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胎穿七零:我靠读书带全家致富 > 第203章 这么简单不用研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陈望和岳邱刚登上火车的时候全国各地要去参加交流会的人也都在往鹭城而去。

而承办交流会的鹭城大学也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这时一个工作人员焦急的找到负责人李得光教授,“教授,这位参会者没有写研究领域啊,该分到哪一组啊?”

数学有很多的分支领域,交流会的形式都是分组讨论,所以鹭城大学要安排会议室和座位肯定就得提前知道参会者的研究方向才能确定分到哪个组。

但是眼看着所有参会者的信息都确认了,名单上却有一个人到现在都只有一个名字,其他什么信息都没有。

李得光最近忙得天昏地暗,听了工作人员的话神情疲惫,“怎么回事?怎么到现在这个问题都还没落实好?拿来给我看看。”

工作人员赶紧把单子递上去,“这是后面临时加的,数学学会那边说会递详细资料过来,结果到现在都还没有给。”

李得光蹙眉接过单子一看,“原来是他啊,行,我知道了,你先把其他参会者安排好,我正好要去委员会找黄主任,先问问他意见。”

“好的。”

李得光等工作人员出去后才看着手中名单上的“陈望”两个字摇头苦笑,哎,谁能想到连发七八篇数学论文证明多条二级定理的陈先生不是教授,不是专业研究者,也不是数学老师,甚至连成年人都不是而是一个读初一的10岁孩子呢!

天知道当时数学应用报的沈知礼从江宁省带回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多么震惊,而且让他们感到更难以相信的是,其他报社投稿的几篇数学知识文章竟然也都是这个10岁孩子写的。

他们之前还可笑的觉得一个人写不了那么多稿子,猜测“陈望”是一群数学爱好者的笔名,结果事实比他们想象的更离谱。

李得光一边感叹一边快速穿好大衣拿上公文包出了门。

数学学会委员会主任黄复听了李得光的询问笑道:“我也确定不了,这两天几何部和代数部的两位部长还在争论这件事呢。”

看着李得光不解的目光黄复全解释道:“陈望现在成了数学学术交流会举办以来首位年龄最小的参会者,两位部长从中华科大回来之后特意去找了他发表的论文和文章,看完之后就争起来了。

几何部的齐振华齐部长说陈望发现了那么多几何二级定理,一看就是更擅长几何,所以要求分组的时候把陈望分到几何组。

代数部的吕远吕部长说陈望发表在其他报刊的文章都是代数知识,里面关于虚数的解释更是妙趣横生,这一看就是对代数有很深的了解,还是分在代数组好。”

李得光听完目瞪口呆,半晌才开口问道:“不,不会因为两位部长的争论所以陈望的分组才会一直没定下来吧?”

黄复全无奈的点点头,“是的,两位部长谁也不让谁,加上他们年纪大了,连理事长都不好劝。”说完黄复全压低声音,“主要是两位部长平时就不合,现在谁要是退一步就像是主动认输似的,所以都僵着谁也不让。”

“那怎么办?总不能把陈望分成两半吧?”

······

陈望气喘吁吁的从火车过道上挤进包厢,岳邱刚从书里抬起头来,“终于回来了,再不回来我都要去找你了。”

“人太多了,过道上挤都挤不动。”

“这一站是短途停站点,所以上的人多一点,过了这站就好了。”

“我说呢,明明前面都没这么多人。”此时陈望无比庆幸这次坐的是软卧,要是硬座或站票,那估计得遭大罪,不死也得去半条命。

想到这里陈望嘿嘿一笑,“岳老师看不出来我们学校还挺有钱的嘛,竟然会给我们买软卧。”这次参加交流会的所有费用都是由学校出,陈望觉得就是这软卧的票钱估计就得让学校大出血。

“谁告诉你这软卧是学校出的钱?”

“不是吗?那这钱谁出的?”谁这么有钱?

“数学应用报的沈主编啊,他买的车票。”

陈望一惊,就算沈知礼没有在这儿也忍不住拍了两句马屁,“沈主编一看就是个大方的好人,到了鹭城之后一定要去感谢感谢他。”

“哦,那倒不用,他说从你的稿费里扣。”

“就算从我的稿费里扣那还是得——”陈望说到一半才反应过来,声音陡然提高八度,“谁?他要从谁的稿费里扣?”

岳邱刚瞥了陈望一眼,“你个小抠门儿,那么多稿费请你老师坐个软座都舍不得?”

“怎么可能舍不得,我就是一时太惊讶了,您坐您坐。”不坐能怎么办,钱都花了,陈望心里滴血,到处摸摸看看,此时看着软卧里的被子枕头都像是他的“血汗钱”。

他真是看错沈主编那个人了!

得知“噩耗”的陈望就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皱巴巴的没有一点精气神儿。

岳邱刚心里笑够了才说了实话,“放心吧,沈主编那么稀罕你,从谁的稿费扣也不会从你的稿费扣。”

果然陈望立马就高兴了起来,“我就知道沈主编是个大方的好人。”完了又小心翼翼确认,“那这钱谁出啊?”

“沈主编。”

“…….”

“他自掏腰包。”

“沈主编真是大好人,去鹭城一定要去感谢感谢他。”

“······”

小小的插曲过后,一老一少又开始各干各的。

过了一会岳邱刚开口:“我看了你投给《六艺》报的文章,上面对数字“8”写了很多有趣的性质,怎么你还研究数字?”

没看陈望投稿的其他数学文章之前,岳邱刚一直以为陈望只对几何感兴趣,以后如果从事数学专业研究的肯定也是几何,但是看完这些文章之后他不确定了。

陈望好像对代数也挺感兴趣,不然也不会花时间去研究这些,就是不知道他花了多少时间才发现这些神奇数的性质和规律。

陈望正在继续推算公式证明,听了岳邱刚的话头也没抬,“我没研究,这些简单的东西一眼就看出来了研究啥?”

“…….你去了交流会可别这么说话。”他一把老骨头可保不住人。

但陈望已经沉浸在计算的海洋之中,岳邱刚也不知道他到底听进去了没有。

看着埋头计算的陈望,岳邱刚心里感叹万千。

如果这些文章上的知识真的不是花大量时间研究出来的,他只能说陈望对数字也极为敏感,在代数上恐怕也有十分不错的天赋。

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知名的数学家,但数学包罗万象,分支无数,这些数学家基本都是专研某一领域,然后取得成果,只有极少数的天才数学家才能驾驭多个领域,同时还能取得瞩目的成就。

难道陈望……就是这样罕见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