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 第一百八十九章 人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再次开始集中拍摄程昱的戏份后,刘和平没再从早到晚地呆在片场盯着,可是他也不敢完全不管不问。

孔大头的执导水平没的说,可是有一样不太行,腰杆太软。

因此的,每天拍摄的素材,他无论多忙都要过上三遍。

最近徐容的戏份不多,因为外景戏和需要大量群演的戏都排在了后边,可是哪怕不多的戏份,他越看心里越是止不住的打鼓。

过完今天刚刚剪辑出来的素材,刘合平沉吟了一会儿,又一次翻开了《北平无战事》的剧本。

从第一页开始,把和方孟敖有关的剧情条出来逐字逐句的阅读。

他爱看自己写的剧本、小说,一来,能够查缺补漏,修正创作时某些未曾留意的笔误,二来,每一次读到精彩处,他总是情不自禁的萌生出“卧槽,这竟然是我写的?真特么好呀!”的意外和满足感。

今天再翻剧本,倒不是为了自我欣赏,而是前两天拍摄过程中发生的两件事让他有点看不懂徐容这个人了。

第一件事是徐容宣布按照市场价重新跟每一个演员签合同。

第二件事是徐容说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你们瞧着我跟老刘这两天闹翻了。”,第二句是“但昨天我劝老刘回来的时候,老刘有句话说的好,感谢不能当饭吃,既然钱是大家赚的,就不应该、也不能全落我徐容一个人的口袋。”。

对于前者,刘合平心下清楚,徐容吃了个哑巴亏,因为“刘合平编剧”、“徐容监制”本身就是电视就行业两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冲着这两块招牌,片酬打对折虽不至于,但普遍降至七八折总是应有之义。

对于后者,徐容把功劳归到他头上他并不意外,因为但凡有点脑子就能明白,这份功劳本身就是徐容的,谁也抢不走半点,可是徐容把二人之间的矛盾也抖了出来,这点,他到现在也没能琢磨明白。

就像被他搁置下来的《大明王朝1587》,过去很多年他一度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张太岳,可是随着了解的加深,他渐渐发现这个人变得越来越陌生。

一如当下的徐容,他过去也以为自己非常了解这个年轻人,可是如今真正近距离接触了,见了他为人处世的行为做派,他才陡然发觉自己似乎从未真正了解过他。

但要命的是,他在刻画方孟敖时,借用了大量徐容的性格特征。

在他的记忆当中,徐容身上最为显着的特点是对目标的执着,有时候以至于他人难以理解的地步,这一点他实在深有体会,但他觉得,徐容尚未而立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这一点性格因素至关重要。

第二点是自信,他隐约记得《大明》拍摄期间徐容私下多次跟关系比较近的王进松、倪大虹抱怨沈一石这个角色“不够立体”,因为这个人物和嘉靖竟然没有对手戏?!

可是此时越读《北平》,他越是坐不住。

方孟敖和徐容简直是彻头彻尾的两个人。

更要命的是,徐容根本没有按照他设想的“方孟敖”来演,已然拍摄素材当中,徐容塑造的方孟敖似乎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白,但是就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在刘合平的感觉当中,徐容的呈现方式不像在演方孟敖,而是在演老谋深算的方步亭,二者唯一的不同是方孟敖不大乐意做一些违心的事、说一些违心的话。

“啪嗒。”

把和方孟敖相关的剧情大概过了一遍,刘合平点上了根烟。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找徐容谈谈。

不然,以后的拍摄当中徐容必然会对台词进行大量的改动。

进了徐容房间的门,望见斜对着门三人沙发上坐着的陈保国父子,刘合平也没觉得意外,反而笑着问道:“呦,这么晚都还没睡呢?不打扰吧?”

“你来都来了,还说什么打扰不打扰。”徐容笑着指了指一侧的沙发,“坐下聊。”

陈保国听出了徐容话中的送客之意,想再说点什么,可是嘴唇翕动了两下,最终也没能蹦出半个字,直到刘合平坐下了,才起了身,道:“那什么,我就是过来表示一下感谢,也没什么要紧事,你们先聊,先聊。”

等徐容送走了陈保国父子,刘合平伸手指了指门口的方向,疑惑道:“这是?”

他瞧出了陈保国离去前的恋栈之意,要说是来表达感谢的,他是半点也不信。

“也不是什么大事,梁经伦这个角色不是还没定下来嘛。”徐容稍微提了一嘴,刘合平毕竟是剧组的制片人。

刘合平脸上的神情凝了一瞬,陈保国的角色是已经定下来的,不可能再改,而且又带着儿子过来,目的昭然若揭。

可是他瞅着陈保国那儿子压根不是吃这碗饭的料,笑着感叹道:“陈老师摊上这么一个儿子,家道中落可以说板上钉钉啦,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可是这位小陈老师,眼里不仅没光,还没活儿呢,哈哈。”

徐容想起平日里陈月未的表现,也笑着,道:“有陈老师打的底子,再怎么落,只要不一门心思的干大事业,一辈子吃喝总是不愁的。”

刘合平本来还想寒暄两句,就听徐容问道:“老刘,你这么完了还不睡,是有急事?”

刘合平满肚子的腹稿一时间没了由头,好半晌才道:“是这样,我想跟你聊聊方孟敖这个角色。”

见徐容面露不解,他补充道:“你觉得方孟敖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容想都没想地道:“看戏的人。”

“看戏的人?”刘合平一时有点没听明白徐容的意思,怀疑自己听岔了,确认到,“怎么个说法?”

徐容稍微沉吟了一会儿,道:“从大的方面讲,老刘你记不记得何其沧在谈论蒋先生和毛先生的评价,你说那是焦晃老师父亲的原话,焦老师的父亲是当时的国府央行要员,他都这么评价,也就意味着,当时很大一部分精英阶层普遍认为国、共的战争是两大阶级的斗争,没有对与错、善良与邪恶的区别,。”

“方孟敖一心向党吗?”徐容先是反问了一句,然后轻轻地摇了摇头,“别说党章,他连入党誓词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向党?”

“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出于自身所认为的公义,我打个比方哈,假如,假如现在有某个组织要发展你,你既不知道这个组织的纲领,也不知道它要干什么、目标是什么,反而它要求你把你的存款、房子、车子先奉献出来,同时做好随时奉献生命的准备,你真的会对它保持向往吗?”

徐容顿了顿,笑着道:“我觉得一个正常人的正常举动是先举报了再说。”

“哈哈哈。”

等笑声落了,徐容又接续道:“其实方孟敖无所谓两大对立阵营谁输谁赢,他厌恶当下自上而下贪腐成风,各方势力为了达到各自的利益诉求不顾百姓死活现状,可是他又不了解放地区是什么样,所以本身根本没什么明显的倾向。”

“小的方面,战争期间,他经历了亲人、战友的死亡,自己又无数次在生死边缘挣扎,战争结束,回过头来他才发现自己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竟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国府,再加上没有妻子、儿女,对金钱、权力又没有什么渴求,所在意的不过寥寥几个亲人、朋友,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以一个观众的超然心态看着各方粉墨登场。”

徐容稍微停顿了一瞬,见刘合平似乎并未理解他话中深一层的意思,解释道:“我打个比方,一个人,幼年父母横死,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以为未来将是一片坦途,结果进入社会,迎接的他的是整天没日没夜的工作、加班,可是却愣是买不起车、房,拼死拼活直到三十岁,好不容易置买了房、车,又背上了车贷、房贷,他没有父母需要养老送终,没有妻子儿女的家庭负担,没有满足的当下,更没有前途光明的未来。”

临了了,徐容反问道:“你觉得这样一个人,你还能让他以多么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时局、看待生活?”

刘合平摇了摇头,道:“你这比喻不太恰当,面对困境,乐观是一种面对方式,悲观又是一种面对方式,方孟敖是个意志坚定、内心强大、乐观的人。”

徐容并没有立刻表达自身的意见,刘合平虽然早年间也吃过一些苦头,可是他功成名就的太久了,久到已经难以想象绝望的环境会把人扭曲到何等地步,而是道:“老刘你要是有时间了,可以到大学走一走、看一看,然后再挤一挤早晚高峰的地铁、公交。”

刘合平隐约明白了徐容的意思,方孟敖经历的打击显然比当下的年轻人更多、更重,那么这种经历大概率会形成类似的性格。

可是这不是他这么晚跑过来的目的,他火急火燎的赶过来,是希望说服徐容,而不是被徐容说服。

“叮咚。”

正在刘合平重新组织措辞的当口,门铃响了,这让他终于来得及喘口气,此时他才恍然过来,自打进屋开始,二人的谈话内容、方向,都被徐容牢牢把控着,连他自己都差点被徐容绕了进去。

“叮咚。”

门铃响声的间隔稍微有点久,似乎来人也担心打扰房内的人。

刘合平不急着离开,笑呵呵说道:“总不能陈老师还不死心吧?”

等徐容开了门,看到门外脸色忐忑,眼睛却亮的刺目的王恺,一时间稍微有点没反应过来。

没容徐容说话,王恺语速极快地道:“徐老师,这是我写的方孟韦的小传,您给看看怎么样?”

“嗯?”

“您前两天不是跟我提了那个契诃夫的“转世重生”的表演方法嘛,我上网了解了一下,按照他的要求把方孟韦的成长的重要事迹写了一份出来。”王恺此时也意识到徐容大概忘了这茬,解释道,“不过我也吃不准写的对不对,就想拿过来给您看看。”

徐容扫了一眼王恺手中的写满了字迹的三四张A4纸,没伸手接,道:“二十多年吧,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人人生三分之一,就这几张纸,就能概括啦?”

王恺如同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眼里的光一下暗了大半,递出去的手支棱在半空中,收回来不是,不收也不是。

“如果你真的要尝试这种方法,我有个建议,你先写王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迹,完了再写方孟韦的。”徐容脑海中不由浮现了院长张合平的身影,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笑意,“你年龄应该和方孟韦差不多,至少对你自身而言,方孟韦和王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迹应该是相差不多的。”

一个成年人的自传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张纸可以概括的,因为许多在旁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于当事人而言可能都意义重大,就像张合平,自传都已经写了三十万字,笔下的人愣是还没成年。

而且徐容还有句话没说,契诃夫的方法的“好用”也只是相对的,它为表演者降低了外部技巧的要求,可是准备工作一样不能少,甚至要求更细致,方孟韦生于民国九年,那么王恺必须详细描述方孟韦从民国九年至民国三十七年这28年间的的人生。

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时代的大环境,而这个“大环境”就是王恺需要坐的功课。

听到徐容的话,王恺才意识到自己想当然了,网上的介绍果然不靠谱!

可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

自《北平》筹备之初,孔大头就多次暗示过他,方孟韦在《北平》中的戏量并不少,如果他能达到《大明》中沈一石的水平,视帝大满贯基本没跑。

他隐约觉得孔大头在忽悠自己,可是当年《大明》开机之前,谁又能想到沈一石这个小角色会力压一众老戏骨,和嘉靖、严嵩分庭抗礼呢?

一个演员,把视帝大满贯作为目标难道不应该吗?

在《北平》的一众老少都盯着三大奖拼命的同时,今年白玉兰评委组的评选却再次陷入了僵局。

本届白玉兰邀请了着名导演李少虹担任电视剧单元评委会主席,导演余淳、制片人张新健、演员佘诗曼以及上届白玉兰视后得主陈漱担任评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