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400章 冰河上的焦尸:87厘米悬空引爆的谜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0章 冰河上的焦尸:87厘米悬空引爆的谜案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五日,农历正月初七,下午三点十五分,吉林南部林区一声巨响,打破了春节的宁静。

黄泥河林业局森铁202次旅客列车在行驶至朱尔多河铁路大桥时,突然发生爆炸——一节车厢被炸得支离破碎,三十三人当场死亡,三十二人血肉模糊地倒在血泊中,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十余万元。

---

“蓝舰”出击

爆炸发生整整三小时后,消息才传到吉林省公安厅。

下午五点半,副厅长徐颖面色凝重,立即召集刑侦、技术骨干:“紧急集合,十分钟后出发!”

六点整,两辆“蓝舰”轿车冲出公安厅大院,如离弦之箭驶向夜幕。

车灯划破黑暗,穿越八百里的林海雪原。

十小时后,凌晨三点,当林区还在沉睡,两辆“蓝舰”已悄然停在了敦化市额穆镇十里堡村的叉线队院内——此时距爆炸发生仅过去十三小时。

事实上,地方公安系统早已行动起来。爆炸后四十五分钟,黄泥河林业公安局最先赶到,组织抢救伤员、留置乘客、封锁现场;

一小时后,敦化市公安局赶到,请求军队支援、设哨戒严;晚十一点,延边州公安局与州林业公安处相继抵达,开始初步勘查、抢拍原始资料。

直到次日凌晨四点,省厅刑侦队与省林业公安局“战地会师”,“2·15”特大爆炸案前线指挥部随即成立,徐颖任总指挥,一场艰苦的侦破战正式拉开。

---

冰河中的现场

指挥部将160人分为现场勘查、法医、化验、物证搜索、社会调查五个组。

清晨,各组负责人会议上决定:继续保护中心现场,等待公安部专家;同时开展初步勘查与社会调查。

早晨八点,勘查组来到朱尔多河铁路大桥。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

路基上、雪窝里、草丛中,横七竖八躺着三十三具尸体;冰河被砸穿,血水混着冰水缓缓流淌……

指挥部下令:打捞冰河中的尸体与抛落物,全面拍照录像,但不移动中心现场。

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侦查员们毫不犹豫地跳进冰河,一具具尸体、一件件物品被艰难地捞起。

---

关键的三点判断

二月十七日,公安部五局副处长乌国庆、北京市公安局工程师高光斗等三人从北京赶到。当夜,指挥部汇报进展,重新调整部署。

次日上午八点,高光斗绕现场一圈后,提出三个核心问题:

· 炸点位置与爆炸中心高度;

· 炸药种类、引爆方式与数量;

· 作案人与爆炸物的关系,是否生还。

勘查发现,第二节车厢前部过道有一个长宽约1.5米、深10厘米的长方形炸坑。

围绕炸坑,出现两种推测:一是长方体硬包装爆炸物放置于地板;

二是若炸药量大且紧贴地板,应形成穿透性炸坑——这引出一个关键问题:爆炸是地面发生,还是悬空发生?

---

复原爆炸瞬间

高光斗带人走进一节完好车厢,模拟炸坑位置,观察座椅、锅炉间与地板结构,试图通过“逆推思维”,还原爆炸前的原始状态。

他们将散落的座椅铁架、皮革、锅炉间五层胶合板等物一一找回,按原位复原。结果发现:

· 炸坑右侧18厘米处,第二排座椅铁架严重变形,水平铁架向下弯曲10厘米——说明爆炸来自斜上方;

· 锅炉间壁板上有一处95厘米长的弧形缺口,锅炉体中间有一78x44厘米的凹坑,中心距地板87厘米。

由此得出结论:爆炸中心位于过道上空87厘米处,无悬挂无支撑,唯一可能支撑爆炸物的,是紧贴炸点的人体。

---

谁是无名焦尸?

法医与化验组根据尸体损伤半径,推算炸药量为5.8公斤硝铵炸药;未发现电池、雷管等引爆装置残片,判断为超短导火索引爆,作案人不可能生还。

指挥部决定:从三十三具尸体中寻找凶手。

法医组将尸体编号、挂牌,家属辨认后,排除两具童尸、两具女尸;再根据炸点高度与创伤特征,排除六具“后重前轻”尸体,最终剩下一具无人认领、头颅烧焦、创面“前重后轻”的23号无名焦尸。

---

关键物证浮现

与此同时,搜索组在雪窝中搜出一张“邱凤国”的通勤乘车证。三个问题浮出水面:

· 23号焦尸是谁?

· 邱凤国是谁?

· 两人是否为同一人?

调查组迅速获知:爆炸前十分钟,一名头戴前进帽、身穿黑皮夹克、手提黑皮兜的男子,从第四节车厢窜至第一节又返回第二节,不久爆炸发生——此人正是邱凤国,爆炸后失踪。

物证组在炸坑板缝中提取到粉色、军绿色、白色纤维,与23号尸体残留衣物一致。搜查组在邱家小棚中发现硝铵炸药粉末与导火索残留。

---

母亲的谎言与真相

审讯中,邱凤国的母亲坚决否认儿子懂爆破、家里有炸药。

但当侦查员从邱的单位查证:他曾使用炸药,春节前工区丢失两包硝铵,工具箱中炸药与导火索不翼而飞;其手套上检出炸药粉末……

面对铁证,邱母终于崩溃,承认:

· 邱凤国春节前带回两包炸药与导火索;

· 爆炸当天他带走了炸药;

· 是她将剩余导火索藏在儿媳立柜中;

· 那具焦尸就是她的六儿子,“他春节就说不想活了……”

---

一个“六傻子”的毁灭

邱凤国,小学四年级辍学,三次考工因文化低失败,第三次找人替考被取消资格。他怨恨自己“无能”,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感情上,两段恋情接连失败:第一任女友嫁作他人妇;第二任因母亲反对告吹。

家中兄弟七人,唯他没有正式工作,被家人称为“六傻子”,常被父母训斥、兄妹轻视。

渐渐地,他性格愈发孤僻,丧失生活信心,最终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报复社会——与素不相识的乘客同归于尽。

---

尾声

案发第七十小时,警方通过光谱分析、警犬鉴别,科学认定23号焦尸即邱凤国,“2·15”特大爆炸案告破。

一场因个人绝望而酿成的公共悲剧,在冰河与烈火之间,划下了血色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