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山岭的罪恶:1992年兴宁罗浮镇奸杀双尸案侦破纪实
1992年深秋,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县(1994年撤县设市)罗浮镇,一起骇人听闻的双尸命案,打破了山间的宁静。
10月12日下午3时,浮西管理区高寨背一处人迹罕至的山坡上,两具女尸在浓郁的油茶树下被发现,现场情形令人发指。
这起案件不仅考验着当地警方的智慧,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一、 荒山惊现女尸,现场疑云密布
县公安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邓汉元、刑警队长赖畅群接到罗浮镇派出所报案后,立即率领精锐干警,火速赶赴现场。
尽管时值深秋,浮西管理区高寨背的山坡上,依然杂草丛生,油茶树茂密如盖。
这里位置偏僻,方圆四华里内不见民房,只有蜿蜒的羊肠小道通向山外,寂静得只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现场勘查迅速展开:在山坡的横排路下方,一具老年女尸呈俯卧状,颈部被一个布袋紧紧勒住,生命的气息早已消失。
不远处,一把木柄断成两截的镰刀格外醒目,其中一截镰刀柄上,沾染着已经凝固的暗红色血迹。
距离老年女尸约30米远的坡下凹地里,是另一具青年女尸,她仰面躺着,上衣被掀至胸部,裤子被扯脱到膝盖,半裸的身体暴露在冰冷的空气中,颈部同样被布袋死死勒缠,右额顶部还有一处明显的血肿块。
两具尸体都被凌乱的杂草覆盖着,仿佛凶手试图掩盖这桩滔天罪行。
二、 法医鉴定析死因,案情分析定方向
经法医详细检验鉴定:两位受害者均系生前被布袋紧勒颈部,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根据胃内容物等检验结果,结合家属提供的失踪时间和现场环境综合分析,推断她们的被害时间在10月8日中午12时至下午5时之间。
经过家属辨认,老年女尸名叫陈菊英,青年女尸名叫陈初凤,两人都是罗浮镇浮北管理区谢屋村人。
死者家属谢新初、谢标初悲恸地反映:陈初凤和陈菊英在10月8日早饭后,结伴上山捡油茶果,自此一去不返,家人四处寻找未果,没想到竟遭此毒手,惨死荒山。
10月13日下午,兴宁县公安局联合县检察院、县法院以及梅州市公安局、刑警队的相关干警,在罗浮镇召开了紧急案情分析会。
经过深入细致的讨论,与会人员得出几个关键判断:
第一,两名死者平日作风正派,夫妻感情和睦,待人善良诚实,与邻里关系融洽,未发现与人结有深仇大恨;
第二,10月8日她们上山的目的单纯,只是为了捡油茶果,并未携带钱财或贵重物品,谋财害命的可能性较低;
第三,凶手行凶使用的工具,正是受害者自带的捡茶果镰刀和布袋,说明其并非有预谋作案,很可能是临时起意;
第四,青年妇女陈初凤被害时身体半裸,暗示案件可能存在性侵犯动机;
第五,两人均被同一方式(布袋勒颈)杀害,且死后都被草掩盖,作案手法显示凶手很可能单独行动。
综合以上线索,专案组初步推论:这起恶性案件大概率不是情杀、仇杀或单纯的谋财害命,而是一宗强奸杀人后为灭口而引发的双重命案。
三、 地毯式排查寻踪,关键线索浮水面
围绕“奸情杀人”的侦查方向,专案组决定对案发现场附近的浮北、浮西两个管理区进行大规模摸排,重点排查以下六类人员:
1. 知晓死者当天要去高寨背捡油茶果的人;
2. 案发当天曾出现在现场或附近的人;
3. 面部或手部带有新鲜伤痕的人;
4. 平时生活作风不良或有流氓行为前科的人;
5. 案发后突然行为反常或去向不明的人;
6. 年龄较大且仍单身未婚的男子。
一场细致的地毯式排查在浮北、浮西全面铺开。干警们夜以继日,走访群众,甄别信息,从最初811名青壮年男子中,逐步筛选出44名嫌疑对象,进而缩小到18名重点人员,最终聚焦于3名重大嫌疑目标。
与此同时,技术鉴定传来关键信息:两名死者的血型均为o型,而现场那截关键镰刀柄上提取到的血迹,经检验为b型。
在重点嫌疑对象中,只有一人是b型血——他就是刘胜华。
案情取得重大突破。
四、 聚焦聋哑嫌疑人,疑点重重罪证增
刘胜华,时年28岁,浮西管理区高陂村人,职业为木匠,未婚。他在6岁时因患病导致聋哑,左耳完全失聪,右耳保留部分听力,语言表达能力受损。
曾于9岁时入读小学,能书写少量简单汉字。随着调查的深入,刘胜华的作案嫌疑急剧上升:
——有村民证实,在案发当天中午1点多,看见刘胜华独自一人空着手往高寨背山上走去;下午3点多,又见他独自空手从山里出来。这个时间段与推断的案发时间高度吻合。
——刘胜华平日本性好奇,村里大小事都爱凑热闹看个究竟。
然而,当发现女尸的消息传开,村民纷纷涌向现场围观时,他却一反常态,不仅没有前往,反而始终保持沉默,行为异常。
——侦查员发现,刘胜华的左手腕关节背部有一处明显伤痕,根据其结痂和愈合程度判断,形成时间与案发时间基本一致。
——另据调查,在案发前一天,刘胜华曾企图调戏在山上劳动的一名妇女,未能得逞,显示其存在作案动机和倾向。
为了进行更精确的血型同一认定,办案人员将刘胜华的血液样本送往中山医科大学。由三位权威教授进行的检验分析结果确认:现场镰刀柄上的b型血与刘胜华的血液样本特征同一。
五、 攻坚克难巧审讯,真相大白惩凶顽
正面接触刘胜华的时机已经成熟。
11月27日,山村夜晚一如往常般宁静。专案组依法对刘胜华采取了秘密收审措施。按照预先制定的周密审讯方案,在一位精通手语且熟悉聋哑人心理的老师协助下,审讯组连夜对刘胜华展开了攻坚。
审讯室内,刘胜华戴上了助听器,面前摆放着纸和笔。
起初,他凭借聋哑的生理缺陷,不断通过手势比划,矢口否认自己在案发当天曾去过高寨背山上,试图构筑心理防线,与审讯人员周旋。
审讯一度陷入僵局。然而,他对于案发当天中午12点后长达三个小时的行踪,始终无法自圆其说,存在明显的空白时段。这更坚定了办案人员的判断:刘胜华必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心理压力下,审讯人员反复宣讲政策,阐明利害,并适时进行突击性提问。
做贼心虚的刘胜华,内心的恐慌逐渐显露出来。经过连续多次的审讯交锋,他的心理防线最终彻底崩溃。
12月11日,刘胜华在审讯人员面前,用颤抖的手比划出了一个勒颈杀人的动作,随后伸出了两个手指,示意两条人命。接着,他在纸上缓缓画出了两个女人的头像,并指向了发现尸体的山坡方向……
至此,骇人听闻的“10·12”双尸案终于真相大白。根据刘胜华的供述(通过手势和图画),其作案过程如下:
刘胜华早已留意到,高寨背山上时常有妇女单独或结伴捡油茶果。地处偏远、山林寂静、植被茂密的环境,激发了他邪恶的念头,萌生了上山奸淫妇女的歹念。
10月8日下午1点多,他悄悄潜入高寨背山坡,恰遇正在独自捡油茶果的陈初凤。兽性大发的刘胜华猛地从后方扑上去,一手紧紧抱住陈初凤,另一只手粗暴地抚摸其胸部。陈初凤受惊后奋力挣扎,大声呼救,手中挥舞的镰刀无意中划伤了刘胜华的左手腕。
受伤的刘胜华恼羞成怒,凶相毕露,一把夺过陈初凤手中的镰刀,用力猛击其头部。因用力过猛,木质镰刀柄瞬间断成两截。
为了防止事情败露,丧心病狂的刘胜华又顺势扯下陈初凤肩部挎着的布袋,紧紧缠绕其颈部并拼命勒紧……陈初凤最终停止了呼吸。
然而,就在刘胜华行凶之际,附近的油茶树林中闻声赶来了另一位受害者——陈菊英。
为了灭口,一不做二不休的刘胜华立即冲向陈菊英,用同样残忍的手段,拉过她身上挎着的布袋,死死勒住其脖颈,直至其死亡。
连续杀害两人后,刘胜华将陈菊英的尸体拖到旁边的草丛中,割下一些杂草覆盖其上。
随后,兽性未泯的他又将陈初凤的尸体拖拽至30米外的凹地,褪下她的裤子,掀开她的上衣,实施了性侵犯。事后,他用杂草掩盖好尸体,仓皇逃离了犯罪现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起手段残忍、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在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告破。
同年,罪大恶极的凶手刘胜华被依法执行死刑,得到了应有的法律严惩,告慰了逝者的在天之灵,也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