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118章 刘清明的秘书新体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章 刘清明的秘书新体验

刘清明紧随吴新蕊身后,出了办公室。

下楼时,电梯门刚开,刘清明快步上前,伸手挡住即将合上的电梯门,示意吴新蕊先进。

吴新蕊没有任何表示,径直走了进去。

到了楼下停车场,吴新蕊走向那辆黑色的奥迪A6。

刘清明几步抢上前,想替她拉开后座车门。

吴新蕊却先他一步,自己拉开了车门,坐了进去。

刘清明的手停在半空,略微有些尴尬,随即若无其事地拉开副驾驶的车门,坐了进去。

司机王红星是市委办司机班的班长,退伍军人出身,沉默寡言,车开得又快又稳。

车内十分安静。

刘清明正襟危坐,目视前方。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从此刻才算开始。

“小刘,你是哪里人?”吴新蕊的声音从后座传来,冷冷得毫无温度。

“报告吴书记,我是林城人。”刘清明身体微微侧向后方,以便吴新蕊能听清。

“林城……”吴新蕊重复了一句,似乎想起了什么,“那对省城云州,熟不熟?”

刘清明斟酌了一下。

“在警官学院上了几年学,对云州还算了解。”

吴新蕊“嗯”了一声,没再多问。

清江省警察学院就在云州,几年下来,肯定不会陌生。

这位女书记,问话看似随意,实则都有用意。

十五分钟后,奥迪车在路边缓缓停下。

刘清明下意识地就想推开车门,去为后座的吴新蕊开门。

“别动。”吴新蕊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喙的意味。

刘清明的手僵在门把手上。

吴新蕊自己推开车门下了车。

刘清明这才跟着下车,快步跟上。

吴新蕊站在路边,打量着眼前的建筑。

“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刘清明透过车窗时已经看清了,是江北火车站。

这个火车站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前清时期。

因为修建得早,如今已深陷市中心繁华地带。

他脑中迅速闪过前世的记忆。

云州老火车站的拆迁,是个老大难问题,困扰了前后几任市领导,直到十年后才最终完成。

原址建成了新的商业中心,而新的火车站则选址在了眼下经济相对落后的夏阳区,

承接起后来华夏高速发展的高铁网络。

只是,那个时候,吴新蕊早已不在云州市委书记的任上了。

她现在提起这里,难道已经动了搬迁的心思?

这个念头让刘清明的心跳快了几分。

“这里是江北老火车站。”刘清明回答,语气平静。

“你觉得,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吴新蕊的目光依旧停留在火车站那略显陈旧的站楼上。

刘清明组织了一下语言。

“火车站人流量巨大,人员构成也极为复杂,是各类流窜作案团伙的重点目标。扒窃、拎包、诈骗,层出不穷。铁路公安和地方公安都投入了大量警力整治,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抓了放,放了再犯,屡禁不止。”

这些都是他作为警察的直观感受。

吴新蕊微微颔首。

“不愧是警察出身,一下就说到了点子上。那么,它最大的危害性在哪里?”

刘清明继续说道:“火车站是城市的窗口。南来北往的旅客,对云州的第一印象,往往就形成于此。如果一个外地客人,刚下火车,钱包就被偷了,行李也不翼而飞,报警之后,警方也只是例行公事,他对这个城市的印象会好吗?”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吴新蕊的反应。

吴新蕊没有打断他。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出行会越来越普遍。旅游业的潜力巨大,未来必然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而旅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口碑至关重要。如果云州在外界眼中,是一个治安混乱、一下车就要提防小偷的地方,谁还敢来?”

吴新蕊转过身,看着刘清明。

这个新来的秘书,确实有几分见地,思路已经超出了普通警察的范畴。

“那依你看,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刘清明沉吟片刻。

“从执法层面看,可以考虑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与铁路公安的联勤联动,形成合力。“

”第二,可以借鉴京城‘朝阳群众’的经验,组织发动车站周边的居民、商户,建立群防群治的联防队伍。“

”第三,对车站广场及周边区域,实施大面积、高清晰度的“视频监控网络”覆盖,不留死角。“

”第四,建立重点嫌疑人员的数据库,对有多次作案前科的人员进行动态管控。“

”最重要的一点,”刘清明加重了语气,“像这种地方,长期盘踞的犯罪团伙,背后必然有‘保护伞’。这些‘保护伞’的级别通常不会太高,可能就是基层派出所的个别民警,或者车站管理部门的某些人员。要查,并不难。很多时候,不是查不出,而是不想查,或者说不想得罪人。”

这些都是治标的办法,也是前世各地常用的手段。

吴新蕊听完,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这些措施,她自然也想得到,并不算惊艳。

作为公安部表彰的优秀民警,如果连这些都想不到。

也就枉费了自己处心积虑,被女儿责问,把他调到身边的一片心。

“还有吗?”

刘清明迎着吴新蕊的目光。

心下有几分诧异,前面说的还不够?

想了想。

“有。”刘清明顿了顿,一字一句地开口,“把这个火车站,整体搬迁出去。”

要考我是吧,让你知道,什么叫语不惊人死不休!

此言一出,连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司机王红星,都忍不住从后视镜里瞥了刘清明一眼。

吴新蕊的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她重新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

搬迁火车站?

这个念头,她作为云州一把手也只想想。

这个年轻人,竟然就这么说出来了。

是偶然还是刻意?

吴新蕊没有就这个问题继续深入,而是转身走向汽车。

刘清明连忙跟上。

上车后,车子启动,汇入车流。

“以后,”吴新蕊的声音打破了车内的安静,“不用特意为我按电梯,也不用抢着替我开车门。”

刘清明一怔。

“我有手,还没有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你那些多余的动作,至少会耽误十几秒钟。相比这些毫无意义的殷勤,我更看重效率和时间。”

刘清明心中一凛。

这位女书记,果然与众不同。

前世官场那套迎来送往的“眼力价儿”,在她这里似乎并不适用。

“我记住了,吴书记。”

接下来,吴新蕊带着刘清明视察了云州市的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和新兴的民营科技公司。

刘清明谨记着吴新蕊的话,也恪守着秘书的本分,一路多看,多听,多想,几乎没有再主动开口说话,只是在吴新蕊提问时,才简洁明了地回答。

他将吴新蕊在视察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提出的问题,以及企业负责人的回答,都默默记在心里。

这些,都将是他日后工作中重要的参考。

傍晚六点左右,一天的行程结束。

“你下班吧。”吴新蕊吩咐了一句。

车子先将刘清明送回了市委机关宿舍,然后才向市委一号楼驶去。

吴新蕊回到家,苏玉成已经准备好了简单的晚餐。

“回来了。”苏玉成接过她的外套,语气温和。

吴新蕊在餐桌旁坐下,眉宇间带着一丝深深的疲惫。

并不是累,而是情绪上的低落。

苏玉成给她盛了一碗汤。

“今天见到小璇了?”

吴新蕊端起汤碗的手顿了一下。

“嗯。”

“被女儿的话伤着了吧?”苏玉成在她对面坐下,声音柔和。

吴新蕊放下汤碗,有些泄气。

“她大概……以后都不会再认我这个妈了,还好,她还愿意亲近你,总算,没有父母双失。”

苏玉成笑了笑,夹了一筷子菜到她碗里。

“你们分开以后,小璇马上给我打了电话。”

吴新蕊抬起头。

“她没有跟我诉苦,也不是抱怨你。她说,妈妈今天心里肯定很难受,让我早点回家,好好安慰安慰你。”

吴新蕊的眼眶瞬间红了,喉咙有些哽咽。

“你……你应该去安慰她才对,她心里比我更难受。”

苏玉成伸出手,轻轻握住她的手。

“母女俩,有些话说开了就好。那些气话,别往心里去。她其实很在乎你。如果想哭,就哭一场吧。”

吴新蕊吸了吸鼻子,却摇了摇头,随即洒然一笑。

“哭什么?我从很早以前就学会了,哭泣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只会暴露出你的软弱。尤其是在体制内,身为一个女人,更要明白这一点。”

苏玉成没有再多言语,只是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些,用自己的体温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那个男孩,怎么样?”

吴新蕊摇摇头:“时间太短,还看不清楚,不过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苏玉成挨着她坐下:“我以为你会因为女儿,把人退回去。”

“真那样做,就是害了人家,组织部又不是我开的,想要就要,不要就退,那我吴新蕊成什么人了。”

吴新蕊傲然道:“我相信,在我的手下,他会进步得更快。”

苏玉成打趣她:“你这算棒打鸳鸯,还是亲自调教女婿呢?”

吴新蕊白了他一眼:“我只想看看,被我女儿看中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夫妻俩慢慢吃完饭,苏玉成为她打开电视,新闻联播的前奏音乐响起。

两名主持人刚刚出现在画面里,茶几上的电话响了。

苏玉成接起来一听:“喔,卢省长,她在,请稍等。”

吴新蕊有些诧异,卢东升平时有什么事,都是直接打她的手机。

这是要与自己划清界限?

“省长。”

“新蕊同志,明天来省政府一趟,有些事情,我想找你谈谈。”

“好的,明天一定到。”

通话结束,吴新蕊握着话筒微微发愣。

卢东升没有让自己马上去他家谈。

说明是公事,而且已经有了定论。

难道,林书记这么快,就办成了?

这份能量,让她不禁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