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供销社天井的槐树枝头缀满白花,沈秀兰踩着青砖地面,鞋底轻轻碾过昨夜撒下的棉絮。这些泛着微光的纤维在晨光中一闪,便混进飘落的槐叶里。她整了整衣襟,袖口的麦穗纹补丁恰好遮住腕间的棉桃壳手链,那是用自家棉枝雕刻而成,纹路与随身玉佩相映成趣。

“沈大姐!”王科长快步走来,身后跟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这位是县外贸局的陈主任,专程来看你们的布料。”

陈主任目光落在廊下悬挂的布样上。土黄色的布料随风轻摆,经纬间隐约可见极浅的光泽,凑近细看又消失不见。他伸手触摸,布料触感比寻常土布细腻许多,却仍保留着质朴的纹理:“听说你们的布结实耐用,还带着天然特性?”

沈秀兰从织布机上取下一匹新布,故意让木梭滑落:“陈主任,这是我们纺织组琢磨许久的成果。”她弯腰捡起木梭,袖口补丁在布料上投下小小的影子,“从选棉、纺线到织布,每一步都反复试验,才做出这布料。”

此时,赵铁柱扛着装满棉桃的竹筐走进来。筐底露出的棉桃尖泛着微光,与布样上的光泽隐隐呼应。“陈主任,这是咱们队种的棉花,”他晃了晃竹筐,“长在向阳坡,吸足了日月精华,结出的棉桃又大又饱满。”

陈主任饶有兴致地翻看棉桃,发现桃壳上天然形成的纹路竟像是麦穗:“你们这棉花,确实特别。”他转头问沈秀兰,“能详细说说布料的制作工艺吗?”

沈秀兰从陶罐里倒出些液体,轻轻洒在布料上。水珠顺着布面纹路汇聚,形成奇妙的图案:“这是我们偶然发现的办法,用后山的泉水浸泡棉线。”她解释道,“经过处理的棉线,织出的布更耐磨,透气性也好。”

正说着,沈明珠带着几个孩子走进天井。孩子们手里拿着用棉桃壳制作的小物件,上面精心绘制着花纹。“陈主任,我们在教孩子们认识棉花。”沈明珠笑着让孩子们展示作品,“这些棉桃壳,经过处理后也能派上用场。”

陈主任注意到织布机旁的账本,封皮写着《第三生产队纺织组工作记录》。他翻开查看,里面详细记录着棉花来源、纺线织布的过程,每一页都夹着干枯的槐叶作为标记。“你们的记录很详细。”他点头道,“这样的布料,是否能批量生产?”

沈秀兰眼睛一亮,从怀里取出一块折叠整齐的布料:“陈主任,这是我们准备的样品。”展开布料,上面绣着精致的麦穗图案,“这种布结实耐用,适合做衣料、被面,用途很广。”

陈主任接过布料仔细端详,布料内层触感格外柔软,隐隐带着自然的清香。他又看向织布机,机身上新刻的花纹古朴雅致,与布料风格相得益彰。“沈大姐,”他终于开口,“我想订一批这样的布,县里有需求。”

沈秀兰强掩欣喜:“太好了!我们一定按要求尽快完成。”她看向赵铁柱,“赵队长,棉花的事还要多费心。”

“放心!”赵铁柱拍着胸脯,“队里的棉花管够,保证质量!”

送走陈主任后,沈家三兄妹在自家小院里碰头。沈秀兰展开布料,在阳光下细看:“小轩,这布料里用的金斑棉线,得控制好比例,不能太显眼。”

沈默轩点头:“二姐放心,我在空间里调整了棉株培育,金斑只会出现在特定部位,方便摘取。”

沈默诚摸着织布机的木质部件:“这新改良的织布机,确实提高了效率。不过还得小心,别让人看出端倪。”

夜色渐深,沈秀兰站在天井里,看着月光洒在晾晒的布料上。那些若隐若现的金斑,在夜色中宛如星辰闪烁。她知道,这次与外贸局的合作,是个难得的机会,既能改善生活,也能为家人的未来铺好路。而守住秘密,让这份幸运继续延续,是他们共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