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县的县令以及远近的乡绅们都来给顾庭越递拜帖了,说是想要拜见顾庭越。顾庭越便在桂花家的客厅里召见了县令说话。具体的说话内容桂花是不清楚的。毕竟桂花家是军户,她们家并不归县令管。

做饭的工夫,桂花便听说了,她们家玉米地的四周贴了牌子,还贴了告示,意思是让闲杂人等不得靠近,如有偷盗或者损害玉米的事,抓到了人将回严加惩办。

晚娘告诉桂花,“顾将军说还要派人来看着呢.....咱们原本打算过些天,等地里的玉米再长长,咱们再多雇些人看着,现在好了,这个事情顾将军给咱家办了,咱们可就省心多了......”

顾庭筠问过顾庭越后,顾庭越便让桂花将她们准备好的饭菜端过来。

桂花和晚娘各端了一个大托盘,将饭菜端了过来了,然后在桌子上摆好。饭菜的样式不多,不过每一道都很新鲜。一道清蒸草鱼,鱼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甚是新鲜,清蒸做法,可以保持鱼本身的鲜味。一道蘸酱菜,值得一提的是,这道蘸酱菜可是庄户人家每顿必吃的,将新鲜的黄瓜、小葱以及今早打回来的无语洗净了,摆放在盘子终,中间再放一个小碗,小碗里放的是葱缸里捞出来的大酱。一道是小葱拌豆腐,小葱自然是自家菜园子里种的,豆腐也是去市场上买的鲜豆腐,还有一道是凉拌豆芽,豆芽是自家发的。主食是白米饭。

顾庭越再饭桌上扫了一眼,便挥手让县令以及众乡绅门送来的酒席和点心都搬了出去,然后顾庭越便站了起来,招呼顾庭筠和范世奇过来吃饭。

这餐饭色香味俱全,饭菜清淡而不油腻,正合了顾庭越的胃口,顾庭筠和范世奇都不挑食,况且他们时常来家里蹭饭,自然也都不见外了。顾庭越捡着那盘蘸酱菜都试吃了一个遍。“这是什么?”顾庭越的筷子上夹着几根乌米,问道桂花。

桂花心中暗笑,顾庭越不认识乌米。任你官职再大,任你吃遍了山珍海味,我们平头老百姓的饭桌上,还是有你从来没有吃过的美食的。

“顾将军,这是乌米。”桂花笑着回答道。

顾庭越的脸上一片茫然,乌米?这玩意他不仅没有见过,还没有听说过。

“怎么能叫乌米呢?它明明是白色的啊?”顾庭筠就道,“乌米,不就是黑米的意思吗?你怎么叫它乌米呢?”

“这个是黍米杆子上长出来的,嫩的时候就是这样白色的,非常的好吃......如果它长老了,就会变成黑色的了,也就不能吃了。”桂花简单的将乌米是什么解释给他们听了,“顾将军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我们早晨去地里,就是去打乌米去了,这个东西很少见的,我们家那一大片地,也就寻了这十几根。”

顾庭越点点头,夹起一根乌米,蘸了点大酱,便一口咬了下去。“还不错。”

顾庭筠和范世奇有样学样的,也跟着吃了一根,也都说好吃。

他们兄弟三人看来是真饿了,许是饭菜合胃口的关系,将几样菜吃了大半后,这才放下了筷子。

晚娘和桂花几个赶忙上前将饭菜都给撤下去了。

见顾庭越用过了饭,便有亲信上前来禀告,“将军,外面还有乡绅们求见。”

宋水和那些乡绅们并没有走,都守在外面呢,顾庭越的亲信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摞拜帖,都要要求见顾庭越的。

顾庭越随手抽出来一张拜帖看了看,又放了回去,“时辰不早了,让他们都回去吧。”顾庭越就道,“把车准备好,咱们也该回去了。”

那个亲信赶忙出去传话去了。

“大哥,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啊。”顾庭筠听说顾庭越要走,他有些舍不得,“再到我的营区转转呗?你好不容易来这一趟的......”

顾庭越没有搭理顾庭筠,只是让身边的小厮拿了两盒点心并两包茶叶过来,给了桂花。“这玉米的事,就依着桂花的主意,”顾庭越说着话,目光就落在了桂花的脸上了,“若是有事,便去营里找顾庭筠传信给我,秋收的时候,我会派人过来。”

沈六身为府城总兵,管理着一方军务,他本来就政务繁忙,他简单的吩咐了两句,就起身离开了桂花家,坐上了回府城的马车了。

宋水以及众乡绅都徒步相送,知道顾庭越的马车走远了,他们才上了自己的车轿渐渐散去了。在走之前,宋水便叫桂花过去说话了,那态度自然是万分的和气的,还有那些心思活泛的乡绅,也找借口来跟桂花攀谈,最后,桂花家里堆积起了老高的食盒,都是那些乡绅们送的果子、点心和饭菜。

众人散了,桂花一家正要关起门来,便看见宋前来了。一家人关起门来说话。“桂花,这次顾将军来,是为了那玉米吧?”

桂花也没啥可隐瞒的,便点点头。

“这玉米,这十里八村的,也就你种了,这个事我也没有问过你,这次玉米的事,顾将军怎么说的?”

“顾将军说,现在的玉米,让我们先种着,等到秋天的时候,他会派人过来。”桂花就道。“还有啊,顾将军的意思,是说玉米这个事情啊,也就咱们自家人知道就行了,别多说也别多问,也别跟别人去说去。”

这话的意思便是任何人都不能插手玉米的事情了。“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好好看住了玉米......这是运气,也是机会......”

靠上顾庭越这座大山,目前对于桂花一家子来说,其实也就只是能发个财,不过桂花已经很知足了。

送走了宋前,桂花一家子便开始收拾人家送来的食盒了,将饭菜归拢归拢,一家人商量着这些东西怎么分派。

帮家里看青的人,一人都分了一份菜,还有像春燕她娘这样的住的近的,平日里跟家里往来亲密,晚娘便挑出来饭菜,或者是一碗,或者是两碗的给他们送去了。

“东西不多,也就是个心意,咱们大家也都尝尝有钱人家吃的是啥。”这是晚娘的原话。

那些得了饭食的人家,自然是对桂花家相当的感激的,与她们家往来的更加的亲密了。

桂花自家也溜了一些饭菜,还有点心和果子。已经过了晌午了,她们光顾着招待顾庭越这一行人了,自家人连饭都还没吃呢。

“再过一会儿,咱们就该吃晚饭了,咱们就先别做饭了,就吃点心垫吧垫吧吧,咱们晚上再开火做饭。”晚娘看了看窗户外面的天色,便道。

大家都咱们,晚娘便挑了两盒点心,摆在了炕桌上,大家围着一起吃。

桂花家的鸡蛋和鸭蛋,除了自己吃外,还拿到集市上去卖。鸭蛋腌出了油了,以及自家养的鸡下的蛋,每次赶集都会有熟客过来买。

日子过的飞快,当早起的时候感觉到空气中有一丝凉意的时候,桂花这才觉出来,夏天就这样过去了。这个夏天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她竟然觉着没有难熬。在古代有丰富的新鲜瓜果蔬菜,并且极尽的贴近自然,即便皮肤被晒黑了,浑身都出汗,那也是觉着身心舒畅的。

夏天过去了,秋天就要来了,桂花一家子开始忙活起来菜地里的活计了。

地里的豆角和黄瓜要拉架了,那些做支撑的架子经过日晒雨淋的,已经不能再用了,这些架子晒干后,可以当柴火用。黄瓜秧和豆角秧被从架子上扯了下来,直接扔到猪圈喂猪了,家里养的那几头猪,爱吃这个。

从黄光秧上摘下来的小黄瓜,被晚娘洗干净晾干后,就扔进了大酱缸里了,等腌制一段时间,就会变成美味的将黄瓜,这玩意最是下饭。秧上还有一些老黄瓜,它们的皮已经变成黄白色了,这种老黄瓜,生吃不是很好吃,但是打汤最是美味的。将老黄瓜去皮切片,做成老黄瓜汤,别提有多鲜亮了,黄瓜破开后里面的种子,可以收集起来,明年留种用。

至于豆角秧上的豆角,有些已经干枯了,将豆角的皮去掉,里面便是颗粒饱满的豆角豆了,这些也是要收集起来,留着明年做种的。

地里还有韭菜,这个可以多留一段时间的,韭菜能一直吃到秋末呢。将拉秧的作物清除了之后,便有空地空了出来了,桂花一家开始忙着种秋菜了。

秋天的菜主要是种黄瓜和豆角,只不过春天种的黄瓜、豆角和秋天种的不是一个品种罢了。萝卜和芥菜也种了很多,桂花家里地多,菜种子也充足,除了这些之外,桂花家还种了写茄子,打算收成了后,做成菜干冬天吃。

出伏了,菜园子里的玉米也已经卖完了,桂花将账目拢了拢,然后拿给晚娘和葛宋氏看,乐的一家人都合不拢嘴。当初还是算的过于保守了,最后结账,他们的实际收入三百九十两银子呢,去除了酒楼的寄卖费用,最后的收入是三百一十二两银子呢。

这是他们家地里刨食,收获最大的一次,大家伙怎么能不高兴呢。

“娘,姨婆,咱们家地里的玉米,还能能卖上几百两呢。”桂花看着一家人高兴的样子,便道。

菜园子里的玉米卖完了,这个时候地里的玉米下来了,而且正是嫩的时候,桂花一家子便着手卖地里的玉米了。

这个时节,正是玉米往实诚里长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嫩玉米也就能卖个十来天,差不多玉米变长老了。

菜地里的玉米桂花没有完全卖完,留了十来棵做种的。玉米杆子上的嫩玉米被他们家卖掉了,空了的秸秆便被砍掉了,一些小的或者长的不是太齐整的玉米便留了下来了。这样的玉米个头小,或者是长的稀疏的,总之是有各种缺陷的。这样的玉米即便完全长实了,也是不能做种的,现在它们长实了,煮着吃的话又太老了,桂花将这样的玉米棒子都掰了下来,将玉米粒克下来后,装了一盆呢。

“表姐,这些玉米咱们怎么吃啊?”葛洲便问道。

“等咱们拉去磨坊,碾碎了熬粥喝。”桂花笑着道。

给顾将军捎信了后,桂花很快便收到了回信,是顾庭筠过来给她传的口信,说是等玉米收获的时候便过来,一转眼,便到了约定好的收玉米的日子了。

早晨的露水刚落下去,桂花家这边收玉米的队伍就已经到地头了,宋前带着全家人都过来了,赵富贵和宋玉宋诀他们也都来了,因为他们放假收地里的粮食了。

大家没有立马开工,而是站在地头说话,桂花时不时的往官道上砍一眼,顾庭越的口信说,他会派人过来的,他们想等着顾庭越的人来了之后,再开工收玉米。

“说了人啥时候来了没有?”宋前就问道。

“只说了会派人过来,但是没有说啥时辰来。”桂花便答道。

当初桂花让顾庭筠捎信的时候,信里面只定下了收玉米的日期,至于时辰,却不好定死了。毕竟府城离着军屯子的距离可不近,要是依着庄户人家的习惯,一大早便下地干活的话,那顾庭越他们就需要前半夜就得动身了,还得快马加鞭畅通无阻的才能按点的赶过来。

顾庭越的身份贵重,人家是一府的总兵,不说日理万机,那也差不了多少了,所以说,收玉米的时辰,得按着他的方便来。

桂花他们正说着话呢,便看见了官道上浓烟滚滚,有一队数十骑的马队飞奔而来。

“来了,来了,”大家伙不由的喊道。

那队人马到了近前,果然慢了下来了,然后便从官道上拐了下来,走了小道,一会儿的工夫便到了桂花他们的跟前了,众人纷纷下马。

十几个人全部都是二十来岁的精壮青年,各个都做军校的打扮,其中一个走上前来,跟桂花打了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