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膳后,冯铭轩问询三郎道:“无碍一身轻,逸尘今日可想去府城逛逛?明日或后日,我们就要回云城了!”
三郎的脸泛起了可疑的红色道:“姐夫,我想去街上买几样礼物,上兰山长家拜访。”
冯铭轩微笑道:“不错,逸尘想得对!兰山长先来拜访的我们,我们回云城前是得去拜访他!我去写张拜帖,让小武送去,明日我们辰时后去兰山长家一趟!”
三郎跟在冯铭轩身后进入他的书房,动手帮他研墨。
拜帖写好后,冯铭轩微笑问道:“逸尘且说说看,买哪几样礼物去拜访兰山长?我们先商量好,可不能失了礼数!”
三郎迟疑了一下道:“我出自农家,买太贵重的物品与自己的身份不符,难免让山长觉得有攀附的嫌疑。昨日我瞧山长很喜欢姐夫家的松萝茶。要不给山长买一斤松萝茶叶和一斤云峰白茶?”
松萝茶和云峰白茶仅次于龙井,分别是十二两银子和八两银子的价格。
兰山长不巴结权贵,也是靠薪俸养家度日,日子虽不拮据但也不是锦衣玉食。
这两种茶叶,对于兰山长来说,平日里除了张三爷这个妹夫买给他,他自己也是舍不得买的。
冯铭轩颔首道:“两斤茶叶带给兰山长甚好!兰夫人呢?逸尘可想好了带何礼物?”
三郎思索一番后道:“想来兰夫人平时与山长举案齐眉,她的心神都是围着山长转的,要不我去香料铺子买盒沉香?”
冯铭轩颔首道:“甚好,沉香静心,兰山长和夫人熏香品茗也是一大乐趣!那,兰小姐呢?逸尘给她带何礼物?”
“姐夫,初次登门,我家还没请官媒,送礼物给兰小姐不妥吧?要不我带几包麻糖给她?我笔架上挂着把玩的玉兔捣药的青田玉章送给她?”说罢,三郎再次红了脸。
冯铭轩瞧着小舅子泛红的脸哈哈笑道:“逸尘啊!姐夫可记起来了,当年姐夫和父亲、兄长、官媒一起上你家提亲,姐夫见了你阿姐,不由得紧张得结结巴巴,你可是笑话过我的!哈哈哈!没想到你也有脸红的一日!”
三郎也记起了姐夫初识阿姐时,与阿姐说话就结巴与阿爹和自己说话就不结巴,不由得也笑了起来!
说来也怪,姐夫和阿姐成亲后结巴就完全自愈了!郎舅二人说说笑笑,先让冯武去月见书院给兰山长送拜帖。
收到山长的回帖后,主仆四人一起在府城买礼物。
茶叶买好后,顺便去瓷器铺子里买了一对青花瓷的茶叶罐。在“静草轩”香料铺子里买了一匣上好沉香。
半月台兰府,兰夫人见兰山长在书房里批阅学生的策论。她手拿冯铭轩的拜帖看了半晌。
女儿对胡逸尘这个农家学子一见倾心,兰夫人与山长都没反对。
世人都追逐名利,他们家只是书香世家,说白了也只是小安之家。
兰程山长的年俸只有八十两银子,用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大儿子在国子监,一家四口生活在京城,也只有一座一进的小宅子。就这座小宅子,还是妹夫张三爷出资购买赠送的。
小儿子一家三口靠开书肆过活,城南的书肆多,小儿子酷爱书画,日子也是勉强度日。
不少富商想求娶小女儿,兰夫人都不为钱财动心。女子嫁人,如若是为了钱财名利,这样的姻缘只怕也不会两心长久。
这几日妹夫住在家里,饭菜倒是比往日好,这所谓的好,也是每日饭桌上多了一道荤菜。
自古以来,淡泊名利的夫子过的日子都是清贫的,兰家更是如此。
兰夫人精打细算,相公有限的薪俸她还要节省一些贴补京城的大儿子、开书肆的小儿子,再有结余的留着给小女儿置办嫁妆。
其实她们家也不必过得如此辛苦,兰山长的字早就出名了!求他墨宝的人多,欲出重金购买的也不少,但他从不卖字!
文人的傲骨绝不为三斗米折腰。
大年初一,云城的小姑子兰润带女儿去寺庙上香,偶遇农家学子胡逸尘,还求得姻缘签。
随后妹夫张叔礼掀翻了云城终于寻到了胡逸尘的底细,他虽出自农家,也是个有大志向的农家子。
小小的农家儿郎,得遇求学的机会,凭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了一名秀才。
他农家出身的父亲,在村里种田,凭多年的经验也能种出高产粮食。更值得称赞的是他利用女婿提亲时送去的羊羔和白鹅来养殖发家!
据妹夫的估算,胡家的养羊收入明年就能得数千两!
兰夫人不是高兴农家出身的胡逸尘家并不贫穷,她高兴的是即使是农家人,有灵活的头脑,勤俭持家的家风,贫穷的日子也能过得风生水起。
胡逸尘这个女婿她默默的认了!
不是妹夫帮她查探清楚了胡家的底细而接纳他,单凭一个农家子能走科举之路就足够了,其父利用养殖发家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当然,任何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孩子过得辛苦拮据,女儿既能嫁得如意郎君,又能锦衣玉食自是最好不过。
二院里,兰安真听丫鬟兰草说胡公子明日会来家中拜访,她轻点兰草的额头道:“你是不是又缠着嬷嬷胡闹,她才告诉你的?”
兰草笑嘻嘻的道:“小姐,嬷嬷想纳鞋底儿,穿了许久的针没有穿进去。这不,我只是帮她穿了几枚针供她备用么?她就告诉了婢子这个好消息。”
“来拜访就拜访呗!”兰安真微笑着打开了一卷画像,画中的少年站在山间积雪覆盖的山路上,手中握着一团从松树上撸下来的雪。
画中的少年正是胡逸尘。
当时墨言去山上找知客僧了,他退回路边守护着兰润等人。
兰安真偷偷的打量了一眼少年郎,回府城后,在闺房里画下了他的画像。
兰安真自小就是父亲母亲的心头宝,琴棋书画样样都学过,心地善良通情达理。
她认定的少年郎,父亲母亲没有反对。他们亲自出面让姑父打探底细,再从云城县学柳山长那里,将少年郎的实情了解个清楚明白。
终于,少年郎如愿考上了秀才公,马上要进月见书院求学。
“月见书声里,佳偶共徘徊!”签文的最后两句不就应验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