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古代医女特警的乡村传奇 > 第247章 清平游玩 善举济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翠妞和石柱福,这两天与村里的主事们,商议着各项事宜,主要是苏木染布,还有与林府合作的持久性和收支情况,

尤其是这些技艺传承,要安排专人,把每一项传承的技巧、步骤,都分别记录成册,以供后人鉴阅。

入夜,王翠妞说,“狗蛋、我和你父亲明日就要回府了,你们俩想在这儿,多玩些时日可以,但你要护好瑶瑶,也别忘了继续练习玉雕技术,

家里的吃食都有,你们想自己做也行,不想做就拿着食材去四叔家,四婶的厨艺,还是可以的,想家了就带着瑶瑶回去,村里有马车,只要跟你四叔说一声便好。”

翌日清晨,阳光洒进院子,王翠妞和石柱福,备好马车,里面装满了清平村的好物,

两人本不想扰醒儿子儿媳,让他们多睡会儿,悄悄用过早膳,正准备启程,石狗蛋牵着苏瑶便走了过来,

看着儿子儿媳如此恩爱,王翠妞笑道,“早膳在锅里,我们先走了,狗蛋,你一定要照顾好瑶瑶。”

“娘,我会照顾好瑶瑶的,您和爹这一路小心点,千万注意安全!”苏瑶上前扑进王翠妞的怀里,“娘,我会想您的,您和爹一路平安!”

王翠妞和石柱福匆匆回到程府,把父亲母亲、还有弟弟程逹,聚到了一起,

程老爷子开口,“女儿,女婿,怎么啦?是又出什么事了?”

程逹也是一脸着急,“姐姐,你快说呀,到底怎么啦?”

王翠妞笑着摆了摆手:“爹、娘、弟弟,我有个想法,考虑很久了,我想听听您们的意见。”

程老夫人说,“女儿,无论什么想法和要求,你说出来,娘给你做主。”

王翠妞便将自己想要捐资,成立慈善组织,专门赞助那些:寒门学子、缺医少药、缺食少衣,一群穷得叮当响的平民百姓的这一举动,说了出来。

老夫人想了想说,“这一举措是好事,但具体实施起来,比较麻烦,需要很多人手。”

程逹说,“姐,就怕到时候出了钱,而这些钱,又没有真正的交到、该需要的人手里,到时讨不到好,反而惹来一身骚。”

陈老爷子说,“女儿,你既然考虑很久了,想必你已经有了划算,你具体说说看。”

王翠妞又把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一家人听了,都觉得可行,“好!为娘支持你。”母亲坚定的表示、支持女儿的善举。

清平村,石狗蛋送走了爹和娘,兴奋地抱起苏瑶,在院子里转了几个圈,“瑶瑶,我们两个在这里过二人世界,没人打搅我们,走,先去用膳,然后我带你去后山玩。”

“好,蛋蛋哥,后山好玩吗?有没有危险?”

石狗蛋听着这声蛋蛋哥,心都酥了,“瑶瑶,后山可好玩啦,那迷人的风景,保准让你流连忘返,还有天然的药园,我跟你说,以前的后山,可危险了,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娘经常一个人去打猎、采药、有好几次还碰到野猪了呢,吓死我了,不过现在好了,山里开采玉石,人多了,野猪都跑了。”

石狗蛋牵着苏瑶的手,朝后山走去,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有开着不同颜色花瓣的果树,还有绿油油的茶园、以及各色各样花草的药园、大片的苏木、玉石开采场等等,

再到前面,一个天然药园的山谷里,殷红的枸杞,紫红的桑葚,各种草药香、花香、沁人心脾,

苏瑶感慨:“世间竟有如此美景,蛋蛋哥,多亏你带我来到清平村,让我置身于人间仙境,有你真好!”

入夜,石狗蛋和苏瑶期盼的二人生活,即将开始,他看到一个很大的洗浴木桶,眼前一亮,

赶紧烧了一大锅水,倒进浴桶、调好水温,两人把衣物全退掉,狗蛋抱起苏瑶一同进入水里,

两人互相擦拭着身体,抚摸着肌肤,石狗蛋终于忍不住,像饿狼捕食般的扑了上去,抓住两只玉兔就疯狂地吸吮着,

接着上下其手,缠绕在一起,似乎是一对连体人,紧紧的贴合着,像一条八角鱼在水里扭动着,怎么也分不开,

只听见浴桶里“咕咚、咕咚”的水声,然后呢喃声、叫喊声、喘息声、两人翻云覆雨,翻江倒海,

一次、两次、三次、一个时辰、两个时辰,水凉了,再加热水,就这样没完没了,把苏瑶吃干抹尽,

苏瑶撒娇求饶,“蛋蛋哥,我真的不行了,腰也疼,腿也疼、眼睛都睁不开了,你就放过我好不好?”

“好,今晚放过你,我帮你洗洗,抱你去床上,再帮你揉揉腰,然后美美睡上一觉,明晚再来,好不好?”

两人在清平村,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程府,商定后不久,王翠妞便行动起来,她和一家人,寻得一处宽敞明亮的宅院,筹备着慈善基金之事,

这一日,宅院里高朋满座,州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商界巨擘,以及几位德高望重的文人墨客,纷纷应邀而至,皆为见证这一善举。

王翠妞身着一袭素色锦袍,头发整齐地挽起,虽未施过多粉黛,却透着一股从容与大气,

她站在厅中,环顾众人,拱手行礼,声音清脆响亮:

“各位贵客,承蒙大家今日拨冗前来,清平村能有如今的繁荣,是众人合力之功,

如今我等衣食富足,可放眼望去,仍有诸多贫困百姓,因没有吃食而被活活饿死;

生病没钱医而活活病死;不少有志学子,因家境贫寒,求学之路受阻,而无法考取功名;

还有那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迹,在风雨侵蚀下,日渐破败。

我王翠妞虽一介女流,却也想尽绵薄之力,在此设立慈善基金,望能汇聚大家的爱心,为这世间带来更多温暖。”

话音刚落,席间便响起了阵阵赞叹声,

一位富贾起身,拱手笑道:“王夫人此举,真乃大义!我张某人愿率先出资,一千两白银,略表心意。”

众人见状,纷纷响应,一位老学究也颤颤巍巍地站起,从袖中掏出一本古籍:

“王夫人,我家中无甚钱财,这本珍藏多年的孤本,乃是先师所传,上有诸多治国安邦、为人处世之智慧,

今日,我愿将它捐与基金,希望能让更多有志之士习得,助学子们一臂之力,懂得经世之道。”

王翠妞赶忙上前,恭敬地接过古籍,眼中满是感动:“老先生高义,这本古籍价值连城,您这份心意,太重了。”

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商讨中,慈善基金的章程逐步完善。

救助贫困百姓方面,将在州城及周边乡村,设立粥棚,每日定时施粥,为那些食不果腹之人,送去温饱;

还会为贫困家庭送去棉衣棉被,助他们熬过寒冬;

资助学子求学,则会在各地书院,设立奖学金,选拔那些成绩优异、品行端正、却因贫辍学的孩子,

给予他们继续深造的机会,从笔墨纸砚到束修费用,一应俱全;

修缮古迹一事,也已有了初步规划,邀请州城最有名的工匠,对那些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让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

随着慈善基金的运作,成效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