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342章 上海“8·10”命案侦破纪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2章 上海“8·10”命案侦破纪实

2012年4月22日清晨,江西东乡县一座喧嚣的高铁建设工地上,几名头戴安全帽的“工头”悄然穿行在工棚之间。

当一位手拿茶杯、皮肤黝黑的六旬老汉被拦下时,一句低沉的“我们是上海警察”让他瞬间僵直。

31年的逃亡生涯,他早已化名埋名,却终究未能逃过那双追踪了他大半生的眼睛。这场跨越了整整一个时代的追捕,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曙光。

时间退回到1981年8月8日,夏夜的上海闷热难耐。在静安区一家名为“建华”的旅馆里,地下42房间显得格外潮湿阴凉。

为了节省出差费用,28岁的青岛假肢橡胶配件厂采购员李嘉惠,入住在这个一房三铺、需要与陌生人合住的地下房间。

他的室友,是一位据登记信息显示名为“李义清”、来自吉林的40岁东北男子,已在此住了半月有余。

那晚,许多旅客挤在旅馆会议室里,津津有味地观看着热播的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的黑白画面。

李嘉惠并未去看电视,他早早睡下,浑然不知致命的危险正潜伏在咫尺之遥的邻铺。

8月10日,有旅客向旅馆服务员反映,42房间门缝里持续散发出一种异常的恶臭。

服务员推开房门打扫卫生,惊骇地发现李嘉惠直接挺地躺在床上,早已气绝身亡。她吓得惊声尖叫,夺门而逃。

静安分局刑侦队接到报案后,侦查员王学仁与刑事技术人员火速赶到现场。

市局刑侦处处长端木宏峪、静安分局局长周志全等领导也相继抵达,足见此案之重大。

经清点,死者李嘉惠随身携带的200多元现金、一块瑞士罗爱斯手表、一个黑色公文包及铝饭盒等财物已被洗劫一空。

在80年代初,普通青年工人的月薪不过三十多元,这笔损失堪称巨款。

刑侦处技术员俞伯源对现场进行了地毯式勘查。

在离地面两米高的通风管道内,他发现了关键物证:几根用黑胶布缠绕的照明灯电线、一个两端焊有金属导体的红色有机玻璃头箍、一把长达21厘米的西瓜刀,以及数段约七尺长的杂色旧电线。

更重要的是,技术人员成功采集到了四枚不太完整的指纹,分别来自右手中指、左手拇指、左手中指和无名指。

法医的尸检报告揭示了更骇人的细节:死者面部、颈部、前胸及背部等共计十处位置,发现了明显的淡黄色电击烧伤痕迹。

以电击方式杀人,在当时极为罕见,此案堪称上海首例。而案发后未结账便神秘消失的同住东北男子“李义清”,自然成为了头号嫌疑人。

据旅馆服务员回忆,此人不胖不瘦、皮肤较黑、长方脸、留着板刷头,身高约1.70米。然而,他登记所用的“吉林省双阳镇中医院”介绍信,事后被证实纯属伪造。

静安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王学仁是核心成员。

他们请来画家根据描述绘制了模拟画像,印制成数千份通缉令,发往上海各家旅馆进行排查,但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侦查员远赴吉林双阳镇核查,耗时45天,查遍了当地所有年龄相符的男性,最终仍是徒劳无功。

就在线索即将中断之际,公安部通报,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旅社发生类似案件!

一名叫冯守安的旅客在熟睡中遭电击,但因惊醒大叫,凶手仓皇翻墙跳河逃逸,冯守安幸免于难。

王学仁立即赶赴嘉善,当拿出模拟像时,冯守安如同电影《追捕》中的真由美一般肯定地指认:“就是他!”然而,后续排查的嫌疑人指纹均对不上。

此后,类似的电击案在江西上饶、九江等地接连发生,造成三死一伤的惨剧。

凶手作案手法如出一辙:选择旅馆合住房间,用电击头箍作案,劫取财物后使用化名(如“陈志伟”、“李明春”)登记并潜逃。

笔迹鉴定确认系同一人所为,但凶手身份成谜,侦查工作陷入僵局。

尽管1983年10月王学仁被调往公安院校任教,但他从未放下此案。他移交的案卷材料厚达二十多本,涉及全国三百多名嫌疑对象。

在校期间,他时常打电话回原单位询问进展,一有线索便请假参与调查。1990年,他终于调回刑侦总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此案。

直至1995年春天退休,他的足迹已遍布全国27个省市,行程超过10万公里。退休后,他仍密切关注各类电击案报道,剪报贴满了笔记本,誓言不擒凶徒,死不瞑目。

转机出现在2012年4月18日。上海市局刑科所的指纹工程师刘志雄,运用先进的指纹比对系统,成功比中了31年前现场提取的一枚指纹——它与江西省一名有抢劫前科的案犯艾红光的指纹吻合!

4月19日,由刑侦总队一支队万宗来、李臣和静安分局姜东强等七名侦查员组成的抓捕组,立即驱车奔赴江西鹰潭。

经过周密摸排,获悉艾红光可能在东乡县某高铁工地打工。抓捕组星夜兼程,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对拥有上万名工人的庞大工地展开了秘密搜寻。

4月22日凌晨,通过不懈努力,终于锁定艾红光的具体位置。

清晨,抓捕行动开始。便衣民警以项目部检查为名,逐个工棚排查。当一名头戴草帽、手拿茶杯、皮肤黝黑的六旬老汉出现时,万宗来一眼认出其轮廓与模拟像极为相似。

民警们如猛虎般扑上,迅速将其制服。“我们是上海来的警察!”——这句话让艾红光瞬间放弃了抵抗。

然而,审讯过程异常艰难。艾红光起初只承认一些小偷小摸,对命案矢口否认,甚至试探性地谎称在“金山地区电击过人但未致死”。

已退休的老预审专家周国雄被请回参与审讯,同样退休多年的王学仁则在监控室密切关注。

王学仁当即指出:“他在撒谎!金山从未发生过此类案件,他是在试探我们掌握多少底牌!”他敏锐地回忆起浙江嘉善那位幸存的被害人冯守安。

这一关键信息打破了僵局。侦查员火速赶往嘉善,找到了时年83岁但精神矍铄的冯守安。

老人戴上老花镜,仔细辨认照片后,激动地指认:“就是他!他电我之后,是跳窗翻墙,外面是条河,他跳河跑的!”这个唯有真凶和被害人才知的细节,成了攻克艾红光的利器。

面对确凿证据和精准提问,艾红光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2012年4月23日下午,在被押回上海15小时后,他终于交代了以上海“李义清”身份犯下的罪行。

又经过20天的反复较量,在同年5月15日,他最终对在上海、江西上饶、江西九江制造的三起致死电击案和浙江嘉善一起未遂案供认不讳,承认所有化名均系其一人所用。

至此,这桩悬置31年、造成三死一伤的特大系列电击杀人抢劫案宣告侦破。埋藏在艾红光心底半辈子的秘密被彻底揭开,他坦言31年来噩梦不断,交代后反而感到“心里轻松了”。

2013年,艾红光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这场跨越了新中国刑侦事业不同发展阶段、凝聚了几代刑警心血的漫长追凶,最终印证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古老箴言。

对于一生牵挂此案的王学仁而言,这份迟到了三十一年的正义,终于让他了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