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左传游记 > 第40章 民间怪志集,庄公第四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章 民间怪志集,庄公第四年

从古至今,人们就对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之心。

只不过…在这之中,也许是出于科学理论,与对应理论的知识与学问,尚未“进步”至应有的阶段,没有办法解释相应的现象。

亦或者,是人为在以自然界诸多分物的基础上,加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最后塑造出许许多多雄浑瑰丽的奇幻神话故事。

而这民间异闻与怪事,也正是这一系列“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也可以说是以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结合,同时杂糅多种不同种类元素的一种“副产物”

也许…是出于对相关自然现象、风土人情、动物植物、人文社会等一系列现象解读不精,从而走了“旁门左道”,尝试用相对奇妙玄幻的内容来进行介绍。

亦或是在广泛搜罗大量民间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化”的加工,最后形成了一系列所谓的民间奇闻异事故事。

只不过…无论如何,这些民间奇怪故事,还有历朝历代记载奇闻异事的书籍,其中大部分的故事内容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及有民间代代传递、囗口相传的故事。

纵使,其真伪性…在一时间难以辨别证明。

但是…由于这一系列书籍,在奇思妙想与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以外,还记录了大部分时期不同阶层人们的人文习俗和生活习惯。

所以说…它们的借鉴参考价值,还是相当巨大的。

除了华夏神州之地以外,像地球上的其他国家,民族和文明都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诞生出了带有浓厚本民族文化色彩的神话,并组成了相应的神话体系。

当然啦,在这之中,与我们相类似的奇闻异事类的书籍,在他们那里,也是相当丰富。

而且…彼此之间,甚至还有一种共同性,那就是多多少少都会带有神话与幻想风格的色彩。

由此,在后世漫长的岁月里,还衍生出了许许多多与之对应的文学类别来。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通常是以记录奇怪的事情与现象为主。

直到后来,伴随着古人那丰富的想象力,就将这些事物与神话传说和民间风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和文学流派。

与此同时,像一些较为惊悚和恐怖的元素,也被加入到了其中,就形成了后世的志怪奇幻类的小说,经久不衰,并且还十分引人入胜。

时至今日,由于题材的不断丰富,这类内容,仍然与神话传说一同,在不断的前进与发展的。

而这些内容,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其本质都是通过讲述一个个怪异的故事来揭露社会的黑暗以及教会人们相应的道理。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小说家、作者,诗人与词人笔下的看似常人难以理解的场景,实际上都有一定的现实与社会基础,并且还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较为“抽象”的反馈。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原始部落社会,那时候的人们,对于一些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往往会加以神话的色彩进行崇拜,从而与大自然中的各大元素“相辅相成”,形成了最早的神话体系与幻想体系。

而有关相应的记录,大部分都是在世界各地的石洞岩壁,还有与之相对应的手工艺品中。

再往后的岁月,由于社会的发展,出于英勇的事迹,人们将崇拜的目光也转移到了英雄人物的身上,并通过加以神话和奇幻色彩,塑造出许多民间传说来。

至于那些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奇人异事、怪异现象等许多内容。

它们…自然也是在同时期,在神话传说,还有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与事,以及人们难以解释的未知自然现象等广泛题材的“基础”上,不断加以艺术化和幻想化的“塑造”与“润色”工序后所产生的“产物”。

最后…它们与诸多神话传说一样,一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与思考。

到了后来,伴随着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时代。

在华夏神州地区,早在夏商西周等朝代,那时的人们神灵信仰较为浓厚,在不同的地区,结合当地的特色,诞生出了许多职掌不同职务,各司其职的神明来,同时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早期神话体系。

至于与之相对应的传说故事与典故,往往也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而产生的。

就比如,说黄帝和炎帝大战蚩尤的场面、应龙与神兽助阵,还有初入水中的龙马背负的河图洛书、水中灵龟背甲上的卦相,以及与之相关的许许多多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其实大部分都是由后人结合早期的神话传说编撰出来的,很明显就有一股志怪的意味在其中。

而他们的原型,往往就是以早期的部落大战,还有部落部族图腾、祭祀仪式以及相应的人文文化为基础的内容。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神话传说与奇闻异事的志怪内容,本质上就是一家的,同根同源,彼此之间并不分家。

再到了后来,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当华夏地区逐渐步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间段时。

由于百家争鸣所引发的有关社会、人文等一系列内容的“大讨论”。

因此…在这一时期,在实际上就涌现出了许多知各学派,以及与之对应的思想文化体系和论述观点。

同时…还有许多名人大家对于本学派核心要义的注解内容汇编而成着作典籍流传世界。

而在这一时间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将那时人们视为怪异的自然现象与动植物进行记录。

随后…再通过一系列夸张化、神话化、奇幻化、志怪化的“加工”后,就写成了记录奇闻异事志怪书籍的最初版本与早期版本,也就是相当于后世志怪书籍的“祖先”了。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比如说有专门记录鬼怪故事的书籍《归藏》、《黄帝说》、《汲家琐语》、《穆天子传》、《山海经》、《禹本纪》、《伊尹说》、《齐谐》等着作。

直到后来,伴随着华夏地区进入了封建时代,秦汉、魏晋,乃至使之后的唐宋元明清,以及中间的许许多多的朝代,其志怪奇异书籍内容的选材,也由原先的神话传说,个人传记等,向更为广阔的民间故事与国外神话传说故事等内容相转移。

由于题材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与扩大化,所以在这么漫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其志怪奇异小说与相关书籍,也就呈现出了一种“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最后也就形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奇幻志怪书籍。

在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有两汉时期的《汉武洞冥记》、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着作典籍。

而在这一时期的书籍,除了单纯记录那些奇异现象、奇人异事外。

更多的…他们还通过描绘常人看似难以理解且匪夷所思的场面,通过使用这种相对“委婉”的方式,来揭露讽刺当时的社会怪象,抒发心中的不满。

而且…在这些书中,还通过许许多多的人与事,来间接传授人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总而言之,这些书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与学习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在欧洲地区,不同的地方,由于地形、气候、环境与人文等因素的差异,所以也就诞生出了许许多多种类的与宗教联系较为密切的神话体系。

就比如说,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体系、北欧神话体系、凯尔特神话体系、希伯来-基督教神话体系等。

与之对应的,一些看似“邪恶”且充满神秘感的早期内容,其实也是在这些神话与宗教体系发展过程中,以此为基础,所产生的“副产物”,也可以看作是同时期的奇幻悬疑志怪内容的“先祖”。

到了后来,伴随着欧洲中世纪与封建社会的到来,以炼金术、占卜等“传统技艺”为主的术士和魔法师,曾一度与骑士贵族成为当时的主流阶层。

至于神秘学,以及与之对应的一系列具有奇幻奇异的内容,也在这个时期被人们争相追捧。

紧接着,伴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与人们出海远洋探索的进一步发展。

此时的人们,在见到大海上与海洋中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很难不将其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并与之结合,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奇幻故事。

在这之中,或许以北海巨妖、利维坦、耶梦加得等为主的奇幻神话志怪元素为主的怪物与故事最为知名。

再然后…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这一阶段…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许许多多有关宗教和思想文化改革运动的进行。

此时的人们,开始逐渐打破旧有教会教廷的思想束缚与控制,开始追求自由与理性

同样的,即使这一历史阶段远没有之前那般漫长。

但此时人们的思想与意识,却与之前相比,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巨大转变。

而原先的神话体系与神秘学等内容,在这一时期,虽一度受挫,但仍有不少忠实的信徒。

而在这一时期的作家、诗人、戏剧家以及其他一系列从事文艺行业的工作者,虽然屡屡创新出许多与前代“截然不同”的文学体裁与流派。

但是…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似乎也有意识的将这些神话传说与神秘学等内容,与自己所编撰的故事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奇幻奇异的小说与其他各类文学体系。

当然啦…与华夏神州地区,以及其他各大民族与文明一样,他们在这一时期的创作选材范围上,也进一步的扩大。

并且,他们也开始着重于广泛的吸收民间神话与都市传说等内容来,同时也尝试着创作以惊悚悬疑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时至今日,在日新月异、信息相对发达的现代社会。

彼时的人们,依然在原先先祖的道路上不断的传承,并且有所创新。

除了华夏神州地区与欧洲地区,像亚洲其他地区、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乃至是南北极地带,还有地球上的其他地区。

在那里生活着的各大民族、各大文明、各大国家,其实也有本国家、本民族、本文明的神话传说发展史与相应的志怪奇幻文化发展,形成了相应的体系,并一度为世界大体系、大格局注入了独有的特色与十分活力的“元素”,使其日益“丰富多彩”了起来。

从古至今,华夏地区的诗人与词人,还有文人作家,都曾写过一些脍炙人口的与奇幻志怪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古诗词与文学作品。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有《庄子.列御寇》中的:“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

除此之外,还有清卓尔堪 《海市歌》中的:“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骊珠弄明月。”

汉扬雄《太玄赋》中的:“纳傿禄於江淮 兮,揖松乔於华岳 。”

唐白居易《早冬游王屋寄温公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中的:“若不为松乔 ,即须作皋夔 。”

明许时泉《武陵春》中的:“深感得仙翁指教,幸今朝奇遇松乔 。”

清代黄仲则《点绛唇·细草空林》中的:“细草空林,丝丝冷雨挽风片。瘦小孤魂,伴个人儿便。”

“寂寞泉台,今夜呼君遍。朦胧见,鬼灯一线,露出桃花面。”

唐李商隐《贾生》中的:“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刘向《九叹》中的:“选鬼神于太阴兮,登阊阖于玄阙。”

孟郊《秋怀十五首》中的:“幽竹啸鬼神,楚铁生虬龙。”

刘基《旧在杭时为冷起敬赋泉石歌乱后失之今起敬为》中的:“初闻涓涓响林莽,悄若玄宵鬼神语。

元稹《寺院新竹》中的:“风朝竽籁过,雨夜鬼神恐。”

刘向《九叹》中的:“就灵怀之皇祖兮,愬灵怀之鬼神。”

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五十韵》中的:“鬼神潜释愤,夷狄远输诚。”

高启《青丘子歌》中的:“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侯仓曹钊》中的:“赌墅鬼神变,属词鸾凤惊。”

初读这些古诗词,我们难免不会面露惊骇诧异之神色。

但是…当我们耐下心来,细细品读这些古诗词的时候。

我们从中不难感受到诗人词人那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笔下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文段语句,引人深思。

而他们所要阐发与表达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与我们相共通,达到心灵上的某种联系和统一。

正所谓:“与诗人心连心,与词人情共情。”

至于外国的许多诗人、歌者、剧作家、小说家,以及许许多多从事文艺工作的人们。

他们…也曾写过一系列的着作,来表达他们对于特定时期神话传说与神秘学,还有与之衍生出的诸多怪物鬼神、都市传说、灵异事件等一系列的怪异事物与现象的思考,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与理论,给予人们较为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话说回来,王嘉这小子,这几日…在有关对他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所处的春秋战时代人文风俗等四大方面的研究与学习上,其主题又发生了转变,开始转向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奇幻志怪内容的研究。

“话说回来,早在先前,我在大学历史系与研究院,除了写论文、研究课题与老师师兄妹一起探讨对应问题外,在很长的时间里,就一直泡在图书馆里查阅相应的书籍,并做着相应的笔记。”

“这么细细想来,我才发现,这些年我的的确确是已经阅读过不少的着作典籍。”

“嘿嘿…当然啦,偶尔我也会偷偷阅读一些古代武侠小说和志怪神话小说来扩展一下自己的视野。”

“只不过,在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所在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对这一时期有关志怪奇幻文学着作,并不像其他朝代与历史时期那样‘敏感’。”

“只是从记事起,也就知道家喻户晓的《庄子一则》里所提到的的鲲鹏之大,与鲲化为鹏的传说。”

“以及《齐谐》这本书里,所记载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的相关内容。”

“至于其他的内容,也许我之前接触过,有一定的印象。”

“但到现在为止,由于学习与工作方面的事情,也都忘的差不多了。”

想到这儿,只见王嘉沉思了片刻,然后便再度暗想到。

“也许…我应该像先前一样,在同我的那些师哥师姐们一块儿在书库整理的时候,刻意留心寻找有关记录这部分内容书籍,详加阅读并做好笔录。”

“至于在这之中遇到的可以理解或者解决的困难和难题嘛…嘻嘻…就又只能像先前那般请求我的那几位亲爱的师哥师姐,还有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的‘帮助’啦。”

(连忙)“事不宜迟,现在还等什么,赶快行动吧。”

于是乎,在思索片刻之后,王嘉这小子,就又像往常那样怀揣着饱满的热情与激情,投入到他的工作之中了。

当然啦。和先前一样。

在这之中,仍然有一小部分“疑难杂症”和“怅惘之惑”之类的困难问题,需要向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还有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进行请教,从而答疑解惑。

于是乎,他在这之后,便像以前一样虚心的向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还有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求教,并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有了自己的见解。

而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还有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也在那一刻都很负责,尽心尽力为他答疑解惑。

好在,通过不断的翻阅相应的书籍寻找相关知识,并且经过论证分析、实践理解与相应的思维发展与扩展。

最终,他的疑惑得以全部解决。

在此之余,他也将关键的知识点与信息,记录在他原先准备的小竹简与小册子中,方便他日后回到现代之后,与现代相应的着作典籍进行比对。

在此之中,他见到了这一时期他所不知道的许多种类的志怪书籍。

与此同时,他显然也被其雄浑瑰丽,还有那个时代的人们充满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志怪奇妙色彩的内容感到震惊与赞叹,以及无与伦比的好奇心与探索感。

再到了后来,一切…便恢复正常。

而王嘉呢,他也着手去寻找《左氏春秋》中记载着关于鲁庄公第四年事件的相关竹简草稿。

之后,他又通过自己阅读白话文的记忆,使用头脑风暴与情景再现法,进入这鲁庄公第四年的世界,进行游历。

关于所负责区域的竹简与书籍的整理工作,他也像往常一样,把他们先放到了一边,之后再做。

不多时,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交织。

他的思绪,很快便来到了鲁庄公第四年的世界。

话说…在这一年,也就是鲁庄公执政的第四个年头。

这一年,和鲁庄公执政的其他年份相比,其内容依旧是十分丰富,同时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四年春,周历二月,夫人姜氏在鲁地祝丘设宴招待齐襄公。

紧接着,到了三月份的时候,纪伯姬去世了。

又到了后来,在夏天的时候,齐襄公、陈宣公、郑子垂地非正式相会。

与此同时,在这个时候,纪候也永久离开他的国家。

再然后,秋天七月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最后…在冬天的时候,鲁桓公与齐襄公在禚地打猎。

最开始,在鲁庄公执政第四年的春天,周历二月份的时候。

此时此刻,正值早春时节,真可谓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杨柳依依。

而这文姜夫人呢,自打被她的儿子鲁庄公赶出鲁国后,便顺理成章的带着奴婢侍从进入这齐国,来到了这齐襄公的门下,正式成为了这齐襄公的夫人。

这齐襄公,也是见状第一时间便迎娶了她。

由此…两人的关系,算是日益密切了。

说了也巧,这文姜夫人或许是出于对齐襄公对她出逃鲁国至齐国这么多日的照顾,所以就在齐鲁边界的鲁地祝丘设宴招待齐襄公。

至于王嘉这小子,自然也是在第一时间歪打正着的来到了祝丘这个地方。

此刻,只见他先是在地上摔了一跤,然后爬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灰。

(连忙)“哎哟喂,真是痛死了,我今个儿这运气怎么这么背啊!”

“罢了罢了,还是站起身来把身上的脏给打掉就行了。”

紧接着,在这之后不久,他便朝四周看了看,然后暗想道。

“话说…这里四周都是平原,还有丘陵、小山和湖泊之类的地形。”

“细细看去,这里的地形、地势和环境特征,虽说一眼看上去让我感到十分陌生。”

“但是…仔细想来,我又觉得有些熟悉。”

“这里…或许就是我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所着的《左氏春秋》里的祝丘了,在今天山东临邑县南部,是鲁国的属地。”

然而…就在想到这儿,之后又过了没多久。

他的内心,此刻又产生了许多疑惑。

“说到这里,如果按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所写的《左氏春秋》一书中所提到的祝丘是这鲁国的属地。”

“那么…这鲁庄公的母亲文姜夫人不是早就因为与这齐襄公私通一事,被他赶出鲁国了吗?”

“可是为何,她现在又能在这鲁国的地盘上这样来款待这齐襄公呢?”

“也许…这其中另有隐情。”

“也不知道究竟是因为这个时候齐国的国力大盛,鲁国为了维持与齐国的友好关系才出此下策。”

“还是说…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这文姜夫人在背地里偷偷搞事情呢?”

想到这儿,一时半会儿,王嘉的脑海里突然便如同灵感迸发一般,想出了许多天马行空的点子与可能。

可是…正当他在这其中,推理尽可能正确的答案时。

突然,只听不远处传来一阵乐舞之音。

很快,他的目光便朝这音乐传出来的方向望去了。

“这个声音,很是丰富啊,像是由筚篥、瑶琴、缶、编钟、埙、击铁之类的弦鸣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乐器合奏的悦耳音乐,很有齐鲁之邦的风格。”

“这舞台上的舞女男子,其着装风格和舞蹈样式,远远的看去都很有齐国和鲁国的特色。”

“四周的宴筵长案上,所摆放的各类青铜食器中存放着珍馐美食,看起来也很有这古早时期齐鲁之地的特色。”

“也许…这里,就是这文姜夫人设宴款待齐襄公的地方。”

“只不过…我也不确定我的猜想是否正确。”

“也许…我得潜入其中,亲身打探一番才行。”

于是乎…在这之后不久,王嘉这小子便很快的拟定好了相应的行动计划。

只不过,出于相应的事情真伪性的怀疑,他迟迟不敢行动。

直到…当他看到身着华丽服饰,正在等待这齐襄公的文姜夫人时,他才下定决心准备采取行动。

不愧是王嘉这小子,在这么多次的探险与磨砺之中,早已经熟练掌握了相应的技能与技巧,很快便成功地骗过守门的兵士,成功的混入这筵席之中。

后来,一盏茶酒的功夫未过,他便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开始围观起了这一切。

至于这文姜夫人,在见到她心心念念已久的齐国国君齐襄公后,二话不说便立马投怀送抱。

“大王,您可终于来了,妾身…可是等了很久呢!”

“为了报答大王您这么多日对妾身的照顾,妾身这才特地约大王您在这祝丘之地设宴招待大王您。”

“妾身为大王您安排的舞蹈、音乐,还有这酒水佳肴,大王您可否满意?”

看着眼前跳着齐鲁之地传统舞蹈,身着齐鲁服饰的舞女男子,听着带有齐鲁之地特色的音乐,品尝着杯爵中的美酒与桌边的美食佳肴。

这齐襄公,乐即便乐开了花。

“哈哈哈哈哈…寡人甚喜…寡人甚喜呀!”

只不过,就在这之后不久,只见他一把将这文姜夫人搂入怀中,然后宠溺的说道。

“可是…夫人,纵使着舞蹈音乐、美酒佳肴再好,又怎么能比得上夫人您与我之间相互爱慕之心呢?”

“哈哈哈哈哈…”

这下子,说得到这儿,只见被搂入怀中中的文姜夫人,顿时便羞红了脸,身子侧到了一边,不敢多说什么了。

而王嘉呢,也在这一刻默默的暗想道。

“好家伙,真是恬不知耻、不知羞耻的二人!”

“这下子,可终于让他们逮住机会了。”

“只不过,此等之事,虽说现代人看到感觉十分厌恶,不可思议。”

“但是…在古代这种现象,却在上层阶级十分普遍。”

“甭说是在这华夏神州地区,就算是放眼全世界,在各大帝王之家的生动‘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呢?”

“难道说…就是任由着他们的内心而来的吗?”

“万物其本皆有规,事殊背逆终成灾也…”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有各自运行的规律。”

“如果强行的违背应有的规律,而作出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的话,那么就要承担违背规律相应的后果。”

“不光是人与自然,这人事之间…亦是如此。”

“既然…事已至此,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这齐襄公的正妻正室,也早已在几年前就去世了。”

“而齐襄公,还在未上位之时,就与同时期身为公主的文姜夫人互生暧昧与情愫了。”

“这一点,的确是实打实的现实。”

“只不过…他们今天这么做,在之后一定得付出相应的代价的。”

“否则…如果这世上,像他们这样的人频频出现,却没有相应的法理法规来束缚制约他们。”

“这普天之下、一国之间,恐怕早就乱成一锅‘粥’了吧。”

紧接着,在这之后,到了三月份的时候,纪国的国君纪伯纪裂繻在鲁隐公执改第二年的时候迎娶的鲁国女子去世了。

王嘉…此时除了像往常一般悲伤之外,同时还感受到了这纪国接下来将要发生的灾难。

“一般来说,古人都视天生异象以及亲人的离世等一系列灾祸,看作是大灾来临之前的‘预兆’。”

“至于这纪伯姬离世这件事情,是否又可以看作是这纪国即将发生大灾难的‘预告’呢?”

再到了后来,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转移。

在那之后不久,时间来到了夏天的时候。

此时此刻,这齐襄公、陈侯陈宣公、郑伯郑子仪在垂地进行非正式的相会。

而在一旁隐蔽角落里偷偷围观着的王嘉,虽然没听清楚他们所谈论的话题究竟是什么?

但是…他很显然便猜出了其中的端倪,以及他们接下来的计划。

紧接着,就在同一时期,这纪侯因为自己不能屈服事齐。

于是…在再三斟酌考虑之后,他便做出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把自己的统治地方给了纪季。

然后…在夏天的时候,纪侯便永久离开了他的国家,以躲避齐国人对他的迫害。

对于这件事情,王嘉自是感慨万千。

“人啊,虽然会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选择中,放下许许多多的错误。”

“但是…毕竟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惑?’。”

“只要是能知错就改,及时迷途知返,浪子回头金不换,避免接下来更大的祸患发生,也算是一个‘大英雄’了。”

“这纪侯能够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国家民族大义和个人利益的面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自己并不逃避,反而是勇于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这种勇气和作为,不是谁都能有的。”

“他能够为了这纪国的百姓和自己统治地方的人民不受相应事件的‘牵连’,做到这番英勇的决策和正确的决定,本身就是很不容易了。”

“唉…”

“也许…人生路漫漫,犯错并不可怕。”

“可怕的就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犯错,同时…就算是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时间与机会来还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和‘买单’。”

“这样下去…恐怕留下来的,也就是只有遗憾了吧。”

再到了后来,六月份的时候,齐襄公安葬纪伯姬。

也许…这件事情,本质上就是为了缓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准备。

最后,在冬天的时候,只见这桓公与齐襄公在禚地打猎,二人相谈甚欢。

在此之前,早在鲁庄公执政第四年的春天,周历三月份的时候。

在同一时期,这楚武王使用自己新创的一种阵法荆尸阵法训练兵士来打仗,把戟发给士兵,去攻打这随国。

准备斋戒的时候,楚武王入宫告诉自己的夫人邓曼说。

“夫人,寡人心散乱不安,总觉得这场仗会打不赢,寡人会失败。”

“这该如何是好?还请夫人给寡人我出出主意…”

见楚武王如此焦虑不安、心神不宁的样子,他的夫人邓曼用忧虑的眼光朝他看了看,然后便叹了一口气,说道。

“唉…”

“大王,臣妾不知有句话当讲不当讲?”

“君王的禄命尽了!该精神饱满的时候却心神散乱。这是上天的启示啊。”

“我国去世的君主大概也知道了,所以在作战前,将要发布征伐命令时而使王心散乱不安。”

“如果军队没有损失,君王死在路上,这就是国家的福分了。”

楚武王在耐心听完他夫人邓曼所给出的建议后,内心那可是五味杂陈。

思虑再三后,他于是决定带兵出征。

只不过…在最后,这位君王,死在了樠木山下。

此时此刻,令尹斗祁、莫敖屈等人重开路前进,在溠河上搭建桥梁,在随国附近安营扎寨。

随国人害怕他们攻过来,请求讲和。

于是乎,大将莫敖,便以楚王的名义进入随国,与随侯在汉水之曲相会,然后班师回朝。

而在这之后,军队度过了汉水后,才宣布楚武王已经薨浙的消息。

此时此刻,看着这一场面,只见王嘉仰天长叹,然后便感慨道。

“唉…世人都说自古忠孝两难全。”

“想必对于家国之事,在那个时候条件相对恶劣的情况下,也未必能够达到统一。”

“俗话说得好,‘有舍…还会有得’。”

“舍得…舍得,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难度巨大。”

“如此想来,楚武王当时复杂的心情,以及听取他的夫人邓曼所给出的建议后所做出的行动,究竟是多么的无奈。”

“而他的夫人邓曼,其实本意上或许是想让他暂停行动的。”

“可是不知道,在得知他的夫君薨娇这一情况后,她的内心,此时是否和她先前对她夫君所说的话一样足够‘坚定’?”

“现实…有些时候就是这么令人感到‘无力’。”

“悲欢离合,乃是世间常有。”

“虽说我们在对待一件事情上,不能做到百分百的绝对完美决策。”

“但是…若是能够兼顾绝大多数的利益,而将其中的损失减小到最小化,也算是值得了。”

“我觉得,楚武王之死,早已是‘命中注定’。”

“而他为了他国家的子民,在关键的时刻勇于牺牲自己,这一点…是非常值得人敬佩的。”

后来,又过了没多久。

在这之中,王嘉与许多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并且有了许多自己的感悟。

再到了后来,当他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时,他便将其中重要的信息记录在他先前准备好的小竹简小册子上,之后再细细分析。

然后,他在完成自己手中的书籍整理与分类工作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带着自己的疑惑,前往他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休息以及办公的地方,寻求答疑解惑。

之后,王嘉便进入了与他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相关话题细致入微的问答环节。

紧接着,他与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在此基础上,他又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感悟。

这一天,很快也就过去了。

接下来,到了鲁庄公第五年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