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辆钢铁怪兽碾过坑洼的土路,最终在屯口那棵老槐树附近停了下来。

这不是公社的吉普,也不是林业局偶尔来的卡车。

这阵仗,比县里领导下来视察还要威风!

车门“砰砰”接连打开。

最先从打头那辆绿色帆布篷皮卡驾驶室跳下来的是个小伙子。

他穿着四个口袋的蓝布干部服,下车后小跑轿车的后门,恭敬地拉开了车门。

轿车上下来的人,立刻让远处的陈青山眼神一凝。

那是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

他身材高大,脸上有一道狰狞疤痕,穿着深灰色毛呢中山装,外面披着一件同样质地的深色大衣。

他面容严肃,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威严。

他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宁静的屯子。

身后,跟着一个夹着公文包,秘书模样的人。

紧跟着,其他车上的人也下来了。

大多都是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穿着各不相同,唯一的相同点就是脖子上挂着的相机。

所有人都围在一起兴奋的聊着些什么。

陈青山远远的看着这群不速之客,心里纳闷——

这瞅着像是干部……带着记者?

省城的记者跑这穷山沟里来干啥?

这阵仗立刻惊动了屯里。

田里忙碌的村民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好奇又带着点敬畏地望着这群不速之客。

小孩子想凑近看热闹,又被自家大人紧张地拽了回去。

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迈开步子,直接走向最近一户人家门口。

“老乡,请问一下,这里是红松屯吗?”

被问话的是王老四,他紧张的点了点头,“啊……是,俺们这儿就是红松屯。领导您有何贵干?”

中年人微微颔首,“那看来是找对了。”

“麻烦问一下,高大山同志家怎么走?”

王老四指了指屯子深处:“那…那边,往北头数,第三家,门口贴红联的就是。”

“谢谢。”

中年人没有多说话,转身对身后几人示意了一下,便带着人朝着高大山家的方向走去。

皮卡上还留着司机和一个穿着像是技术人员的人在原地守着车。

陈青山看着他们离开,心里纳闷。

找高大山的?

他昨天才刚办完喜事,今天就惹上省城的大干部了?

还带着记者?

可别是无意中捅了什么篓子吧?

或者…是以前当兵时的事?

他心里七上八下。

“不行,得赶紧告诉大山哥一声!”

陈青山念头一起,脚下生风,立刻抄了近道,朝着高大山家奔去。

高大山家。

昨天刚办完喜事,门口的红对联还鲜艳着。

陈青山推门进去时,高大山正在院子里吭哧吭哧地劈柴,结实的肌肉上还残留着昨天酒劲带来的微红。

“青山?这么早就过来了?快进屋坐!”

高大山看到陈青山,咧嘴一笑,放下斧头招呼道。

陈雪梅也笑着冲弟弟点了点头。

陈青山哪有心思坐,他快步走到高大山跟前:“大山哥!你最近…屯子里有啥情况没?惹着啥人了没?”

高大山被他问得一愣,茫然地挠了挠刚剃的板寸头。

“情况?啥情况?没啊!我这几天连公社都没去,除了上工就是在家拾掇拾掇,能惹啥事儿?”

他追问道:“咋了青山?出啥事了?”

“我刚才在村口看见好几辆省城来的小车!下来一堆人,领头的那个看着像大干部,带着秘书还有一群记者!指名道姓要找你!这架势瞅着不对头啊!”

“啥?!”

酒后的微醺一扫而空,只剩下惊愕。

“省城的干部记者?找我?找我能有啥事儿?”

高大山心里飞快地过了一遍:

当兵的事儿?

可那都是好几年前了,复员手续清清楚楚。

打猎?

也没打到啥保护动物啊!

难道是……

他猛地想到昨天婚宴上喝多了,跟几个兄弟划拳声音大了点?

这也不可能惊动省城啊!

就在两人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时——

“笃笃笃!”

敲门声响起。

随之而来的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请问,高大山同志在家吗?”

院子里的三人互相对视一眼。

高大山应了一声,随后上前拉开了院门。

门外果然站着那群省城来客。

为首的正是那个身材高大的中年干部。

“我就是高大山。您是?”

中年干部微微颔首,向他伸出了手:“高大山同志,你好。我是省文物局的孙广志。”

陈青山心头一动。

这个姓,有些熟悉啊。

似乎还在哪儿听过?

孙广志接着道:“冒昧打扰,这次来,是想向你了解一下关于红松屯附近发现的那处日军遗留地堡的具体情况。”

“日军遗留地堡?!”

陈青山和高大山几乎是同时脱口而出。

陈青山更是瞬间明白了过来,他猛地看向孙广志的脸庞轮廓。

那眉眼间的熟悉感……

他立刻问道:“您是援朝的父亲?”

听到儿子的名字,孙广志叹了口气。

“是。那个不成器的东西,给你们添麻烦了。”

高大山忙说:“快进来坐,我这就去叫援朝。”

“不用了。”

孙广志没有进院,“我这次来,不是为他。那个不成器的东西,见不见都无所谓。”

“咱们还是聊聊日军地堡的事儿吧。”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公事公办。

同时,似乎也透着一丝对儿子的恨铁不成钢和疏离。

高大山和陈青山尴尬的对视一眼,随后问:“领导您想要问什么?”

“当然是关于那个地堡。”

孙广志的语气变得热切,“二位同志!你们可能还不明白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那些笔记和文件保存相当完整,非常重要!对于研究日军侵华历史,特别是关东军在我国东北的军事部署和恶行,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我们这次来,就是想对那处地堡现场勘测,那里的遗留物品,将会是极其珍贵的抗战遗迹!”

陈青山和高大山一时有些茫然。

“您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挺不得了?”

“相当不得了!”

孙广志语气变得郑重起来:“省里高度重视!”

“二位同志!发现并上报如此重要的遗迹,你们是有功的!”

“局里初步决定,要对你们进行表彰!同时,”

他指了指身后的记者,“《北方日报》的同志们也来了,要详细报道你们的发现经过!”

“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历史,警示后人!”

闪光灯“咔嚓”一声亮起,对准了还有些发懵的高大山和陈青山。

表彰?登报?

两人一时反应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