒,贵得很!现在用这料,价格直接对半打折还不止!几个月就省出一辆桑塔纳了!”

好家伙!

正面的反馈,就跟点燃了的炮仗似的,一个接一个响!

那些起初还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老板们,尝到甜头后,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远新,

再生料的掺用比例也从百分之十,悄悄涨到了百分之三十、五十,甚至更高!

一传十,十传百。

远新公司的再生塑料颗粒,尤其是那些便宜又好用的料,很快就在周边地区的塑料制品行业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

就在远新公司,各项业务跟吹了气一样往上涨的时候,孟远敏锐地察觉到,社会上的风向,正在悄悄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