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翠妞一家,也成了村里的楷模,

大家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趁着村民们建房的风潮,

王翠妞和石柱福一合计,也在原来房子的前面,

加盖了三间卧室,一间正厅,

狗蛋不解的问:“娘,我们家,

已经有这么好的房子了,为啥又加盖新房啊?”

“傻儿子,随着你们逐渐长大,睡觉也要分房了,

从今晚起,梅花带妹妹菊花睡这一间,

狗蛋,你自己一个人,睡姐姐隔壁那一间,好吗?

你现在,可是一个小小男子汉了哟。”

石柱福双眸深情的看着王翠妞,

内心里那份心思,不用说,王翠妞也明白。

夜晚,儿子们都熟睡了,石柱福实在按耐不住了:

“娘子,今夜,我们终于不用像做贼一样了。”

说着,就把王翠扭打横抱起,放在床上,

夜深人尽,在这独门后院内,

俩人从未有过的放纵,翻云覆雨,挥汗如雨,

百般缠绵后,“相公,今夜你满足了吧,”

“娘子,我还有很多劲没使出来,”

接着,一翻身,又压了下去,

一手托住她的后脖,一手在她身上游离,

好一阵交战后,俩人才相拥而眠。

翌日,王翠妞站在自家院前,

望着远方,心中又有了新的盘算,

她深知,仅靠售卖鲜果,难以抵御市场的波动,

必须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才能让村子的繁荣,经久不衰。

说干就干,王翠妞先是找了村长和老族长,

跟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可后,

又召集了村里手巧、且又能干的妇女,

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

“姐妹们,咱们这果子,丰收了是好事,

可要是能把它们做成,各种不同的好东西:

不但好吃、还好收、而且能挣更多的钱,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用当心,

万一果子没人要,被烂在了地里,

这个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大伙一听,来了兴趣:

“翠妞妹子,有这般好事?

你快说说,做成什么啊?”

“我寻思着,咱们一起办个小工坊,

把新鲜的水果,做成水果干、

果酱、果酒、还有水果罐桶,咋样?”

众人一听,眼睛亮了起来,纷纷点头应和。

于是,在村子的一角,

一间简易,却干净整洁的水果加工工坊,

热热闹闹地筹备起来。

王翠妞带头,大伙一起凑钱,

购置了一些基本的器具:

熬制果酱的大锅、晾晒果脯的竹匾、

酿造果酒的木桶,盛果酒、果酱的小陶罐等。

刚开始,她们尝试制作果酱,

将那些熟透了、稍有磕碰,卖相不佳的果子,

洗净、去核,去皮,切碎、放进大锅里,

加入适量的水,小火慢慢熬煮。

王翠妞手持木铲,不停地搅拌着,

边搅拌边给身旁的姐妹们讲解:

“这熬果酱可得有耐心,火不能大,得一直搅着,

不然容易糊锅,熬出来的果酱,就不好吃咯。”

工坊里热气腾腾,果香与甜蜜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第一批果酱制成后,

王翠妞拿给村民们品尝,大家赞不绝口。

随后,她们又开始制作果脯,

把水果切成薄片或小块,用盐水浸泡去涩,

再放入,加了蜜饯和香料的糖水中,煮透,

最后捞出来晾晒,果脯色泽诱人,口感软糯香甜,

一经推出,就在村里大受欢迎。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水果的不断加工,

水果的供应,开始有些吃紧。

王翠妞意识到,不能光依赖自家果园,

得想办法拓宽原料渠道。

正巧,此时仁心堂的林老板,前来拜访,

林老板一进门,就笑着拱手道:

“翠妞啊,听闻你带着村民,

把水果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我这心里也高兴,咱们仁心堂,

一直和你有生意往来,你这水果,

要是加工成果干、果酱之类的养生食品,

配上咱们的药材,相得益彰,

说不定,能打开更大的市场。”

王翠妞眼睛一亮,连忙请林老板坐下,

说道:“林老板,您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我正愁原料不够呢,您有什么好主意?”

林老板捻着胡须,缓缓说道:

“我认识一些,周边村子的果农,

他们的果子品质也不错,产量还大,

我可以牵线搭桥,让他们给你供货,

价格也好商量。”王翠妞喜出望外,连声道谢:

“林老板,您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这事儿要是成了,咱们两边都受益。”

在林老板的帮助下,原料问题迎刃而解。

水果加工工坊的生意,愈发红火,

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果酱、果脯,水果干、还推出了果酒等。

果酒甘醇芬芳,不醉人、不伤身,

保留了水果的原味,深受顾客喜爱,与此同时,

王翠妞也没有忘记,与仁心堂的药材合作生意。

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如往常那般,

精心炮制上等的草药,按时定量地送往仁心堂,

驴胶补血膏、人参片、这些招牌药材,

品质依旧出众,深受仁心堂信赖。

村里的孩子们,也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他们帮忙采摘水果、清洗原料、帮果脯包装,

虽然小手稚嫩,但干起活来有模有样。

村里专门腾出一间屋子,

作为孩子们的学习室,

每天劳作之余,王翠妞就会请来教书先生,

给孩子们上课,教他们识字、算数、画画,

让他们在劳动中,也不耽误学业。

随着水果加工,和药材生意的双丰收,

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道路修缮一新,铺上了平整的石板;

村里还建起了一座,小小的学堂,

让孩子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

因着运输货物的需求,王翠妞一咬牙,

拿出积蓄购置了几辆马车,

专门用于运送水果、药材,

往来于村子与外界,便捷了许多。

王翠妞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欣慰,

但她知道,不能固步自封。

她听闻,城里的大商户们,

开始流行举办,各类品鉴会、展销会,

专门展示新奇的产品,吸引顾客。

王翠妞心动不已,她和石柱福商量,

决定带着村里的特色产品,

去城里闯荡闯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