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木兰忍不住白了一眼,一点面子都不想留给她们。

“要点脸不?我跟你们非亲非故,你们又是我的谁,即便我赚钱了,又跟你们有什么关系,都给我闪一边去。”

但凡分家的时候以及原主以前跟孩子被老孙家欺负的时候,这些人帮她一点,她也不至于说出这种话。

人与人之间本就是相互的。

她宋木兰向来都是谁对她好,她便对谁好。

“切,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就不信你能一直这么赚下去,迟早有人学着你的方子把这仙人草做出来,到时看你这生意还怎么做下去,看你一个寡妇怎么带三个孩子过活。”

那两个村妇瞪了宋木兰一眼,嘴里叨叨。

宋木兰懒得理她们,还得早点回去种番薯。

“富贵,我们走。”

“好嘞。”

回到村后,宋木兰吃了两张饼子,匆匆赶去里正家找刘秀萍。

眼见着那边山头乌云密布,也不知会不会跑来这边下雨。

她得抓紧时间去刘秀萍娘家割番薯苗回来种下。

如果刚好种下去,再下一场雨,自然是最好的,也省得他们再另外挑水淋根。

“木兰嫂子,我们得走过去,等富贵去镇上拉完村民回来,再去我娘家拉番薯苗。”

“可以,那我们走吧。”

走路差不多要半个时辰,宋木兰跟刘秀萍早早背了一壶水出发。

没有带箩筐镰刀那些,刘秀萍说她娘家有,不需要带,省点力气。

孙大壮几个孩子在家也没闲着。

宋木兰出门前特地教了他们三个怎么处理那芋苗。

等她回来把番薯苗种上,这芋苗也晒了大半天,晚上就可以腌上了。

老天爷嘞,可千万别下雨啊。

……

槐花村。

宋木兰还是第一次来刘秀萍的娘家。

槐花村,顾名思义就是随处可见的槐花树。

“木兰嫂子,若是早几个月来,你便能看到满树的槐花,不过没关系,今年看不了,明年再来看也行,我大哥今年采了不少槐花蜜,晚点我们回去的时候,我问问我大哥家里还有没有,给你带点。”

宋木兰赶紧拒绝,“别,不用,这槐花蜜太贵了,再不济,我跟你大哥买点也行,如果还有的话。”

古代的糖并不便宜,槐花蜜更是上等蜂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也是稀缺和珍贵的食品,宋木兰怎敢白拿。

刘秀萍笑着说道,“没关系,我大哥和大嫂为人大方,何况你又不是别人,可是我的木兰嫂子,自然不收下你钱。”

“哟,刘家小闺女又回来啦,昨个儿不是刚回来看你爹娘吗?富贵呢,怎么不见他跟你一块回娘家?”

进到村里,难免遇到在门口乘凉的村人。

刘秀萍笑着回道,“二婶子,富贵去镇上拉人了,晚些过来,我正好带我婆家村的木兰嫂子过来割点红薯苗回去种。”

宋木兰见对方看着自己,笑着点头回应。

“要种红薯吗?我家东头那块地苗好,你们尽管割去。”

“月香,你那块地的红薯苗不行,没有我家西头的那五分地种得好,秀萍,去我家地割去,管够。”

刘秀萍笑了笑,“可以啊,我木兰嫂子要种八分地,得多割点。”

来到槐花村,宋木兰总感觉这里很不一样。

如今她算是反应过来了,这里的民风很淳朴很和谐。

从她们两个进村开始,遇到她们的村民都是面带微笑,好声好气说话,没有半分呛言。

不像青石村,走三步,便有讨嫌的妇人故意阴阳两句。

刘秀萍带宋木兰回到刘家的时候,只看见院子里的嫂子跟侄子。

“秀萍回来啦,今日走回来的?累不累?富贵呢,难得这次没见他跟你一块回来,这位又是?”

刘秀萍的大嫂周氏正在院子喂三岁的小儿子,转身便看见回来的刘秀萍和宋木兰。

“嫂子,这就是我经常跟你们提起的木兰嫂子。”

“是吗?快请坐,饿不饿?我刚好煮了粥,吃点。”

说完,周氏起身进灶房。

刘秀萍跟过去拦住她,“嫂子,你别忙活了,我们吃过才来的,怕下雨,得赶紧去割红薯苗回去种。”

确实,山头那边有些乌云。

“玉梅,是不是秀萍回来了?”

只见吴老太脚步利索得从里屋走出来。

“是啊,她还带了婆家村的木兰嫂子。”

“是那个让你爹做簸箕的木兰?”

刘秀萍走过去握住吴老太的手,一脸笑容,“是的,阿娘,就是那个对我们很好的木兰嫂子。”

“诶哟,快请坐,玉梅,快去泡点槐花茶过来。”

“嫂子别泡了,我们没空喝。”刘秀萍侧头又喊住嫂子,随即跟吴老太说道,“娘,我跟木兰嫂子得去二婶子和三婶子那里割点红薯苗回去种,就不在家陪你了,过几日我跟富贵再带葫芦回来看你。”

“是吗?那我跟你们一块去,你如今怕是不太认得哪块地是你二婶子三婶子家的,走,去拿箩筐。”

去地里的时候,周氏还给她们的水壶装满了水,怕她们渴着。

槐花村这边的种植跟青石村的差不多,水田都是种水稻,旱田种什么的都有。

“呐,这就是你二婶子家种的红薯。”

吴老太拿着镰刀下地开割。

刘秀萍笑了,“娘,还好你带我们过来了,我以为那块地才是二婶子家的。”

吴老太哼嗤一声,“我就知道,你忘啦,小的时候,我让你去摘点玉米回来,结果你去摘了杨大爷家的玉米,还好你杨大爷没说什么,我还让你去还玉米呢,还记不记得?”

“记得,杨大爷还说不用了,就两三根玉米,说送给我解馋。”

一旁的宋木兰边割着红薯苗边听她们母女俩聊天,突然觉得很温馨。

在这古代,其实刘秀萍是最幸福的。

有婆家疼,有娘家爱,丈夫好,孩子懂事,确实这人生挺圆满的。

没多久,刘老头跟刘坚树也过来了。

“爹,大哥。”

刘秀萍就跟小姑娘一样招手跟他们打招呼。

刘坚树宠溺一笑,“你嫂子说你带着你婆家木兰嫂子过来割红薯苗回去种,爹看那头的云不太好,说赶紧过来帮忙,可别下雨了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