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胜知道蔡泽阳回来后,从豪记饭馆里打包全部的菜式,让豪记饭馆的人,送到家里来。
王秋,牛雨兰,蔡雅诗,蔡冬儿,蔡云昕,蔡羽琪,蔡婉瑶,蔡玉竹,方顺安,方晓花和方顺康十二人看到被豪记饭馆送来的菜式,都惊呆了。
他们更诧异的,是有饭馆,会亲自把菜都打包送到客人家里。
普通的下单,自然是不行的。
谁让余胜直接点了豪记饭馆里的所有菜肴呢~
豪记饭馆的人,自然是不敢怠慢,并且亲自送来。
余胜这人,豪记饭馆的人都认识,隔三差五地就会来豪记饭馆打包十几道菜。
彼此,都已经熟络了。
牛雨兰看到那么多菜,第一反应是价格。
每一道菜肴被远程送来,依旧被摆放的整整齐齐,没有丝毫凌乱的感觉。
光是这样的服务,就让人觉得,这些菜的价格,肯定不便宜。
抬头看着他们所住的大别墅,整整五百平方的大别墅,比家里的房子大,还比蔡泽阳在公社买的房屋大。
这种房子的价格都已经不低了,菜肴的价格,又能低到哪儿去。
她想说的话,一下就卡在喉咙里,自己说服自己。
王秋知道大女婿出息,没想到那么出息。
在饭桌上,她想了很多。
方顺安崇拜地盯着蔡泽阳,他的大姐夫,越来越厉害了!
他,方顺安,也要努力成为那么厉害的人!
他一定要好好学习!
方晓花抿唇,她有点喜欢这里的环境。
简直太棒了!
方顺康心里没有想法,可他急促的呼吸,让大家都能明显感受到他的激动。
蔡雅诗,蔡冬儿,蔡云昕,蔡羽琪,蔡婉瑶,蔡玉竹更高兴了。
这样的大房子,是她们家的!
服务员离开后,余胜处理好这边的事情,也离开了。
蔡泽阳看向王秋,目光放在方顺安,方顺康,方晓花身上。
“妈,我已经给敏君她们姐妹七个定好了上学的学校。顺安,晓花和顺康,要不要来这儿上学。我听说这儿的教育,比我们公社的好很多。考上清北的人数,都比我们市里的多。”
王秋眼眸微瞪,清北!
那可是我国最高等的学府,学子们梦寐以求都想去的地方。
方顺安已经读高中,正是最重要的时刻。
方晓花下半年上初中,方顺康还在读小学。
年纪小的两个,想来肯定能来。
只是方顺安这么重要的时刻,换学校,会不会不太好?
方顺安也想到这点,他垂眸,嚼着嘴里的肉,思绪万千。
方晓花和方顺康就没那么多的顾虑,直接就答应了。
“妈妈,我想来这里上学。”方晓花率先表态。
王秋嘴角轻扬,打趣道:
“那你的朋友们呢?不跟她们好了?”
方晓花在学校里有好些相处得来的小伙伴,在同村,也有不少。
在学校里,跟学校的小伙伴们玩得来。
在村里,也能跟同村的小伙伴们玩得来。
她性格好,大家都乐意跟她玩。
方晓花抬起右手,伸出食指,抿唇轻摇。
“妈妈,别看我朋友多,但真心相处的,没有。”
王秋有点诧异,她看方晓花朋友很多,肯定有真心相处的。
现在听,竟然没有!
“她们都有目的的,在学校,她们想跟我探讨学习的事情,才靠近我。在村里,她们是想跟我拉近关系,看看能不能进姐姐们的服装厂。”
方晓花耸耸肩膀,承认自己优秀的同时,也夸夸她的姐姐们。
方顺康在一旁,认可点头。
他跟三姐在同一个小学,看得很清楚。
“妈妈,别忘了我,我也想来大城市上学。”
他们姐弟二人的想法很简单,家人都来大城市,那就在大城市学习。
大姐夫说这里的教育,这里的教育,就是好!
王秋无奈一笑,方晓花和方顺康都同意了,她就不拒绝。
只是,得麻烦大女婿了。
大家的目光,一下就放在方顺安身上。
下半年是最重要的一年……
方顺安在他们聊天时,也在认真地思考着。
他们的目光都投过来时,他肯定地点头。
“我愿意来大城市上学。”
跟不上的知识,他就埋头苦学,多花时间,肯定能跟上。
清北的诱惑,很大。
在公社读高中时,他没有把握。
如果他能在大城市,他的把握能更大。
这,让他想到大姐夫的堂弟,就是去了清大念书。
一人考上,光耀门楣啊!
他对自己有信心!
蔡泽阳挑眉,他知道,他提出教育的事情,当事人都会同意。
“好。只要你们愿意,这事就交给我。”
一顿美味的饭菜后,蔡泽阳让他们先在房子里休息休息。
坐半天火车,挺累人的,顺便收拾收拾房间里的东西,整理好他们还缺什么东西,晚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牛雨兰没什么要收拾的,看到家里院子有一个陌生面孔,就过去聊天。
得知对方是蔡泽阳请来搞卫生的清洁阿姨,就聊起来了。
两人一见如故,聊得来。
牛雨兰就让对方一起坐着聊,家里那点事情,晚点再干。
聊天中,牛雨兰知道对方姓王,儿子余胜在蔡泽阳手里干活,每个月工资一百块钱。
之前有两个清洁阿姨,王婶因为儿子,转正了,在他们家干活,一个月也有五十块钱。
另外一名清洁阿姨干活没有她麻利,就没继续干。
一个月五十块钱,王婶肯定要把活儿干得好好的。
有她一个就够了。
这不,就没再招其他的清洁阿姨。
牛雨兰诧异,在别人家搞卫生,工资都能那么高。
不愧是大城市,跟他们乡下人,就是不一样啊。
不得不说,有王婶在,家里的卫生,的确干净很多。
蔡泽阳把方顺安,方顺康和方晓花转校的事情,交给余胜去做后,就带着一大家子人,去商店逛。
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城里的商店,被琳琅满目的商品,看花了眼。
蔡泽阳在市里开网吧时,带他们去过市里的商店。
市里的商店,可没有城里的商店好。
最后一买,就买了几百块钱的东西。
蔡泽阳爽快买单,另外买了十几本书,给他们在家里闲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