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北京,平静之下暗流涌动。警方布下天罗地网,却再未等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自春至夏,那名连伤多名军警的悍匪如同人间蒸发,再未响起那支夺命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也未再现那支杀害女烟贩的“81-1”式自动步枪的枪声。
犯罪分子蛰伏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反常的寂静,反而让北京市公安局“3·31”专案组更加警惕。
尽管线索中断,侦查范围却不断扩大:从河北徐水到新疆边疆,从烟摊劫案的资金流向到全国协查通报,案情已辐射至千里之外。
---
一、西出阳关:枪械暗度陈仓
1997年春节刚过,白宝山狠狠揍了谢宗芬一顿——只因她想回四川老家。
“春节后跟我去新疆。”他掐灭烟头,目光阴冷。谢宗芬后来供述:“他两次打我,一次七天起不来床,一次五天……我只好答应。”
离京前,白宝山将5万元赃款交给大弟:“做生意的钱,替我存着。”另1万元塞进贴身口袋。
他提前挖出自动步枪,藏于床下。出发当日,他让谢宗芬与大弟夫妇闲聊,自己悄然取枪挂于腋下,外套遮掩得严严实实。
北京火车站人流如织。白宝山利用春运安检漏洞——行李过机,人身不查——将步枪裹在羽绒服内,顺利进站。
他让谢宗芬乘扶梯上二楼,自己则提空包走楼梯。拐角处四下无人,他迅速将枪塞入包中,拉链一合,神色如常。
三天三夜的火车,穿越戈壁荒漠。谢宗芬望着窗外无垠的沙丘,心里发凉:“这地方能做什么生意?”而白宝山抚摸着包中的铁器,眼中寒光闪烁。
---
戈壁据点:狱友结盟
第一站是石河子143团。白宝山曾记得这里有个弹药库,次日清晨却发现库房早已搬迁。他当即决定转移:“去147团,我有个铁哥们。”
吴子明——小个子,大头,眼珠滴溜转——在147团当警卫。见到白宝山,他激动得直搓手:“山子哥!这位是大嫂?”他二话不说辞掉工作,腾出自家房屋安置二人。
白宝山试探道:“干警卫一年挣多少?”“五千块。”“不如跟我干一票大的。”吴子明眼睛亮了:“抢棉花款?”两人心照不宣。
为方便行动,白宝山让大弟汇来1万元,买了辆黑色嘉陵摩托车。
三个月里,他们跑遍50多个棉花加工点,却因淡季资金稀少而暂缓计划。直到5月,白宝山才亮出自动步枪:“一条枪不够,得再弄一条。”
---
夜袭奎屯:枪声惊魂
6月5日,两人乘班车至奎屯市郊。此前踩点时,白宝山盯上军事培训中心的哨兵——对方肩扛的正是“81-1”式步枪。
当晚11点,月黑风高。白宝山翻墙入院,吴子明在外接应。
不料一名士兵出门收衣服,撞见黑影:“干什么的!”白宝山不退反进,疾步越墙而出。士兵追击未果,只当是偷鸡摸狗之徒。
二人沿石子路逃离,却遇巡逻警车。民警下车盘查:“身份证拿出来!”白宝山暗叫不好——包中步枪一露必死无疑。
吴子明递证件时,白宝山猝然端包射击!“砰砰”两声,民警飞身上车疾驰而去。
戈壁滩上,两人连滚带爬逃了20多小时,直至141团场才敢乘车返回。
而奎屯警方次日勘查现场,未找到弹壳,竟以为民警“谎报军情”,此案一度沦为笑谈。
---
途经141团时,白宝山想起服刑时听闻的军械库——同监犯曾在此盗枪。他眯眼望向团部方向,一个新计划悄然滋生。
谢宗芬却在此找到寄托:她租下独院,结识四川老乡,白日串羊肉串,夜晚串门聊天,仿佛暂时逃离了噩梦。但她不知道,白宝山的枪口已瞄准下一处血腥战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