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509章 屋檐下的索命铁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 血色夜幕

1987年7月21日晚10时15分,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孟村乡吕家沟村。

一声沉闷如惊雷的爆炸,悍然撕裂了白鹿塬夜间的宁静。

巨响源自村民吕天山家的土坯房,强烈的冲击波瞬间将木制的房门窗户撕成碎片,房顶的瓦片簌簌震落,夯土墙壁都在微微颤抖。

浓烈的硝烟味混合着血腥气,迅速在夏夜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邻居们惊骇地循声赶来,眼前的景象令人胆寒:屋内烟雾弥漫,炕沿被炸开一个狰狞的豁口,土炕上一片狼藉,血肉模糊。

户主吕天山和他的二女儿吕倩倩已当场身亡,身体被炸得残缺不全;大女儿吕宁宁蜷缩在炕角,浑身是血,发出微弱的呻吟。

唯有当时在隔壁厨房抱着小女儿烧锅做饭的妻子王小莉,侥幸躲过一劫,此刻已被眼前的惨状吓得魂飞魄散,瘫软在地。

哭喊声、惊呼声、犬吠声交织在一起,原本静谧的村庄陷入了恐慌与混乱。很快,有线电话将这噩耗传到了15公里外的蓝田县公安局。

(二) 电视余音与致命铁筒

爆炸发生前几个小时,吕家沟的夜晚与往常并无不同。

当时,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正在热播,激烈的枪战和手榴弹爆炸声通过小小的屏幕,吸引着左邻右舍。

吕天山是这部剧的忠实观众,在邻居家看完两集,意犹未尽地踱步回家,嘴里还念叨着:“真带劲!要是咱自家有台电视机,那就美了。”他全然不知,死神已悄然潜伏在自家的屋檐之下。

就在吕天山还沉浸在乌龙山的“枪林弹雨”中时,六岁的二女儿吕倩倩有了新发现。

她从一个柜子顶上摸下来一个圆柱形的小铁筒,好奇地凑到父亲跟前:“爸,这是啥?你给我打开看看嘛。”

吕天山接过来掂量了一下。这铁筒比罐头小些,入手沉甸甸的,筒盖锈得死死的。“这不是咱家的东西,”他嘟囔着,心里也有些好奇,“从哪儿捡的?”

“屋檐下头。”吕倩倩仰着小脸回答。

大女儿吕宁宁也被吸引过来,围着父亲想看个究竟。吕天山坐到炕沿上,先是徒手拧了拧筒盖,纹丝不动。

他便让女儿找来一把旧剪刀,将铁筒顶在自己的腹部,用剪刀尖头奋力去撬那锈死的筒盖。

一下,两下……剪刀与铁皮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突然,就在剪刀尖再次用力嵌入缝隙的瞬间,一簇刺眼的火光猛地从筒内迸发——“轰!”

巨响之后,一切归于死寂,随即又被痛苦的呻吟和弥漫的血腥所取代。

(三) 警灯闪烁 聚焦疑筒

半小时后,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蓝田县公安局和西安市公安局的警车相继赶到现场。公安干警们迅速拉起警戒线,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开始细致勘查。

现场惨不忍睹。爆炸中心在土炕附近,炕沿被炸出一个深坑,破碎的衣物、家具碎片和人体组织混杂在一起,溅满了四壁和顶棚。侦查员在散落的杂物中,仔细搜寻着任何可能的线索。

根据幸存者王小莉和受伤的吕宁宁断断续续的叙述,那个来历不明的铁筒成为了案件的焦点。

王小莉坚称,此物绝非吕家所有。技术民警如同篦头发一般,仔细筛检现场每一寸土地,最终从震落的尘土和楼板缝隙中,找到了几片扭曲变形的铁皮残片。

这些残片被立即送往市公安局进行技术鉴定。结果很快明确:爆炸物为氯酸钾与石雄违规配制而成的烈性炸药;铁筒系西安油墨厂1982年生产的油墨包装筒。

(四) 顺藤摸瓜 恩怨浮现

铁筒和炸药的来源,成为破案的关键。侦查人员兵分多路,一方面围绕吕天山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另一方面,根据炸药成分,重点排查周边村庄曾有私制“摔炮”历史的农户。

调查很快勾勒出吕天山复杂的另一面:他是个能说会道、但也因此惹下不少麻烦的“能人”。

他热衷说媒,却时常利用此事骗取钱财;他与多人有经济纠纷,债主众多,时常因讨债发生冲突。

近些年,明确与他有债务或激烈矛盾的就有草坪寺沟的老虎、小村的赵大明、大王村的田克川、贺家村的红鼻子老汉以及张家村的张刚等多人。

此外,他还与本村数人发生过口角乃至斗殴。

在逐一排查这些关系人,核实其作案时间和条件后,一个名叫张刚的嫌疑人,身影逐渐清晰起来。

(五) 重点嫌疑 张刚其人

张刚,安村乡张家村人,时年33岁。此人经历复杂:曾在甘肃某部队服役,复员后又在引岱工程上干过,接触过爆破,前几年也确实私下制作过摔炮出售。

他性情暴躁,胆大妄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二杆子”,曾因琐事将邻居家碾麦的碌碡掀进沟里,还因记工纠纷用刀砍伤过记工员。

更关键的是他与吕天山的恩怨:数年前,吕天山以从四川给张刚介绍对象为名,先后骗走其1100多元(有说法称总计达2000余元),但媳妇之事始终未成。

张刚人财两空,多次上门索债,吕天山无力偿还也无心偿还。

就在今年春天,张刚再次讨债时,吕天山竟伙同其侄子将张刚痛打一顿,并扔到街上,致其肋骨骨折。此事之后,张刚曾扬言报复。

有村民反映,7月21日早饭后,一向在村里活动的张刚突然去向不明。

侦查人员立即赶往张刚家依法搜查,在其废弃的旧房内,果然搜出了用于配制炸药的石雄、氯酸钾以及部分已配制好的炸药。物证与现场鉴定结果完全吻合。

张刚具备了作案动机、条件、时间以及技能,重大作案嫌疑陡然上升。

(六) 突击审讯 罪责难逃

7月22日,侦查人员在安村乡新华村张刚的姐姐家,将其抓获。被戴上手铐时,张刚脸色煞白,浑身控制不住地颤抖。

初审时,张刚极力掩饰内心的恐慌,说话前言不搭后语。

他对自己当过工兵、懂爆破、会做摔炮的经历闪烁其词;对与吕天山的债务纠纷,他轻描淡写地说“只欠二三十块”,对被打之事则表示“过去就过去了”。对于爆炸案,更是守口如瓶,百般抵赖。

公安机关迅速调整审讯策略。当晚12时,一场精心准备的突击审讯再次展开。

审讯人员不再迂回,单刀直入:“张刚,你家里为什么藏有氯酸钾和石雄?”

“我…我早就不做摔炮了,那…那是以前剩下的。”

“剩下的?那这些配好的炸药怎么解释?”审讯人员适时出示了从他家搜出的炸药。

当看到自己熟悉的包装袋时,张刚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额头瞬间渗出密密麻麻的汗珠。

“吕天山欠债不还,还带人打断你的肋骨,你怀恨在心,是不是?”

“我…我…”张刚嘴唇哆嗦,无法成言。

在强大的证据和心理攻势下,张刚最终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交代了其精心策划并实施爆炸报复的犯罪全过程。

(七) 罪恶的谋划与实施

据张刚交代,自从被吕天山骗钱又被打伤后,他内心充满了屈辱和怨恨,“此仇不报,誓不为人”的念头日益强烈。

7月19日,恰逢下雨,他利用无法下地干活的机会,邪念陡起。

他将早年私藏的氯酸钾和石雄翻找出来,严格按照当年做摔炮的比例,配制了约200克烈性炸药,然后小心翼翼地灌进一个闲置的西安油墨厂生产的油墨铁筒内,用透明胶带将筒盖层层封死,制作了一个简易但威力巨大的爆炸装置。

当天半夜,他趁着蒙蒙细雨,怀揣炸药筒,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向吕家沟。泥泞的道路让他步履维艰,心中鬼胎更让他心惊胆战,第一次尝试未能成功,他半路折返。

次日(7月20日)夜晚,天已放晴,道路干硬。夜半时分,他再次如鬼魅般潜入吕家沟。

就在他蹑手蹑脚靠近吕家屋檐,准备放置炸药筒时,一只黑猫突然从窗台窜下,碰翻了窗下的鸡食碗。

“咣当”一声脆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正准备睡觉的吕天山闻声,打着手电筒骂骂咧咧地走了出来。

张刚吓得魂飞魄散,慌忙闪身躲进房屋侧面的墙山花(注:房屋山墙上方通风透气的三角形结构,此处根据上下文理解,可能指房屋山墙与院墙形成的角落)阴影里。

吕天山用手电在院里晃了几圈,走到窗边看了看,骂了一句“死猫”,随后竟踱步到张刚藏身的角落,解开裤带小便。

温热的尿液溅了张刚一身一脸,他紧贴着冰冷的墙壁,咬紧牙关,一动不敢动,心中对吕天山的恨意达到了顶点。

待吕天山回屋关门后,张刚在极度的屈辱和愤怒中,迅速将那个致命的铁筒塞进了吕家的屋檐下。

他深知,这个看似普通的铁筒一旦被不知情的吕家人试图打开,必将酿成惨剧。带着一丝残忍而扭曲的快意,他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他忐忑而期待地等了一夜,爆炸并未发生。这让他有些失望,但并未死心。

直到第二天(7月21日)晚上,那声期待已久又让他恐惧的爆炸声,终于从吕家沟方向传来……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从他7月20日晚放置炸药,到7月22日清晨被捕,仅仅过去了三天时间。这起震惊乡里的爆炸案迅速告破,等待张刚的,是法律的严正审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