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样一日下来也能赚一百来个铜板,足够补贴家用。对此,杭英心里很清楚,确没建议徐梦然对这样的小摊贩进行管制,先让他们野蛮的发展一段时间,待码头周边全部建成,这些这些小商贩都要进行正规管理。

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的热闹情景,道路两边是售卖各种商品的小商贩,竟然还让他见到了两个售卖炸串的摊贩,闻着味道远不如杭英的杭记火锅店做的炸串味道好,但普通百姓吃不出特别味道,反而是油炸食物,价格不贵,摊位上生意还不错。

梁玉臣一脸赞叹道:“真没想到,经过杭娘子如此热闹一番,来青县游玩儿的人越来越多了。”

“太子殿下过奖了,这还不算什么,待周边几个县城的百姓手里都有银子了,那时候青县会更热闹,到时会有更多的人来青县买房子,买地建房子。”杭英一脸笑意,随着青县能做工的地方越来越多,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

“那可好,百姓日子越来越好,那些作奸犯科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太子自然希望青县越来越好,光是听杭英如此说,已经让他心情激荡起来。

见太子殿下说到这个话题上,徐梦然顿时想起青县的深山中还有一伙盗匪,忍不住道:“如今青县境内还有盗匪出没,若是可以,我们必须尽快将其铲除,这样才不会影响青县接下来的发展。”

听闻还有这样的事,太子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也没想到,事情会如此棘手,立刻点头说:“等会儿道县衙里我立刻写奏折,请父皇派兵过来剿匪。”

两人说话的声音很小,一旁的庆王和杭英都没听到谈话内容,他们也不在意。庆王反而更关心码头上的事,忍不住问道:“我们现在能不能去码头上看看?”

虽然不是第一次来青县,却是第一次感受到,一个小县城竟然能变得如此繁华,庆王第一次感觉有徐梦然和杭英的能臣辅佐,事意见很轻松的事,没看到最近一个月来,皇上对太子的态度都转变了很多。

要说心里不羡慕那是假的,不过庆王也知道那件事儿是他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结果,还有杭英什么时候在木盒中下毒?这些他都还没想明白,所以他更想多了解一些杭英,希望能从对方身上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也想去看看码头的情况,不如先去码头看看如何?”太子并没反对,他更希望青县码头建设成功,这样一来,他和徐梦然手中便又多了一份政绩。

两位大人物都同意了,徐梦然和杭英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几人再次坐上马车,直奔清河边上的码头而去。

此时,青县码头正是热闹一片,建筑工人和百姓都围在码头上看热闹,还有两艘货船停在码头上,工人们正忙碌的帮着卸货。

看到这一幕,杭英也有些吃惊了,码头虽然建好,可还没正式投入使用,便有船只停靠过来,可见青县码头的名声已经打出去。

梁玉臣也很好奇,忍不住道:“这些货船为什么舍弃近处的昌县码头不停靠,跑来青县码头卸货呢?”

“哈哈,这就要感谢娘子了,当时建造码头时,所有人都以为会建一个和长线码头差不多的码头,但娘子说,建造一样的码头没意思,倒不如弄个特别的,索性直接把码头建大些,在码头附近建几个大型仓库,三年内,凡是来青县码头停船卸货的货船,都能享受免费使用三天的仓库。”

说道这些事的时候,徐梦然眼里都是宠溺和骄傲,这不,码头还没正式投入使用,便有货船过来了,这次冯县令怕是连哭的力气都没了吧?

“还有这样的事,难怪这些船只愿意多跑一段距离来青县卸货。”梁玉臣一脸兴奋,显然很喜欢这样的安排,目光在河面上扫过,无奈的摇摇头道:“只是河面窄了一些,若是河面再宽一些,河水再深点儿,并能停靠更多货船了。”

“兄长也太贪心了吧?我感觉青县码头已经很不错了,若河面再宽些,河水再深些,怕是真的要把昌县的生意都抢过来了。”梁玉琪也感觉太子说的对,但这是天然条件,不是谁说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

但事情的发展总是与梁玉琪的想法不同,徐梦然笑着摇摇头,在清河边上的一大片空地上,足有一千亩荒地的样子,周围还被撒了白灰做警戒线。徐梦然指着那片开阔地解释道:“殿下想的周到,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建造停船厂,前期先挖开一百亩地的湖泊,到时蓄水,待货船卸货后可以去停船厂停靠,想离开的话也可以经过停船厂,从另一端河流离开,避免了船只在码头上拥挤堵塞。

这些前期都是免费的,至于以后会不会收费,要看码头的具体修建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招募那么多人来青县做工。”

“好,好啊,你们竟然把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看来是早有预谋啊?”今儿看到青县码头的规模,能同时供二十艘货船停靠在岸边卸货,这已经是很大的码头,便是位置在海边的州府和县城都没办法做到这个规模,显然,徐梦然在码头上用心不少。

一旁的梁玉琪听到徐梦然的介绍后,他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亏他曾经想着要拿到码头的管理权,他只当码头是一个下蛋的金鸡,却没想到还又这么多事需要做这么多事,若中途停下来,不仅可惜,还影响了这个码头以后的发展。

这时京兆府衙门的衙役带着招募来的工人过来,徐梦然早派人来青县通知余师爷和苏之修二人,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免的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无法安排吃住。

看到码头上乌泱泱来了这么多人,苏之修忙跑过来,这才发现徐梦然和杭英也在这边,忙过来打招呼道:“大人、夫人,回来了怎么不直接回衙门,跑码头上来做什么?”

“哈哈,快过来见过太子殿下和庆王殿下。”徐梦然先给双方做了介绍。

苏之修一听是太子和庆王殿下,顿时感觉腿肚子打转,不过他也不敢失了礼数,忙上前见礼。

梁玉臣仔细观察了一下苏之修,见对方剑眉星目,眼里散发着光,知道这人不一般,笑问:“苏师爷是读书人,为什么不继续参加科考了?”

“学生家里贫穷,若不是去年杭娘子收购野柿子时遇到大人,学生怕是还要在家里种地呢。”想起那段时间,家里穷的快揭不开锅了,若不是遇到徐梦然,他和家里人就要饿肚子了,而现在,他已经是青县衙门里的师爷,专门帮徐梦然处理各种事务,监督青县码头施工也是一项工作,这一切都是托了徐梦然的福气。

听了苏之修的解释,梁玉臣也是一阵感慨,笑道:“你先去处理那些工人的事,等下过来我们好好聊聊。”

苏之修得了吩咐,也不耽误时间,转身去处理那些工人的事。接下来杭英便没陪着三个大男人在码头上闲逛,而是找了个阴凉地方休息,虽然还是四月份,但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她可不想顶着大太阳去转悠。

况且还有徐梦然在场,他对码头的了解,远比杭英和青县的两位师爷清楚的多,所以徐梦然正陪着两玉臣和梁玉琪兄弟二人在码头上转悠。

因明日码头上要举办开业仪式,有青县衙门里的衙役正在码头上布置,各种红绸和大红花像是不要钱一般的挂在码头上,还有人拿着铜锣在四周做宣传,那副模样,像极了要办喜事的普通百姓家里的人。

京兆府衙门的衙役名叫陈升,见到这副模样,忍不住撇撇嘴,忍不住嘲讽道:“堂堂衙役,虽然没品级,但也是吃朝廷饭的人,怎么能做这些事?”

“嘿,哥们儿,第一次来青县吧?不知道这里的规矩?”正好一个青县衙役站在陈升身边,忍不住问道。

陈升确实是第一次来青县,不过青县是远近出了名的穷县城,谁没事会往这边儿跑?现在青县还欠着户部的税银呢。

青县衙役也不在乎陈升那副高傲的表情,忍不住笑道:“嘿,你不知道,以后码头上的治安都要靠咱们这帮衙役们去维护,做的好了,每个人每月都能拿到二两银子的奖励。”

“什么,只维护一下秩序,就能拿到二两银子的奖励?”这次陈升注意到了,可他心里不太相信,青县这么穷的县城,怎么可能拿得出那么多奖励。

京兆府衙门的衙役一个月的奉银也只有一两银子,现在青县的衙役除了奉银外,还能额外拿到二两银子的奖励,若是真的,青县的衙役就是肥差了。

青县衙役建陈升不相信,也不在意,反正银子他们拿着,没必要和这些人争论什么,到时兄弟们拿了银子,休假时可以带着媳妇儿和孩子到处逛逛,品尝一下杭娘子研究出来的麻辣烫和炸串儿,让孩子满足一下口腹之欲。

这边儿的人闲聊着,那边儿杭英愿以为徐梦然会很快带梁玉臣和梁玉琪回来,毕竟已经到了饭点儿,不管怎样都不能饿着太子和庆王不是。却没想到,三个大男人竟然在码头上转了两个时辰,直到快用晚饭的时候才回来。

而且三人都是一身臭汗,头发和衣服都被汗水湿透,见他们狼狈的样子,杭英忍不住问:“你们这是做什么去了?怎么搞的这么狼狈?”

“没干什么,我看你要建的宅子和铺子也要开始动工了,好奇过去看了一圈儿。”梁玉臣顾不上解释太多,一下午没喝水,刚回来就让身边伺候的人端些凉茶过来解渴。

闻言,杭英忍不住翻白眼,不过是一些建筑罢了,至于这样激动吗?她想解释一下,不过见对方的注意力没在这边儿,而是注视着河面上的船只,忍不住说道:“你们看那艘船,为什么东倒西歪了?”

“不好,这是要沉船了,快喊人去救一救。”梁玉臣的话音刚落,杭英便大声喊道。

徐梦然和苏之修两人闻言,顾不上礼数,立刻向码头上跑去,希望还来得及,能救下这一船货物。

眼看着货船船身开始倾斜,杭英一脸担心,别看这些商人平日里日子过的舒服,每次出来做生意都能赚很多银子,可这里面风险也大啊。

如果这一船货物翻河里去了,那这位商人就真真的把家底都赔进去了,可能回去后,一家人都要喝西北风。

见很多人过去帮忙,杭英对紫藤道:“走,我们也过去看看情况。”

紫藤最喜欢看热闹,可这样的热闹她也没心思看了,只想着尽快把船上的货物给卸下来比较好,听杭英说过去,忙点头道:“这个商人也太倒霉了,还有这船,怎么突然就要沉了呢?”

“这些等下再说,先去帮忙。”杭英心里也留了一个小心思,却没多少时间给她思考,两人快步向码头走。

路过一处堆放杂物的地方,杭英看到有不少婴儿手臂粗的麻绳堆在这里,立刻拿起一捆,用上轻功,飞快跑到出问题的船只前。

快速将麻绳挽了一个活扣,将绳子一端固定在码头上的一块拴马石上,然后拎着另一端飞身上了船,将事先打好的绳扣固定在船头,这样能大大减缓船只下沉的速度。

有人见杭英如此做,也有样学样,将船的另一端固定好,整艘船开始向码头方向倾斜,像是被固定在岸边,使得货船暂缓下船,船员和工人们加快卸货速度。

看人们忙碌的场景,杭英感觉自己插不上手,于是下船查看卸下货物的情况,这艘货船上大部分都是丝绸,只有一小部分药材,都是高价货物。

还好工人们和船员反应及时,用了半个时辰便将所有货物卸下船,徐梦然派人到船底查看沉船的原因,指挥其他人将堆积在码头上的货物运到仓库中,避免丢失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