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言,打水来我梳洗一番,半个时辰后去贡院拜见学政大人!”三郎吩咐完,理了理身上的长衫。
出榜后,贡院门口的热闹都移去了千金台赌坊。千金台设盘口赚了个盆满钵满,不看好的农家小子中了案首。下注官家少爷张子攸和鹿城世家明公子的可不少。
下注张子攸的赌徒沮丧的道:“张三少爷不是通判府的少爷么?阅卷官竟然不给通判大人的面子,张三少爷只得了第五名!唉……本以为能赢几十两银子吃酒,这下血本无归了啊!”
下注明仲熙的赌徒同样脸色煞白,他几把撕毁掉手中的千金台官票,恨恨的道:“鹿城世家的明公子竟然也输给了农家小子!我呸,什么玩意儿啊!这次的主考官够胆啊,一不怕得罪通判府,二不怕得罪鹿城……”他将撕毁的官票扔到地上,大力跺了几脚!
又一赌徒捶胸顿足大哭道:“不是说官官相卫么?老子押通判大人家的公子还押错了!”
不难看出这赌徒押的也是张子攸!
又有赌徒狂笑不止:“哈哈哈!哈哈哈!老子竟然押中了!那日吃酒,本想押明公子,大着舌头说成押胡家小子,不成想赚了一百两!”
不少赤红着眼的赌徒闻言羡慕得口水直流,吃醉酒押错注还赚了一百两!
也有押中农家小子的赌徒掏出兜里的铜钱抛向空中,得意忘形道:“老子就是不按套路押注,嘿嘿!这不中了六百两!”铜钱哗啦啦的落下,引得众人哄抢……
“没想到农门也能登天!”不少百姓也在街上感叹!
千金台赌坊的热闹与半山亭无关。管家按二少爷的吩咐,给家里和铺子里的家仆一人准备了一两银子的赏钱。
家仆们一边做事一边感叹舅少爷真争气,县试、府试、院试都是案首!这可是连中小三元啊!
十年前云城的朱案首还只是府试的案首,二舅少爷是小三元,开创了云城的科举历史!
梳洗好的三郎发髻高束,只用乌木籫挽发。穿一身靛蓝布衣直裰,清清爽爽的少年书生。
冯铭轩叮嘱小舅子道:“逸尘,张通判家的少爷张子攸如若想同你结交,你可要记得不要同他走得太近。记得在月见书院读书后,少参加同窗间的邀约。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姐夫的话,三郎从来都是记在心上。
姐夫特别提起的人,三郎更是不敢大意。
冯武和墨言一起陪同三郎去往贡院,新晋生员得入贡院听学政大人训话,拜谒孔圣人。
官差守在贡院门口,书童都不准入内。三郎从怀里摸出亲供让官差过目后,一官差脸露笑意道:“嘿嘿,你就是胡案首啊!秀才公果然不同凡人啊!”
三郎拱手一礼道:“小生有礼了!”
“哟!秀才公有礼!哈哈哈!案首还同我行礼,不错哦!果然品学兼优!”官差将三郎的亲供双手奉还,还好心的给他指路前往礼房。
进了礼房,先领了一套秀才澜(蓝)衫、儒巾,礼学官指导众人穿戴上蓝色直裰。
二十八名秀才同样的衣着,高矮胖瘦都有,从年过半百的老者到十七八岁的少年,再次证明科举之路的艰辛。
三郎同新晋秀才们一起由礼学官引导至大成殿月台。(大成殿也就是孔庙)
殿阶上,学政李公已经穿上蓝色的朝服端坐上首,他面像严肃,李学政才是三郎心目中老学究的形象。
兰程山长的气韵更多的像是一名隐士。
大成殿里供奉着孔圣人的牌位,殿内香烟缭绕,钟声沉厚。
所有人不由自主的肃穆起来。
学政大人站起朗声道:“诸生寒窗苦读数十载,终入我儒生门!愿诸生持‘清、慎、勤’三字,以寒梅骨,撑青云志。”言罢,击鼓三声,鼓音回荡在大殿里。
众秀才齐声应道:“谨遵学政大人训!”
接着就是谒圣了,学政大人带领秀才们向孔子排位行三跪九叩之礼,才算是成了真正的儒生。
最后,礼房童子捧金樽清酒而来,诸生各啜一口,酒冽如泉,意喻“春泉化雨”。
学政大人最后再次公布连案首在内的五名廪生秀才的名讳。
廪生每个月可以去居住地所在的县衙礼房,领取二两银子的廪米,并且免除除自身外家族内二丁的劳役。三年两试的县试和府试,廪生可以替报考的学子作保,同时允许收取一两银子一人次的保银。
听学政大人讲完,三郎的心里顿时长舒一口气,当初他为了不让阿爹服劳役而走上科举之路,今日他终于做到了。
阿爹再也不用服劳役交赋税了!
学政大人还给众秀才讲明秀才的礼节和优待:见县令不跪,以礼相待就成。犯了律法须先报学政,不得由地方官直接对秀才动刑处罚。
院试结束回家后,秀才可以在家族祠堂内摆酒席庆祝,县衙会发放“生员之家”的匾额。
这匾额意味着改换了门庭,从农家变为了书香门第。
三郎的脑海里浮现出、他和阿爹在山脚下的红薯地里割红薯藤、在山上割草喂兔子、挖野菜和虫子喂鸡、在水田里插秧割稻谷、拾稻穗……
一帧帧画面闪过,他胡三郎,从一个小泥腿子成了一名秀才,他的子孙后代不再是泥腿子,而是书香门第的后代。
这二十八名秀才以后都是三郎的同窗,未来最低有三年时间,他们都在月见书院求学,三郎同他们一一抱拳见礼,互相认识。
出了贡院后,墨言见到三郎,小嘴儿咧到了耳边道:“少爷!你穿上秀才公的衣服真俊!”
三郎笑道:“你家少爷哪一天不俊了?”
诶呦,舅少爷今天高兴得也不内敛了,冯武哈哈笑道:“对啊墨言,舅少爷哪一天不俊了?”
墨言嘻嘻笑道:“少爷今天最俊!”
冯文揣着千金台的官票兑来了三千两银票,这银子赚得真轻松啊!
唉,不是家规不允涉赌,这要是下注个十万两,赢个二十万两白银,啧啧啧,二少爷的家底儿岂不是一下子厚了不少啊!
可惜,二少爷不是贪财的家主!
兰山也去千金台兑了三百两银子,哈哈!小姐的私房银子一下暴涨二百两,小姐看人的眼光真不差!
兰山回月见书院时路过冯记麻糖铺子,进去给小姐买了一斤姜香味的麻糖带回去。小姐往日很少吃零嘴儿,今儿个比昨儿个还高兴呢,买些零嘴儿给小姐尝尝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