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75章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5章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即便现在停止,也已经迟了。”方孝孺摇了摇头,“消息传出后,市井之间早已添油加醋地传播开来,就算我们不再推波助澜,他们也会继续传下去。”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这段时间,金陵知晓这件事的人,恐怕已有几十万。”

“我们也不能就此站出来澄清事实,又该如何阻止呢?”

朱允炆的脸色骤然一变。

这么长时间的努力,耗费了多少心血。

最终却成了给朱允熥铺路?

即使想到日后朱允熥必将在自己与母妃的联手下丧命,此刻依然感到满腔愤懑。

“啪!”朱允炆猛地拍了一下石桌。

力度太大,瞬间觉得手掌剧痛难耐,他咬牙强忍着疼痛,表情痛苦万分。

“我们的这位陛下性格,真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黄子澄缓缓叹息道:“自古以来,皇家无情,身为储君,没有人不会被猜忌。”

“然而,当今陛下却很特别,不能用常理揣测。”

“大概是因为他出身寒微,从小缺少亲情,所以格外重视吧。”

“不过,我觉得咱们之前的计划,也并非完全不可行。”

黄子澄看着池中游动的鱼儿,平静地说:“目前陛下和他关系融洽,这些谣言只会让陛下越发满意,认定他是上天选定的储君。”

“但如果哪一天他们之间产生裂痕,局势就会反转。”

“那时,这些谣言将成为谋反的证据,成为杀他的利器。”

“我们并不一定是在为他做嫁衣,大可不必为此懊悔。”

此言让朱允炆的心情好了不少。

黄子澄接着问:“殿下今日去吴王府,可曾仔细观察吴王的伤势?依你之见,吴王是真的伤重,还是在作假?”

方孝孺的目光也投了过来。

朱允炆略作思索,片刻后说道:“学生实在无能,不敢全然确定。”

“即便他的伤属实,也不至于如表面那般严重。”

方孝孺轻轻颔首,道:“这少年年纪虽小,心思却深藏莫测,远超常人。”

“况且头部之疾,即便是神医也难以分辨虚实。”

“我们自是无法判定。”

说到此处,他稍作停顿,好奇地问:“那天派去行刺的人,到底会是谁呢?”

朱允炆接口道:“依我看,定是我那二叔秦王。”

“父亲不在了,他认为自己才是继承大明江山的正统人选。”

“如今祖父要立吴王为储君,他心中怎会甘心?”

“指使他人行刺,也是情理之中。”

“祖父以各种借口严厉惩处他,想必也是因此事。”

方孝孺目光闪烁,说道:“秦王嫌疑最大。”

“但秦王身为藩王,常年在外,不在金陵。”

“此次因故太子丧事回京,待的时间并不长。”

“而那些行刺之人,乃是朴家余孽。”

“远隔几千里外的秦王,又是如何与朴家勾结的呢?”

“若说是回京后才建立联系,那么他们关系的发展也太过迅速了些。”

“短时间内如何能相互信任?又怎能避免泄露?”

“此事怎么看都透着诡异。”

黄子澄却笑了,道:“这是吴王该头疼的问题,我们无需多虑。”

“别看他现在表面风光,朝中根基薄弱,敌人众多。”

“这次刺杀只是开始,日后他面临的危机只会增多。”

方孝孺拿起茶杯,用茶盖轻拨茶水,吹了口气,慢慢饮下一口,放下杯子,说道:

“说起这事,陛下把王弼谋反案交给黄兄审理,不知进展如何?”

此话一出,朱允炆立刻眼睛发亮,情绪激动地说:“对!王弼等人是梁国公蓝玉的心腹,只听蓝玉指挥。”

“蓝玉一直支持朱允熥,若将王弼等人判为谋大逆罪,满门抄斩,蓝玉就失去左右手,势力必定大减。”

“若少了蓝玉等一帮武臣功臣的支持,朱允熥还能凭什么跟别人争夺储位呢?”

“即便皇祖父赐给他,他又能坐得稳吗?”

然而,黄子澄听闻此言,只是轻轻摇头。

方孝孺大惊,忙问:“莫非是找不到足够的证据,无法给王弼他们定罪?”

他神情一凛,郑重说道:“王弼等人那天围攻吴王,已经是重罪了。”

“哪怕查不出别的证据,这也不妨碍。”

“再说,既然是你来审理此案,为了国家大局,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黄兄切不可拘泥于旧法。”

“虽然我们行事一向光明磊落,但此时此刻,也该灵活应对。”

“没证据的话,就捏造一些,强加到他们头上便是。”

黄子澄依旧摇头,看着朱允炆和方孝孺疑惑的眼神,他笑了起来。

“起初我所想的,和献王殿下以及方兄刚才所言,其实并无二致。”

“可后来反复琢磨,总觉得哪里出了问题?”

“虽然王弼等人围攻吴王确属重罪,这点毋庸置疑。”

“可王弼是蓝玉的手下,这一点不仅我们清楚,陛下也是知道的。”

“吴王在朝廷里根基薄弱,全靠蓝玉为首的一帮武臣撑腰。”

“而王弼这些人,本来就是我弹劾的对象。”

“陛下却把他们交给我来审,这不是明摆着要我判他们死罪吗?”

“你们想想,陛下为何这样做?”

朱允炆双目陡然睁大,猛然拍腿道:“黄先生的意思是,皇祖父要借处决王弼等人来让朱允熥树立威信?”

方孝孺立刻否定了这个观点,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陛下就应该让吴王来审,而不是交给你。”

黄子澄微笑着,捋了捋胡须,露出得意之色,说道:“我苦思冥想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方孝孺与朱允炆齐齐注视着他,期待他的解释。

黄子澄却不急着回答,先端起茶杯啜饮一口茶水,这才慢条斯理地开口:“有两个可能!”

“其一,陛下确实想杀了他们。”

“原因很简单,蓝玉在军中的权力太重。”

“那一天那样的紧张局势,吴王带锦衣卫都没能压住,可蓝玉几句话就把数千人劝退了。”

“像这样的一个人物,若还不对其权力加以抑制,日后陛下离世,又有谁能驾驭得住他呢?”

“除去王弼等人,固然可以削弱蓝玉的力量,但这也会波及到吴王。”

“然而换个角度思考,没了王弼等人的支持,蓝玉的势力必将大减,吴王是否就能更容易掌控他呢?”

“蓝玉的势力虽被削减,但吴王的势力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更加强大。”

“要是我判定他们死罪并将王弼等人处决,反而会帮了吴王一把。”

朱允炆点头,刚要开口说话,黄子澄却继续说道。

“还有一种可能性,即陛下其实并不想对他们下**。”

“所以把案件交由我来审理,在最终定罪时,让吴王出来干预,轻判王弼等人,甚至网开一面,不加任何罪责。”

“吴王持有陛下亲赐的宝刀,又有号令百官的权利,更何况他现在还是监国。”

“一旦他出手干预,我不得不遵从。”

“这样一来,王弼等人便能幸免于难。”

“他们必然会对吴王感恩戴德,从此对他忠心耿耿。”

朱允炆击掌称赞,道:“老师实乃奇才。”

“您的分析非常到位!学生深感钦佩!”

“这么说来,王弼等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动,不如直接将他们全部释放,不给朱允熥留下任何机会。”

“他想要再次施恩以笼络人心,也找不到突破口。”

但听他这么一说,黄子澄却依旧摇头。

“哪有那么简单!”

“原本是我提出弹劾他们的。”

“如果现在又将他们释放,那就等于说我当初弹劾错了,理应受到惩罚。”

“我现在已经没有后路可退了!”

他轻轻叹息一声,站起身踱了几步,说道:“而且,真的就这样放过他们的话。”

“那些武将和勋贵们会认为我们畏惧他们。”

“外界的人也会觉得献王殿下也怕了,再也不敢与吴王对抗。”

黄子澄抬头看着天边飘过的白云,感叹道:“若真是这样,人心就散了!”

“以后朝廷里还有谁敢支持你,与吴王争夺储君之位呢?”

“恐怕除了我们俩,没人敢了!”

“这一局,我们别无选择,也绝不能退缩!”

朱允炆脸色数变,心中暗想,看来局势颇为棘手。

他有些焦躁地说道:“这该如何是好?”

黄子澄转过身来,嘴角带笑:“我已经有了主意。”

朱允炆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先生智计过人,真乃当世诸葛。”

黄子澄笑意更深,显然很享受这样的奉承。

他慢悠悠地说:“我的法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拖。”

“既然由我来审这个案子,自然能找到不少借口拖延。”

“王弼谋反之案,事关重大,案情繁复,要查个水落石出,需时颇久。”

“这样做也是合情合理,没人能挑出错来。”

“我会一直把王弼他们关押在狱中。”

“他们在军中的势力盘根错节,根基深厚。”

“这些人被关着,生死不明,军中将领定然心中忐忑,生怕被牵连,整日提心吊胆。”

“王弼他们也会因此怨恨吴王和蓝玉等人见死不救。”

“蓝玉势必会催促吴王快些解决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