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绣继续命令道:\"此次行动,白马义从,黑山,飞羌军,还有一些小兵,都要出战。\"白马义从现在已经不多了,也就是三千人左右。其实还可以再多一些,但是赵云却执意要保持着3000人的编制,以练兵为主,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

黑山军团如今有了二万精兵,而飞羌军团同样有二万精兵。再加上张颌麾下的普通战士,那就是六万多名战士。这是一支不容小看的力量。剩下的士兵都被安排在了长安,长安是他们的大本营,他们需要有人镇守,如果他们的军队被攻破,那么他们的损失将会非常惨重。

张绣做完这一切,说道:\"马超,沙摩柯,司马懿,都跟我去吧!

贾诩抱拳应道:\"遵命!\"

兵马的调动要经过贾诩主管的兵部同意方可进行。

张绣吩咐道:\"传令下去!\"

\"是!\"所有的人都大声回答,一哄而散。

战争一打响,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协调,粮食、物资、军队的调配,都是一件大事。

张绣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便返回了自己的院子,将自己要出发的消息告知了一声。张绣去长安休整一段时间,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惊喜。

经过半日的休整,夜幕降临。

第二日清晨,张绣在用过早饭之后,便前往大营,召集军队,准备再次启程。

赵云麾下的“白马义从”,“张颌”所率领的“普通士兵”,“张燕”所率领的“黑山军”,“阿古力”所率领的“飞羌军团”,都是一副战意高昂,随时准备战斗的样子。马超,沙摩柯,司马懿,都是他的部下。

他们渴望战争,唯有战争,他们才能获得战功。

甘宁和陈到,都是一脸的无奈和嫉妒。他们都是老兵,不能一直参加战斗,所以,他们必须留下来。

张绣没废话,当即下令道:\"出发!\"

从长安出发,前往斜谷,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要从斜谷北上,必须先攻下张鲁的第一条防御阵线——斜谷关。

四月份,张绣的军队来到了斜谷,严阵以待,严阵以待。

张绣站在城墙上,望着眼前的城池。隘口被两座高耸的山峰包围着,高耸入云,一眼望不到山顶。这座雄关,位于两座大山中间,高达五米,坚固无比。

这个时候,防守比攻击要困难得多。

张绣策马而立,望着巍峨的斜谷关,转头对赵云、马超、张颌等人问道:“诸位可有信心,以一己之力攻打斜谷关?”

“没把握。”

赵云开口道。

张颌细看后道:「这座雄城,不但高出寻常的城池,而且依山势而筑。这样的战场,实在是太艰难了。就算有十万人,恐怕都未必能拿下。想要攀爬上去,难度就更大了。”

一旁的司马懿等人纷纷附和道。

斜谷关藏于山脉之中,两侧山峰陡峭,围墙高大坚固,寻常的云梯绝不可登,尤其是这种关隘,更是难以攻破。

赵云突然道:“大人,我这就去挑战他们,试探一下他们的反应。若是他们敢动手,我们就趁虚而入。如果他们不出现,那就只能另寻他法了。”

“行!”

张绣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赵云提着一杆龙胆亮银的长枪,纵马而出。他一袭白衣,一匹白色骏马,英姿飒爽,没过多久,便来到了城门前,长枪一指,喝道:“汉太尉,池阳侯张绣麾下赵云!楼上的,可有胆量与我一较高下?”

他的嗓门极大,整个哨塔都能传出老远。

斜谷关内,所有人都如临大敌,严阵以待。

守卫城门的将领名叫杨义。杨家在汉中,只是个旁支,没什么实权,能走到这一步,完全是张鲁的功劳。杨义有勇无谋,又懂得军事上的谋略,行事十分谨慎。

杨义一身铠甲,立于城墙之上,见到赵云向自己发起了挑战,便板着脸问道:“你可是斩了淳于琼,生擒了袁谭,击败了袁绍的一员猛将赵云?”

“不错,正是老夫!”

赵云心中一惊,高声应道。张鲁是汉中的地头蛇,对外界并不了解,但他的情报还是很准确的,连将军都对他了如指掌。

赵云大喝一声:“老子就在门外,有本事就跟老子拼了!”

杨义冷冷一笑:“放箭!”

一声令下,城墙上的弓兵们纷纷拉开弓弦,朝着赵云射去。

“叮叮”的一声,赵云手中的银色长枪一挥。

一连串的声音响起,箭矢全部被弹飞。

赵云见情况不妙,立刻调转方向,向后退去。

看到赵云撤退,杨义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张绣身上。他并不知道张绣是谁,不过看着手中的旗子,还是认得张绣的,当即开口道:“张绣,在下杨义,镇守斜谷关。有种就冲我来。让我见识见识你的实力。”

张绣神色淡然。他很清楚,杨义这是在挑衅自己,要自己硬闯。不过,斜谷关是个好地方,不能硬闯。

张绣镇定军心,将大军撤回,驻于斜谷关。

杨义看着张绣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阴沉。他原本是打算挑衅张绣,逼他出手,但这一次,张绣并没有上当。这样小心翼翼的张绣让杨义感觉到了一丝危险。在张绣的军队面前,他心中也是有些忐忑。要知道,张绣可是一位战无不胜,战无不胜的名将。而且,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镇守者,和张绣比起来,根本就不够看。

杨义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听着张鲁的吩咐。他早就得到张绣率领大军南下斜谷关的消息,便立即遣人赶往南郑汉中,将张绣起兵之事报告给张鲁,并请张鲁拿主意。

张绣的军队停下之后,第一件事情却不是讨论如何才能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突袭是不可能的。这一带地势险峻,无法攀爬,又有高山阻隔,想要绕道而行,难度极大。

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往南边走,到汉中去。这也是张绣让张颌、阿古力、张燕三人去斜谷外挑衅的原因,就是为了刺激杨义,逼迫他出手。

张绣刚刚在外面扎营,司马懿,左慈两人便已经来到了南方。事实上,在张绣发动进攻的时候,杨义还没有得到这个情报,他们就已经穿过了斜谷关,向着南方而去。

汉中南郑县,原为张鲁之所,亦属本县之属。

郡守府中,张鲁正正在潜心研究着《道德经》,他正在认真地阅读着一本名为《道德经》的书。这是他最喜欢的东西,也是他想用这种方法把五斗米的教义传播开来。

大部分的事情,张鲁都是交给下面的人去处理。特别在汉中,他更不依赖官府,而以五斗米教为教众,以教规为准绳,加以限制。

汉中人民在张鲁的统治下,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尤其是前些年关中之乱,汉中境内有几万人沿此途径涌入汉中,从而大大地扩充了当时的人口。

“咚咚!”“砰!”

房门被敲响。

“进来。”张鲁道。

门外走进一位文质彬彬,不怒自威的中年人。他年近三十,面白无须,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师君!”他来到张鲁面前,抱拳行礼。

“师君”龙尘忽然叫了一声。

这是五斗米教派中,张鲁给自己起的名字。张鲁的部下,无论文武大臣,无不尊称一声“大人”,以示尊重。

张鲁抬起头,见着裴子云,脸上带着笑容:“伯文,怎么了?”

阎圃的名字叫伯文。这人叫阎圃,是张鲁最信赖的军师,也是张鲁的幕僚。

阎圃微微欠身,正色道:“我刚刚接到杨义在斜谷关发来的情报,张绣率领着一支七万人的军队,已经从长安出发,直逼斜谷关。”

“!”

张鲁闻言,顿时大惊,脸色大变。

“就是这里,张绣就在这里。”

张鲁吓了一跳,忙道:“当年我受了韩遂的挑拨,离开了南郑,走了汉中以西的阳平关,和韩遂汇合,进攻陈仓县。那时候张绣没有来找咱们麻烦,我也就算了,谁知道这张绣竟然还不依不饶。”

阎圃心想,如今张绣来攻,汉中当真是危险之极。张绣威是出了名的,任何一个人在他的大军面前,都会心惊胆战。

阎圃叹了一声,道:“大人不用多虑,这斜谷关雄峙,地势险要,而且围墙高大厚实。再加上镇守将杨义,老成持重,深通军略。有他坐镇,斜谷关必可固守,将张绣阻挡在外,阻止他向南方进军。”

张鲁点了点头道:“希望是这样!”

就在此时,外面又有人入内禀告道:“师君,张卫大将军驾临。”

这张卫乃是张鲁的胞弟,虽说在五斗米教派中并没有出过多少力,但身为其小弟,身份却是非同一般。

“请。”张鲁听后立即下了命令。

那名战士领命而去。

过不多时,张卫已穿戴完毕,大踏步而入。他的年龄虽较张鲁年小,却也是半斤八两。

张卫看到张鲁,立即抱拳一拜:“大哥!”

张鲁点了点头,道:“怎么了?”

张卫身为张鲁之弟,又有军职在手,自然是要谋一份大功。张鲁虽为汉中府尹,掌汉中大权,却喜好钻研五斗米之学,时常研习道教典籍,尤其是《老子》。

于是张卫便成为了张鲁手下的大将军,负责指挥大军。

张卫一脸激动的道:“老大,我刚才接到的情报是,张绣率领的军队,正往斜谷关而去。”

“嗯。”

张鲁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那老大有什么打算?”张卫说道。

张鲁叹息道:“张绣势不可挡,我等根本无法抵挡。所以,我才会下令,让杨义坚守在这里,永不离开。”

“兄弟此言差矣!”

张卫却是摇了摇头,表示反对。

张鲁问:“你的意思是?”

张卫把胸脯一挺,胸有成竹地说:\"我哥哥在汉中颇有声望,五斗米道的教众也都跟着你。如果老大一句话,整个汉中的平民都可以加入到战斗之中,足以和张绣一较高下。我们现在人手不够,但人人都是勇士,个个都可以跟着老大混。我们有办法!”

张卫一拳砸在地上,接着道:“张绣大军压境,我不提倡防守,而是要先下手为强!在汉中,你以为你会惧怕张绣吗?”

阎圃一听,连忙道:“张统领,和张绣打起来,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为什么?”张卫皱着眉头问道。

阎圃答道:“世人皆知张绣有多能打。当年,他在南阳击败曹操的军队,轻而易举。以一己之力,打败了袁绍。张将军,你打得过曹操和袁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