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 > 第699章 师公会不会皱眉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月里的兴州城还裹着厚厚的年味儿。街边的红灯笼在寒风里轻轻晃着,鞭炮碎屑黏在未化的积雪上,像撒了一地红梅。

徐大志裹了裹身上的棉大衣,从市工业局大门里迈出来,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已经盘算好了下一步。

刚才和刘副局长谈收购兴州几家小厂的事,他一点没拖泥带水,该说的说完,起身就走。刘副局长还想拉他再喝会儿茶,徐大志已经笑着摆摆手出了门。他心里清楚,这年头做事就得快,市场不等人,机会更是稍纵即逝。

他徐大志能从一个小公司干到现在五六千人的几大集团公司,靠的就是这股干脆劲儿,还有——能搞来钱。说白了,做生意做到最后,就是看谁能弄来资金。他在这方面门路不算太多,主要就靠两条:一条是师公陈文明那边的银行关系,另一条就是国强电子批发市场的赵斌董事长。这两位,可算是他闯荡商界的左膀右臂。

想到这儿,他脚步更快了些,直奔陈文明办公的那栋老银行大楼。他心里盘算着,这回要贷的数目不小,不知道师公会不会皱眉头。

陈文明的办公室在五楼尽头,红木门,铜把手,透着股老派沉稳。徐大志敲门进去时,陈文明正戴着眼镜看报表,抬头见他,镜片后的眼睛明显愣了一下。

“大志?你怎么这时候来了?没回老家多待几天?”陈文明一边说着,一边起身去拿茶叶罐子。屋里暖烘烘的,窗台上的水仙开得正好,幽幽散着香。

徐大志在靠墙的沙发上坐下,接过热茶焐着手:“回去过了,年是在老家过的,还见了老家的县长和书记。”

“哦?”陈文明来了兴趣,在他对面坐下,“怎么和他们见面了呀?”

“县里希望我投资,把老家那个酒厂和包装厂盘下来,”徐大志吹开茶沫,笑了笑,“我应下了,都是家乡的事,能帮就帮。”

陈文明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里说不出的赞赏。他自己家里没适龄的闺女,不然真想招这么个女婿。徐大志这小子,发财了没忘本,不但把老家房子翻新了让老娘住得舒坦,还给村里修了路,这样的年轻人,谁不喜欢?

“那是好事,”陈文明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不过你不在厂里盯着生产,跑我这儿来,肯定不是专门来说老家酒厂的事吧?”

徐大志放下茶杯,叹了口气:“师公,我倒是想在厂里盯着啊,可五六千张嘴等着吃饭呢,我哪儿敢松懈?”

“哪儿有那么严重,”陈文明摆摆手,“你们小麦电子的电视机这些都卖得不错啊,我听说好些外地牌子都被你们压得喘不过气。现在家电市场还算平稳,你也该稍微歇歇。”

“那只是在咱们省里有点份额,”徐大志身子往前倾了倾,“正因为现在还算平静,才更要抓紧练内功。市场这玩意儿,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陈文明眉头一动,敏锐地捕捉到他话里有话:“听你这意思,又有新点子了?”

“瞒不过师公,”徐大志眼睛亮了起来,“我把长红分厂的厂长请来了,现在是我们总厂的副厂长。他拿出一套升级方案,要是能成,生产成本能降下一大截,到时候咱们的产品就有了核心竞争力。”

他顿了顿,观察着陈文明的脸色,才继续道:“这几天市里又带我看了几个厂子,都希望我接手,要么收购,要么合资。这都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所以……我又得来求师公您了。”

陈文明没立即接话,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街景。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过身来:“大志,你知道现在贷款政策收紧了吧?”

“知道,”徐大志点头,“但师公,这是我们扩张的好机会。等别人都反应过来,市场就饱和了。”

“你那个新方案,具体怎么说?”陈文明坐回椅子上,神色认真起来。

徐大志精神一振,从随身带的皮包里拿出一份文件:“主要是生产线改造,引进几个关键设备。我们算过了,投入虽然大,但一年半就能回本。之后每台电视机的成本能降百分之十五左右。”

陈文明翻看着方案,不时点点头。他是老银行人了,一眼就能看出这方案可行性很高。但越是这样,他心里越有些犹豫——徐大志扩张得太快了,快得让人有点担心。

“师公,”徐大志看出他的顾虑,轻声补充道,“我不是盲目扩张。这次回老家,看到县里那么多年轻人没工作,闲逛街头,我心里不是滋味。咱们多开一个厂,就能多解决几百人就业。赚钱重要,但能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不是更有意义吗?”

这话戳中了陈文明心里柔软的地方。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深知一份工作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你啊…”陈文明摇摇头,脸上却有了笑意,“总是能说到我心坎里去。这样吧,你把详细预算和还款计划做出来,下周我带你去见见中行信贷部主任。”

徐大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笑容真切了许多:“谢谢师公!”

“别急着谢,”陈文明指了指他,“你这步子迈得太大,得小心点。做生意啊,不能学张飞绣花——粗中有细才对。”

徐大志被这歇后语逗笑了,连连点头:“师公说得对,我记住了。”

两人又聊了会儿徐大志家里和市场热销矿泉水的近况,徐大志才起身告辞。走出银行大楼时,外面的天似乎更亮了些。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心里盘算着下一步该去找赵斌董事长了。赵哥那边的关系网广,路子也特别野,或许能帮着解决部分设备进口的问题。

街角报亭的收音机里正放着喜庆的民歌,路上行人匆匆,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和打算,在这座城市里奔波。

徐大志紧了紧衣领,大步坐进车里。他清楚,这只是又一个忙碌的开始,前方的路还长着呢。但想到厂里那些期待的眼神,想到老家那些可能因他而改变的命运,他就觉得,哪怕再忙一些,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