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14日清晨,一辆近乎失控的汽车如脱缰野马,卷着黄尘,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在赣中蜿蜒的山区公路上疾驰。
尖锐的喇叭声撕破了山谷的宁静,每一声回荡都像在敲击着车上人们紧绷的心弦——那是一种与死神赛跑的急迫。
车厢里,两名年轻姑娘瘫软地倚靠在同行者怀中。鲜血从她们头上、身上不断涌出,浸透了临时包扎的布料。
刀伤遍布全身——一人七处,另一人十二处。
原本青春饱满的脸庞此刻苍白如霜打的花瓣,眼睑沉重地合着,仿佛隔断了生命的闸门。
每当车辆颠簸,她们修长的身躯便无力地随之晃动,唯有尚存的一丝体温证明着生命仍在与死神拉锯。
车上的人们紧咬牙关,尽管剧烈的颠簸让人坐立难难,却仍恨不得让车飞起来——快一点,再快一点,绝不能眼睁睁看着死神将这两个年轻的生命拖入深渊。
鲜血仍在流淌,生命的河流正逼近干涸。这场与死神的决斗,胜负只在分毫之间。
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何等深仇大恨,让如花似玉的姑娘遭此毒手?是情仇?是劫财?这背后,究竟是一曲红颜薄命的悲歌,还是一曲以血肉谱写的英雄壮歌?
---
就在前一天夜里,一场夏雨洗刷了宜春市宜丰县石市乡浪源村。
6月14日清晨六点,被雨水浸润过的天空澄澈如洗,树叶翠绿欲滴。
石市乡信用社浪源分社20岁的女会计蔡萍娥如常醒来,推开厨房门的瞬间,却察觉异样——本该明亮的清晨,屋内却昏暗如夜。
未等她适应光线,一个黑影猛扑过来!白色布罩蒙住头脸,墨镜后是两个黑洞般的窟窿,宛如骷髅。
菜刀带着寒光劈下,额头上立刻传来撕裂的剧痛,温热的血液瞬间模糊了她的左眼。
电光火石间,蔡萍娥瞬间清醒:歹徒是来抢劫信用社的!这个念头让她忘却了疼痛与恐惧。
她非但没有退缩,反而迎着歹徒扑去,一手死死抓住对方衣领,一手奋力夺刀,用尽全身力气呼喊:“抓坏人!”
歹徒被这突如其来的反抗惊住了。瘦弱的姑娘竟有这般勇气,不仅将他撞得踉跄,墨镜也摔碎在地。
听到呼喊,歹徒恼羞成怒,如恶狼般将蔡萍娥扑倒在地,菜刀疯狂落下。
一刀、两刀……鲜血从多个伤口喷涌而出,染红了地面。即便意识逐渐模糊,她的手指仍紧紧攥着歹徒的裤脚。
---
楼上的出纳员李蓉华被声响惊醒。24岁的她起初以为是电饭煲漏电——这丫头怎么又毛手毛脚?她一边埋怨,一边拉下电闸,披着外衣赤脚跑下楼。
眼前的景象让她血液凝固:蔡萍娥倒在血泊中,气息微弱。门窗紧闭,歹徒藏在哪?
昨夜十点,她们还像往常一样仔细检查了营业间的每扇门窗。谁能想到,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幽灵已潜入信用社楼下的小棚。
在风雨声的掩护下,黑影撬弯了厨房窗户的钢筋,悄无声息地钻入室内。
与营业间仅一门之隔,他却发现门板包着铁皮,坚固无比。门后就是金库,大量现金近在咫尺,他却无计可施。
犹豫片刻,恶念占了上风:既然来了,绝不能空手而归!他找来木板纸盒遮挡窗户,摸到厨房的菜刀,蜷缩在墙角等待黎明。
朦胧中,他梦见债主们谄媚的笑脸,梦见心爱的姑娘扑进他怀里……突然,一个穿警服的年轻人拿着手铐出现!
他猛惊醒,冷汗淋漓。望着手中的菜刀,他给自己打气:两个丫头片子,吓唬几下就怂了。
---
李蓉华的到来让歹徒再度暴起。菜刀迎面劈来,求生的本能让她迸发出惊人勇气——她一把扭住歹徒持刀的胳膊,另一手死死抓住衣襟用力一扯!
“噼啪”几声,三颗纽扣应声崩落。但冰冷的刀刃已砍中她的头颈,剧痛中,她重重倒地。
连续作案让歹徒体力透支,正扶着墙喘粗气时,窗外突然传来喝问:“里边干什么呢?”玻璃窗上映出人影。
歹徒慌忙躲进柴火间。这声喝问却唤醒了昏迷的蔡萍娥,她挣扎着扶墙站起。
这举动吓得歹徒魂飞魄散,冲出来死死掐住她的脖颈。
此时李蓉华也从剧痛中苏醒。她咬紧牙关,用膝盖一点点爬向门口,手指刚触到铁栅栏门,歹徒的菜刀又狠狠砍在她后颈上。
躲回柴火间的歹徒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些姑娘为什么不怕死?钱比命还重要?
更让他恐惧的事情发生了——两个血人竟相继挣扎着打开大门,用尽最后力气呼喊求救!
歹徒仓皇冲出,两个姑娘同时扑来想要阻拦,却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门槛上。歹徒趁机提着血淋淋的菜刀,消失在后山的林海中。
朝阳升起,鲜血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她们用血肉之躯,守住了信用社的财产。
---
这起恶性抢劫案震惊了当地。
宜丰县公安局、宜春行署公安处迅速出动,根据现场痕迹勾勒出罪犯画像:25岁左右,身高1.62米,身着黄色外衣、灰色裤子,脚穿拖鞋。
天网撒下。排查中,一个名叫陈进才的外乡人引起注意。
但当警车直扑其藏身处时,却已人去楼空。最终在15公里外将其抓获后,才发现这是个算命骗子,与本案无关。
线索中断,侦查陷入僵局。
转机出现在6月15日下午。桥西乡一家小饭店里,一个青年突然手舞足蹈:我要到北京当大官了!”服务员越看越觉得眼熟——这不就是通缉令上的人吗?
公安特派员邹江平赶到时,青年已恢复平静。但一听要去派出所,立即怪叫:“我没做坏事!不去!”最终,他还是被带走了。
青年自称彭辉如,是某分场书记的儿子。经核实确有其人,且患有抑郁症。但邹江平发现疑点:他营业执照上的名字是彭建平。为什么要用化名?
公安机关决定传讯彭建平。
前两天的审讯中,彭建平装疯卖傻,胡言乱语。但在缜密的审讯下,防线终于崩溃。
22岁的彭建平是黄岗山垦殖场村民。经商失败欠下巨债后,竟萌生抢劫信用社的念头。5月13日雨中踩点,发现只有两个姑娘值班,便决定下手。
落网后,熟知法律的彭建平打起歪主意:众所周知他有过“抑郁症”,若装成精神病,岂不能逃避制裁?
于是他在饭店上演了那出闹剧,却弄巧成拙,反而暴露了自己。
宜春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依据《刑法》从重判决,彭建平被判处死刑。经江西省高院复核,驳回了他的上诉。
1987年7月10日,原本该步入婚姻的彭建平,走向了刑场。
---
另一边,抢救两位姑娘的战斗在宜丰县医院展开。县领导亲临成立抢救小组,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终于将她们从死亡线上拉回。
她们的事迹通过《江西日报》等媒体传遍全国。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亲切慰问,各级组织发来慰问电。
江西省分行授予她们省级金融先进工作者,各晋升一级工资,奖励300元。农业银行总行和全国金融工会授予“全国金融劳动模范”称号。
1988年6月,她们更光荣赴京,出席中宣部、公安部联合召开的表彰大会,受到总行领导的亲切接见。
两个普通姑娘,用鲜血书写了不平凡的忠诚。她们倒下的身影,成了那个夏天最悲壮而又最光辉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