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464章 尖顶白帽下的罪恶:京城连环蒙面劫案侦破始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4章 尖顶白帽下的罪恶:京城连环蒙面劫案侦破始末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二日,午夜零时四十七分,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刑警队的办公室,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宁静。

姜志军和肖东利带着一身秋夜的寒气和现场勘查的粉尘,像两柄出鞘的利剑,快步走了进来。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破案后的松懈,反而笼罩着一层更为凝重的阴影。

几小时前,新街口新月胡同发生的那起蒙面入室案,其作案手法之诡异、气焰之嚣张,多年罕见。

(一) 新月胡同的惊魂夜

时间倒回至九月十一日夜晚。居民云中杰正惬意地陷在新买的天鹅绒沙发里,电视里《动物世界》的片头音乐在空气中回荡。

就在他伸手去拿茶几上的茶杯时,门口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咔哒”声,像是钥匙轻轻刮过锁舌。

他下意识地朝门口瞥了一眼,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门扇像是被一阵阴风吹开,悄无声息地滑入四道白色的身影。

他们动作迅捷如鬼魅,瞬间便占据了客厅的有利位置。最令人心底发寒的,是他们头上戴着的面具——那不是常见的黑布头套,而是一种极其扎眼、形似尖顶雪山的高耸白色头罩,从额头一路向下圆润地延伸,将整个面部包裹得严严实实,只留下两个酒盅大小的眼洞。

从那深不见底的黑洞里射出的目光,幽冷、凶狠,如同潜伏在雪原深处的饿狼。

云中杰惊得从沙发上弹起,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他脚跟还未站稳,两个蒙面人已经如饿虎扑食般将他死死抵在沙发坚硬的木质扶手上。

一个矮壮的家伙“腾”地一下,将一把做工粗糙但威慑力十足的木把火枪,狠狠顶在他的心口;

冰凉的金属枪口隔着薄薄的衬衫,传来死亡的威胁。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已经精准地贴上了他的喉结,皮肤上传来刺骨的凉意和轻微的刺痛感。

“别动!”矮个子歹徒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不容置疑的狠戾,“把手举起来!面朝墙,站好!”

云中杰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能依言颤巍巍地举起双手,哆哆嗦嗦地转向冰冷的墙壁。

“把衣裳全脱了!快!”又是一声怒喝,语气更加不耐烦。

匕首就架在命脉上,他不敢有丝毫犹豫,用颤抖的手指解开衣扣,脱下长裤,最终赤条条地站在墙边,秋夜的凉意和心底的恐惧让他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双腿不受控制地剧烈抖动。

“老实点!敢动一下,立刻送你见阎王!”矮个子的威胁如同重锤,敲击在云中杰濒临崩溃的神经上。他绝望地瞟向门口,计算着扑出去的生还几率。

“想跑?宰了你!”这一声断喝彻底击溃了他的勇气。也就在这时,内室传来一声凄厉的哭喊——“你们不能这样儿!”

原来,云中杰的妻子早已被惊醒,她从门帘的缝隙中窥见了客厅里发生的一切,一直强忍着恐惧不敢出声。

此刻,听到歹徒再次吼出“宰了你”,以为他们要对自己的丈夫下毒手,情急之下不顾一切地冲了出来。

云中杰猛地扭头,看到的却是让他心胆俱裂的一幕——他挚爱的妻子还未冲到近前,就被一名歹徒反手一匕首刺中,闷哼一声,软软地倒在血泊之中,鲜血迅速在地板上洇开一片刺目的红……

(二) “飞人”刑警的初步判断

返回刑警队的路上,姜志军和肖东利都沉默着。作为刑侦战线上的二级英模,他们被誉为“飞人”,意味着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扑向罪恶的阴影。

然而,今晚的现场,除了那几枚模糊不清的脚印和受害者惊魂未定的描述,有价值的线索少得可怜。

“四个小时,翻遍了现场,连个清晰的爪子印都没找到,”沉稳的姜志军率先打破沉默,他摩挲着下巴,眼神锐利,“这帮‘佐罗’,不是一般的精。”

肖东利没有立刻接话,他木然地坐在摩托车挎斗里,但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像一台高速计算机,瞬间列好了四道“侦破方程”:

第一,案犯四人,能自制结构相对复杂的木把火枪,说明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反侦查意识,很可能是有前科、接触过器械加工的“两劳”释放人员。

应以“火枪”为突破口,重点排查各大劳改劳教场所的释放人员档案。

第二,那标志性的白色尖顶“无常帽”,其造型与医院护士帽或某些卫生防疫人员的工作帽极为相似。

案犯能轻易获得或仿制此类帽子,其社交圈或藏身地是否与医疗、卫生系统存在某种关联?

第三,从控制人员、威逼脱衣、快速搜掠到果断行凶,整个作案过程步骤清晰,配合默契,明显是经过周密策划的“预谋实战”,绝非临时起意。

这进一步佐证了第一点,即团伙成员极有可能是具有作案经验的惯犯。

第四,强迫受害人脱光衣服,一为彻底搜刮隐藏在衣内的财物,二来可以极大延长受害人在他们逃离后的反应和报案时间,为逃遁创造有利条件。

这种老辣的手段,再次指向了有丰富作案经验的犯罪团伙。

听完肖东利的分析,姜志军表示赞同,并补充了自己的观察:“他们在云家只搜走了明面上的五百多块现金,而对藏在衣柜夹层里的存单、金饰毫无察觉。

这说明,他们对云家的经济状况并不真正了解,大概率不是附近知根知底的邻居或熟人,流窜作案的可能性更大。”

(三) 罪恶的蔓延与领导的压力

两人的分析汇报还没完全结束,分局赵副局长已经面色凝重地来到了刑警队。他听着汇报,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严霜。

“这是一丸可恶的星火!”赵副局长的手掌重重拍在桌子上,声音如同铁匠锻打烧红的铁块,一锤一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大兴安岭的万顷火海,往往就是由这样的星丸之火引燃!

我们必须倾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伙无法无天的歹徒抓捕归案!要快!一定要快!”

当他将姜、肖二人送到门口时,墙上的子母钟恰好奏响了报时的音乐。

晨曦微露,天边泛起了鱼肚白,但三位刑警的眼中,却映照着更为炽烈的火焰——那是与罪恶斗争到底的决心。

然而,战斗刚刚拉开序幕,挑战便接踵而至。就在这个清晨,肖东利因另一紧急任务被调离,侦破“白色佐罗”团伙的重担,几乎全压在了姜志军一人的肩上。

仿佛是为了挑衅,更多的坏消息如同雷霆般接连炸响——

七点十分,东城区某胡同居民李发报案:前夜一家正看电视,五名头戴白色“无常帽”的蒙面歹徒破门而入,三把火枪、两把匕首控制了全场,勒令所有人面壁脱衣,抢走现金一千余元及金银首饰。

笔录墨迹未干,又一桩报警电话接入:昨日凌晨,五名“白色佐罗”闯入东城另一胡同阎某家中,阎某刚开口质问,便被匕首刺倒床边,生命垂危……

姜志军连夜向领导作了紧急汇报。回到刑警队,他刚和衣躺下,试图在脑海中串联这几起案件的细节,电话铃声再次尖锐地响起。他如同弹簧般跳起,一把抓过听筒。

“白塔寺某巷34号,个体户‘蝎子’被抢了七百多块!”

“作案工具?”

“火枪,还有匕首……对了,受害者的一个亲戚也被扎伤了!”

“又是火枪匕首!”姜志军的心猛地一沉。这一连串的报警,像一股股凶猛的旋风,将他紧紧裹挟在巨大的破案压力中心。

(四) 山重水复与市井线索

外围调查的进展极其不顺。侦查员们几乎跑遍了全市主要的劳改劳教单位,对近几年释放的、有类似作案手法或具备机械加工技能的人员进行了密筛,却未从“火枪”上找到任何直接线索。

对医疗单位、劳保用品厂的排查同样一无所获,那种特制的白色尖顶面具如同凭空出现。各个案发现场的反复勘查,也未能提取到更具指向性的痕迹物证。

线索似乎全断了。

在短暂的焦虑后,姜志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相信,如此猖狂作案的团伙,绝不可能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他决定改变策略,深入到案发现场周边,到人流密集、信息灵通的街巷中去寻找答案。

连续两天,他身着便装,像个闲散的市民,溜达了五个案发现场附近的二三十条胡同,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个角落,倾听每一处闲谈,却依然收获甚微。

这天晚上八点多,天气闷热。姜志军拎着个小马扎,摇着蒲扇,溜达到了离灵境胡同案发地不远的西四药店附近。

路灯下,不少居民正三五成群地乘凉聊天。他也找了个不起眼的位置坐下,看似在纳凉,耳朵却捕捉着周围的每一句对话。

一个留着卓别林式小胡子的年轻工人,显然是这里的“新闻发言人”,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见闻。

“嘿,您几位听说昨晚那事儿了吗?真叫一个绝!”小胡子点燃一支烟,故意卖着关子。

“快说说,又有什么新鲜事儿?”一个姑娘催促道。

“就在灵境胡同口,”小胡子压低了声音,“我骑车刚拐过去,就看见一个块头不小的哥们儿,被一个拿匕首的堵住了嗓子眼!您说邪乎不邪乎?二百瓦大路灯底下,明火执仗啊!”

姜志军的心猛地一跳,但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只是扇扇子的速度慢了下来。

“我正支着车想看个究竟,好家伙,又围上去四个!一起逼那被捅着的小子要钱。您猜怎么着?那小子也是个愣头青,脖子一梗:‘我给的着你吗?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那四个唰地把火枪、匕首全亮出来了!眼珠子瞪得跟牛蛋似的,要吃人!

我一看,里边有个小子我认得,外号叫‘小东子’,就住新街口那片儿,也是个横行霸道的主儿。我一看这阵仗,非出人命不可,赶紧蹬车溜了……”

“小东子”!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重重迷雾。姜志军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又旁敲侧击地问了几句,可惜小胡子只知道绰号,不知其真实姓名和具体住址。

(五) 大海捞针

接下来的两天,姜志军几乎飞遍了新街口一带的大街小巷,走访了无数个派出所,查阅了海量的户籍资料,但要在千万人口的城市凭一个绰号找到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但他坚信,只要有和尚,就一定有庙。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深夜,他于新街口“吃吃看”餐厅,从两位老北京的闲谈中,偶然听到“小东子”可能是一个叫“小英子”的女孩子的哥哥。

顺藤摸瓜,终于在派出所的档案中确认,“小东子”真名赵怀兵,家住新街口南里,有打架斗殴、抢劫盗窃的前科!

姜志军立刻找到那位“卓别林”小胡子进行照片辨认。对方只瞄了一眼,便斩钉截铁地说:“没错!就是他!赵怀兵,小东子!”

巨大的兴奋和连日的身心透支同时袭来,当姜志军赶回刑警队时,眼前突然一黑,差点栽倒在地。

同事强行拉他去医务室检查,血压已高达170\/120毫米汞柱。他这才想起这些日子时常感到的心慌和胸闷。

然而,他只是默默将医生开的假条揉成一团,塞进口袋,囫囵吞下几片降压药,便带着新发现向领导汇报。

赵副局长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异常:“志军,你是不是病了?”

“没有,领导,我好着呢。”姜志军回答得斩钉截铁,生怕被看出破绽,匆匆离开了办公室。

(六) 短兵相接与全线收网

审讯室里,赵怀兵(小东子)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歪着头,斜眼看着姜志军,语气蛮横:“你们抓错人了吧?我要告你们!”

“抓错?”姜志军冷笑一声,目光如炬,“你的那点老底,和你最近干的‘好事’,我们都清清楚楚!”

“证据呢?”赵怀兵脖子一梗,挑衅道,“拿证据出来啊!”

“证据?”姜志军猛地向前一步,右手模拟扣动扳机的动作,声势夺人,“你那个木把火枪,做得挺顺手嘛!灵境胡同那出戏,才演了几天,就忘了?”

这几句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赵怀兵的心理防线上。他的眼神开始闪烁,额头上瞬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姜志军乘胜追击,将掌握的部分案情细节适时点出。赵怀兵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脸色变得惨白,大汗淋漓,最终像一滩烂泥般瘫软下来,带着哭腔嚎叫道:“我交代!我该死!我全都说……”

根据赵怀兵的供述以及其他侦查手段获取的信息,一个以李某为首,多次流窜于东城、西城,专门夜间蒙面入室抢劫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收网行动在深夜悄然展开。

首犯李某在住所内预感末路来临,竟疯狂地抓起一瓶“敌敌畏”农药,嘶吼道:“想抓活的?没门!”

就在他仰头欲饮的瞬间,一名刑警如猎豹般扑上,一记凌厉的手刀精准劈在其手腕上,药瓶应声碎裂,刺鼻的农药味顿时弥漫整个房间。

逮捕另一名主犯曹某时,其如老鼠般钻入床底狭小的空间。

刑警姜绮年目光如电,一拳猛击床板,厉声喝道:“出来!”巨大的震动和威慑力将曹某从床底“震”了出来,束手就擒。

(七) 战果与尾声

这场迅雷不及掩耳的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抓获涉案人员七名。

警方在其窝点搜出雷管、多顶“佐罗”式白色尖顶面具、火枪六把、锋利匕首四把、日本进口高级报话机、摩托车、多台收录机、照相机、电扇、以及大量现金、粮票和其他贵重物品,赃物摆满了整整一个房间。

历经几十个不眠不休的日夜,作案数十起、震惊京城的“白色佐罗”犯罪团伙被彻底摧毁。不久之后,这伙罪大恶极的案犯均受到了法律公正而严厉的制裁。

结案那天,姜志军终于从口袋里掏出那张被揉得不成样子的假条,缓缓展平,然后轻轻锁进了抽屉深处。窗外,秋阳正好,天空湛蓝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