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腊月二十六,云城所有的积雪终于融化完。继新君登基的消息在民间传开后,百姓们的生活终于回归正轨。
虽是年根,全云城见不到丝毫红色,街头巷尾听不见笑闹声,采买齐全年货的人家,都是院门紧闭。
院门上没有贴春联,也没有红灯笼,全城依旧缟素,直至举国守丧百日期满。
石稳婆还是十日一次来府里给禾娘安胎保胎,她每次先看禾娘的肚子大小、再把脉、然后听母子三个的心跳声、最后摸孩子的胎位。
每次检查完,她都是露出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欣慰微笑,这微笑感染了冯铭轩父子,也感染了所有仆妇。
石稳婆的微笑意味着禾娘肚子里的两个孩子都好,且胎位正。
石稳婆走后不久,冯府紧闭的府门传来敲门声。
冯火从窗户口探出头,就见是带刀衙差站在门口,他赶紧去打开大门,抱拳讨好的道:“小子冯火见过差爷!差爷,我们冯家知礼守法,可没做出违反规定的事儿啊!”
衙差只是朝院内张望了一眼,从怀里掏出一张请柬递给冯火道:“这是县太爷亲笔书写的请柬,邀请冯东家腊月二十八去喜盈门酒楼赴宴!”
“差爷,不是明文规定禁止宴请么?”冯火接过请柬疑惑的问道。
“等你们东家去了自然就知晓了!”衙差大步离开了冯府。县太爷的宴请可不是为了吃喝玩乐。
县令宋知远,青袍束带,亲书请柬,遍派云城商贾——
“喜盈门,腊月廿八,午时正,有要事相商。”
从京城至江陵府,受雪灾影响颇大,房屋垮塌、粮食短缺、百姓受灾严重,风寒病症肆虐,药材短缺……
所幸云城安然无恙度过难关,宋知县在新君上位之际,琢磨出让云城商贾出一份力,向受灾百姓施以援手。他不就能借商贾之手为自己博得美名么?
冯火接到请柬不敢停留,立即关上大门,将请柬送去管家的院子。
冯铭轩搀扶禾娘在三院的松院里赏梅,几树梅花顶着严寒开得正艳。
冯修鸿在院子里好奇的东看看西瞧瞧,形态各异的松树、梅花独特的冷香。爹爹扶着娘亲在树下看着梅花谈笑,曾经娘亲平平的肚子,如今被弟弟妹妹撑成了一个大鼓包。
这年过年是最特别的一年,但这年松院里的美好记忆,牢牢的记在冯修鸿的脑海里,很多年后,冯修鸿凭记忆将这日看到的画面,在他的画作中将一家五口一一展现出来。
管家寻到了松院,将县太爷的亲笔请柬交给二少爷。
前任县太爷从不与云城的商贾往来。
现任宋知县广派请柬,也令冯铭轩诧异,他的麻糖营生在云城排不上号,他这个小商户也能收到县令大人的亲笔请柬!
看完请柬,冯铭轩让管家也看看请柬内容,然后问道:“县令大人是何用意?乐哥可曾看出?”
管家冯乐拧眉道:“北方受雪灾,县令大人召集商贾,自是为了募捐。借商贾之力,替他谋政绩。
国丧期间,禁宴乐!宴请是假,恐募捐是真!”
冯铭轩颔首:“不错!听闻新政条例,商户的赋税增高,估计并非谣传。”
“相公,知县募捐?就是让商户出银子出粮吧?”禾娘问道。
冯铭轩扶禾娘慢慢出了松院,边走边解释道:“出银子自然最好,药材、粮食、衣物、木材、砖瓦……都短缺。
只要是受灾百姓用得着的,商户都可以捐送!”
禾娘问道:“相公,那我们家准备捐送多少银子?”
“娘子,我们家只是小商户。”冯铭轩解释道,“这募捐的学问可大了。云城排得上号的大富商自是会先做出表率,我们小商户人家捐赠的数额不能越过他们,否则就是打他们的脸,让他们难看。
再者,新知县让商户出力,博美名捞政绩。谁又知开了这次头,后面会不会成为募捐的习惯?
我和兄长都得小心行事,避免成为众矢之的。我们家不能出风头,最好是跟着小商户一起随大流。”
禾娘明白了,盲目的捐赠物资,既会被县太爷盯上,又会让大富商不喜,募捐还真是吃力不讨好。
后面跟着的冯修鸿听了爹爹的话,也点点小脑袋,原来帮助他人也要有分寸,而不是倾囊相授。
腊月二十八,喜盈门楼外,红灯早撤,只悬素白纱灯。门首张贴着宋知县手书白榜:“雪压北地,万民失所,商贾仁心,济世安民。”
云城商贾见了白榜,全都心中有数了。
大堂内,白纱为幕,白烛高照,十几张八仙桌排成“川”字,素缎铺桌。
一百多名商贾持请柬进入喜盈门大堂,师爷立即请他们入座。
十大富商自然坐在最前面,冯铭睿的位置在第二排中间一桌,冯铭轩则在靠左边第四排。兄弟俩私下商量过了,全都借机行事。
吃宴席是假,喜盈门的招牌菜肴全都换成了“素斋白羹”。
知县宋知远,立于“川”字最前端,先向北方拱手,再向众商一揖,声音清朗,却带着沉重:“北地雪灾,房舍尽毁,米珠薪桂,朝廷赈济,车船难行。云城商贾,仁心仁术,本官愿诸公慷慨解囊,济世安民!”
众商人起身,纷纷表示:“为县令大人排忧解难,是我等荣幸!”
师爷呵呵笑道:“早知诸公大义,捐银捐物都是心意,多多益善,多多益善。诸公捐献的银钱或物资,请报备到本师爷这里,明后两日送来县衙,再不劳诸公费心,全由衙差亲自护送去府城。
李大少爷,论云城的头号巨贾非你李家莫属,请吧!”
师爷坐在书桌上,提笔蘸墨,准备在宣纸上登记捐赠的名录。
李大少爷家做的是布料营生,家里的库房堆积不少粗麻布,既是捐给受灾百姓,将滞销品捐送出去自是最好不过。他大声道:“我们李家捐赠粗麻布一千匹,棉花二百斤,白银一千两!”
宋知县鼓掌道:“云城李氏高义!”
做药材的张家捐赠治疗伤寒的药材三百剂,冻伤膏药二百剂,白银一千两。
经营回春堂的刘逸凡捐赠药材一车,白银五百两。
冯铭睿捐赠菜籽油三百斤,豆油二百斤,白银五百两。
冯铭轩捐赠大米一千斤,白银三百两。
……
知县见到几张纸上写得满满当当,心里乐开了花,向众商一揖道:“云城商贾仁心,济世安民。本官代北地百姓,谢过诸公!待雪尽春回,本官再设宴席,与诸公共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