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513章 秦岭“野人”谢明娃的亡命十五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3章 秦岭“野人”谢明娃的亡命十五年

2010年春,潼关县桐峪派出所的灯光刺破夜幕。当民警押着那个脚戴重镣的瘦削老汉走过走廊时,铁链撞击地面的声响在寂静的楼道里格外刺耳。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老人,竟是背负三条人命的逃犯,在秦岭深处像野人般蛰伏了整整十五年。

“抓住他比逮野猪还难。”周至县公安局刑警赵云鹤望着审讯室里的谢明娃感慨。十几分钟前,这个五十岁的逃犯拖着二十斤重的脚镣,在平坦的水泥地上走得踉踉跄跄,锈迹斑斑的镣环磨得脚踝发红。可就是这双看似无力的腿,曾在秦岭的悬崖峭壁上如履平地,让追捕他的年轻刑警们望山兴叹。

---

1995年深秋的秦岭,层林尽染的血色中,谢明娃第一次扣动了土枪的扳机。

那天晌午,他蹲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洞口,望着蜿蜒的山路出神。八岁的儿子“小娃”下山买粮已有四天,至今音讯全无。窝棚里最后半袋玉米面已经见底,铁锅生了层红锈。

“定是出事了。”谢明娃啐了口唾沫,抓起采药的锄头往山下赶。

在山脚金牛坪村的杂货店旁,他找到了蜷缩在树下的儿子。孩子衣服被撕扯得稀烂,脸上挂着泪痕:“钱被镇巴来的伐木工骗走了,他们围着我要钱......”

谢明娃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找到那几个正在砍杉木的工人,三两句话不对付,拳头就砸在了对方脸上。可双拳难敌四手,七八个壮汉反扑过来,木棍像雨点般落在他背上。

“赔医药费!要不卸你一条腿!”工头踩着他的脖子吼道。

谢明娃连滚带爬逃回山上,从草席下摸出那杆用旧自行车换来的土枪。枪管上的铁锈被抹得锃亮,黑火药的刺鼻气味让他打了个喷嚏。

“轰——”

一声巨响惊飞了林间的山雀。姓邓的工人应声倒地,胸口绽开碗大的血花。其余人作鸟兽散。

“是他们逼我的......”谢明娃喃喃自语,扯过儿子就往深山跑。棉被、铁锅、半袋猪苓药材胡乱塞进编织袋,父子俩一口气狂奔五十里,直到月光照进一个渗水的岩洞。

那一夜,谢明娃用木棍支起塑料布挡雨,听着洞顶“滴答”的水声难以入眠。八岁的儿子在梦中抽搐,而他不知道,这场逃亡将持续十五年。

---

秦岭的原始森林像一张巨大的网。谢明娃带着儿子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山脊线上辗转,每隔两三个月就要更换洞穴。

“选山洞要看三样:附近要有药材,洞口要隐蔽,还得有退路。”谢明娃用藤条在悬崖间编织绳梯,最长的藤索能垂降三十米。有次刑警追到洞口,眼看他抓着藤条荡过深涧,身影消失在对面峭壁的杜鹃林中。

深山的冬天最难熬。2000年腊月二十八,大雪封山。谢明娃父子蜷缩在岩缝里,听着远处村庄的鞭炮声,饿得前胸贴后背。

晚上八点,他们敲开了山中小店老板沈茂武的家门。

“住一晚,买点米面。”谢明娃从贴身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纸币。

七十岁的沈老汉一边称米,一边似笑非笑:“听说公安还在找你?”

这句话像针扎进谢明娃心里。躺在暖炕上,他想起这些年给沈家白干的体力活,想起总比别家贵的猪肉价钱,越想越憋屈。

凌晨三点,他拎起灶房的斧头。

血光飞溅中,老两口在睡梦里断了气。

“打死一个是死,两个也是死。”谢明娃从老人身上搜出八十块钱,叫醒儿子踏雪逃亡。十七岁的少年看着门后的尸体,腿软得迈不开步。

--

儿子是谢明娃唯一的软肋。在灵宝金矿打工时,他偷偷给儿子买了小学课本。山洞里的煤油灯下,他指着“山”“水”这样的汉字教孩子认字。一本《新华字典》被翻得起了毛边。

可野人的生活终究困不住长大的少年。2004年秋天,十七岁的“小娃”在与父亲大吵后下山,再也没有回来。

谢明娃开始配手机,号码五年不敢换。有次信号突然中断,他冒险跑到三十里外的镇上交话费,就怕错过儿子的电话。

2010年4月28日,潼关金矿的工棚外突然警灯闪烁。谢明娃本能地想跑,却听见民警喊要查身份证。

他愣在原地,想起这些年的山洞、野蘑菇、还有失散的儿子。

“不跑了。”他喃喃道,转身走向派出所。

在周至县看守所,刑警连夜突审。当问到沈茂武命案时,谢明娃突然抬头:“能找到我儿子吗?我想告诉他,别学他爹。”

窗外曙光微露,这个在秦岭当了十五年“野人”的逃犯,终于结束了亡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