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 > 第711章 都自己人直说无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大志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院子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他转身对坐在沙发上的周敏她们说:“嗯,你们放心大胆地做事情,其他的交给我,我给你兜着。”

这话声音不大,却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周敏她们心里激起层层涟漪。周敏她原本想着回兴州城后,在小麦电子厂只是暂时过渡,等找到更好的工作就跳槽。谁曾想,这工作越做越有意思,越干越有干劲。

“徐董,有您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了。”周敏脸上泛起红光,“咱们开拓的市场,我们已经联系了周边三个省了,就等您拍板了。”

徐大志点点头,走到办公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这是刚批下来的贷款,你拿部分去各省城设办事处。记住,要买就郊区地段好的地方,咱们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尽快建立销售网状型团队。”

周敏抬头看了看徐大志,这个比她年轻二三岁的老板,身上总有一股说不清的魄力,让人不由自主地相信他。

“我这就去办。”周敏起身,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办公室。

送走周敏,徐大志靠在椅背上,长长舒了口气。又一笔贷款的事总算解决了,可心里还惦记着别的事。

袁国军从广深城来兴州城快一个星期了,不知适应得怎么样;还有黄明和刘文清这两个大学生,都是他特意安排在车间的,可别怠慢了。

想到这里,他按了按桌上的电铃。不一会儿,他专职秘书杨云南推门进来:“徐董,您找我?”

“你等下班的时候,去车间一趟,把袁国军、黄建国、黄明和刘文清她们私人个人给我叫过来。另外,去海天一色定个包间。”徐大志吩咐道。

杨云南点点头:“好的徐董,我这就去安排。”

此时的车间里,机器轰鸣,流水线转动,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袁国军正跟着老师傅学习焊接彩电线路板,他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捏着细小的零件,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别紧张,慢慢来。”老师傅拍拍他的肩膀,“你这手艺,在乡下是数一数二的,到这儿也一样能行。”

袁国军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他去广深城之前,在村里就是个有名的巧手,谁家收音机、电视机坏了,都找他修。可这现代化工厂的生产线,还是让他有些手足无措。

“叮铃铃——”下班的铃声终于响了。

工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黄建国从流水线那头快步走过来,拍拍袁国军的肩膀:“走,吃饭去!去晚了,肉菜可就没了!”

黄建国跟袁国军一样,都是徐大志的发小,两人光屁股玩到大。虽然徐大志如今是老板了,可黄建国还是老样子,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

二人随着人流往食堂走,刚到车间门口,就被杨云南拦住了:“黄建国、袁国军,还有黄明和刘文清,徐董请你们去他办公室一趟。”

黄建国一听,顿时苦了脸:“徐董找我们干什么呢?这去晚了,肉菜就没有了,什么事情不能够吃完饭说啊。”

杨云南笑道:“徐董在海天一色订了包间,还怕没好吃的?”

“海天一色?”黄建国眼睛一亮,“那可是兴州城蛮高档的饭店!走走走,赶紧的!”

袁国军却有些犹豫:“杨秘书,我这一身工装,去那种地方不太合适吧?”

“放心吧,徐董不是那种讲究排场的人。”杨云南说着,领着二人往办公楼走去。

路上,他们遇见了刚从三车间出来的黄明和刘文清。两个大学生鼻梁上架着眼镜,一看就是文化人。

“徐董找我们什么事?”黄明推了推眼镜,问道。

“好事,去了就知道了。”杨云南卖了个关子。

一行五人来到徐大志办公室时,徐大志正在接电话。他示意大家先坐,自己对着话筒说:“王总,您放心,这批货一定按时交付...对对,质量绝对保证...好,改天请您吃饭。”

挂了电话,徐大志笑着走过来:“都到齐了?走,咱们边吃边聊。”

黄建国迫不及待地问:“大志,啊不,徐董,今天是什么好日子,要去海天一色吃饭?”

徐大志拍拍他的肩膀:“就是想着国军来兴州城好几天了,还没好好欢迎他。顺便也跟两位大学生交流交流,听听你们对厂子发展的建议。”

一行人走出厂区,沿着兴州城的主街往海天一色走去。街道两旁,个体户的摊位一个接一个,卖衣服的、修自行车的、卖小吃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袁国军好奇地东张西望,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繁华的街景。黄建国则熟门熟路地介绍着:“瞧见那边那家羊肉汤馆没?味道那叫一个正宗!还有那家裁缝铺,我上个月在那儿做了条裤子,手艺不错...”

海天一色位于兴州城最繁华的地段,里面装修得古色古香。迎宾小姐穿着旗袍,微笑着将他们引到二楼的包间。

包间里,红木圆桌上已经摆好了凉菜。徐大志招呼大家坐下,亲自给每个人斟上茶。

“来,先以茶代酒,欢迎国军来兴州城,也欢迎黄明和刘文清加入我们小麦电子厂好多日子了。”徐大志举起茶杯。

众人纷纷举杯,袁国军立马站起来:“谢谢徐董,谢谢大家。”

“坐下坐下,别这么客气。”徐大志笑道,“国军,这几天在厂里还习惯吗?”

袁国军点点头:“习惯,就是生产线上的活计还不太熟练。”

“不急,慢慢来。”徐大志转头问黄明和刘文清,“你们二位呢?在三车间还适应吗?”

黄明推了推眼镜:“二哥,厂里的技术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要好,特别是那几条岛国进口的生产线,很先进。不过...”

“不过什么?都自己人,直说无妨。”徐大志鼓励道。

“我觉得我们在产品质量检测上还有提升空间。”刘文清接过话头,“目前主要靠人工检测,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如果能引进自动检测设备,产品质量会有很大提升。”

徐大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建议很好,我需要让人做个详细的方案,需要多少资金也得估算一下,到时候我再来想办法。”

说话间,热菜陆续上桌了。红烧鲤鱼、葱烧海参、糖醋里脊、清炖鸡汤...一道道菜肴色香味俱全,看得人垂涎欲滴。

黄建国早已按捺不住,夹起一块里脊就往嘴里送:“哎呀,这海天一色的菜就是不一样!比咱厂食堂强多了!”

徐大志笑道:“说起食堂,大家对伙食有什么意见吗?”

袁国军连忙说:“没意见,挺好的。早上白面馒头和面条,还有素菜和荤菜,中午米饭面条,晚上有时是肉馒头。这伙食比我们乡下强太多了。”

黄建国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就是荤菜里的肉少了点,一人就一两片,刚尝出味就没了。”

“你这馋猫!”徐大志笑骂一句,“不过说得对,伙食确实该改善改善。这样吧,从下个月起,每人每餐加一个肉菜,标准提高三成。”

“真的?”黄建国眼睛一亮,“那可太好了!我这些天都胖了不少,这下更要胖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