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逍所惆怅的事情终究是难以躲得掉的,李逍入宋第一个大的站点就是凤翔,依照大宋招待番邦使臣的礼节,凤翔一带的大小官员以及重要的士绅、佛寺的高僧都是到场相迎,这其中就有着不少李逍当初截杀丁春秋和摘星子时的熟人,更有着少林的凤翔主持——玄痛大师。
不同于不少的士绅和高僧的客套恭维不敢提起过往交情,玄痛倒是一个爽快人,一见面就是笑着开口道:
“李逍师侄好久不见~”
说着更是拉着李逍似乎是对着凤翔的官员等人解释道:
“这位李逍、李左丞就是我少林寺的闽生,当年围剿星宿派,老衲学艺不精竟是被丁春秋的毒功所伤,正是李逍师侄先是从丁春秋手上将老衲救下,之后更是亲自护送了八百余里直到陕州遇见了玄生师弟,这才保下了老衲一命~”
此话一出,人群当中不少的人都是开始交头接耳起来,说起来当初星宿派为祸关中,朝廷自己不出面解决问题,只是把少林寺推出来,李逍当初作为少林最重要的外门弟子,没有少出力,他们当中的不少人要么是帮助过李逍、要么是为李逍所救多少也是有点关系。
之所以这些人不敢提起这些往事,不过就是顾及到北宋朝廷的态度罢了:北宋朝廷不希望宋夏议和,因此想给李逍找麻烦,这些人能够顶住压力不给李逍制造事端已然是顾及到了当年的情分了。
当然李逍能有这样的好人缘,除了自己当年种下的善因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少林寺的态度。
虽说宋夏是血仇,对比已经是和平了百余年的宋辽,仅仅是面对一个契丹血统的萧峰,少林寺当初差点就是闹翻了天,当初给李逍的感觉就是到处都是喊打喊杀的声音,真要到了李逍这样一个成了西夏国师的人,反而是喊打喊杀的声音弱了不少,反而有人公开为李逍辩解。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当初的萧峰只是跟着玄苦大师修行,认识他的人并不多,反而是因为年少时性格的暴戾,在不少的高僧心中印象并不好,而且一旦学有所成,几乎就是转眼就投了丐帮,自此和少林几乎没有往来。
以至于在很多的少林人眼中当初的萧峰和少林貌似都没有好聚好散,萧峰离开了少林之后几乎就是和少林断绝了关系一般,这要是萧峰知道了都是直呼自己冤枉。
至于李逍所有的情况似乎都是相反的,一众少林高僧,尤其是现在还能说的上话的玄慈、玄难、玄寂、玄天对李逍的印象都还不错,更不要说灵台、玄生、玄澄、玄痛和玄印更是对李逍很是喜欢。
少林的几次大事李逍也是很积极的参与其中,一众内外门弟子就算是与李逍有些不和的也不至于认为李逍会是叛徒,哪怕李逍已经是差人上山说明了自己已经是脱离了少林,同时也是货真价实的西夏国师。
人心就是这样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或者物,哪怕他们出了在荒唐的事情,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也是为其找借口,李逍以西夏使臣的身份重回中原,这帮少林弟子中最激进的人也只是认为双方将来是桥归桥路归路,而不会认为李逍有愧于少林。
至于玄痛更是主动要求的前往凤翔见一见李逍,自觉受了李逍大恩,同时又是凤翔少林的主持,以后难免会因为宋夏争端会和李逍这个西夏国师起了冲突,甚至有可能会兵戎相见。玄痛很希望能抓住这个能和李逍平静的相处的机会。
少林的态度实实在在的影响了不少的打算给李逍找麻烦的江湖势力的立场,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至于其他的人则是由明面上是伺候李逍,实际上暗中护卫李逍的灵鹫宫众女差遣灵鹫宫中控制的武林门派暗中压了下来。
玄痛这边当众说起了李逍当年的事情,一下子带动了不少原本在观望中的人,不少人也是纷纷上前说起了当初的星宿派之乱,这一下子惹得大宋官场中人很是不快,一个皇城司的人就是开口嘲讽道:
“想不到啊,当年的抗击星宿派的少侠闽生,如今竟是和星宿派那群妖人同流合污了~”
说着又是一个同知模样的人开口接腔道:
“就是,你们这帮人难道是不清楚吗?这星宿派就是西夏的走狗,李左丞可是西夏的使臣~”
一唱一和之下,众人的眼光都是有些嫌弃的看向了那两人,明明知道对方是故意的恶心人,却又是不敢或者无法反驳,李逍自是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笑着开口道:
“这位大人说笑了,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初太妃李秋水祸乱宫廷这才酿成了星宿派之乱,如今李秋水之乱已然是被平定了,我主这才遣我前来通禀贵国,以期重修两国邦交~”
这话一出,一众江湖人都是一番恭维,气的那帮腔同知脸都绿了,有些不顾颜面的开口斥责道:
“说的轻巧,这丁春秋在我大宋为祸甚烈,几次围剿之后,至今仍然逍遥法外,好几次就是你参与围剿的,难道不是你当初有意放纵?”
李逍见对方如此的不要脸原本就想着反呛回去,但是考虑了一下自己的使命还是忍着火气开口道:
“大人的话多少是妄言了吧,本使入大夏少说也有半年了,这半年之中皇城司围剿可有存进?丁春秋本就是狡诈,我大夏也想缉拿他,若是大宋有这个逆贼的相关消息还请告知本使也好让本使拿住他回去复命~”
“好大的口气~”
听到了李逍的话,皇城司的路堂主就是忍不住低低的吐槽了一句,李逍也是不恼就是虚指一弹,瞬间就是打落了他的发髻,一时间路堂主就是披头散发好不狼狈。
一众武林人士看的不甚分明,自然是以为还是李逍的绝技捏花指,本就是对皇城司不太满意的他们见状都是哈哈大笑起来,前来陪同的大宋官员也是感到万分丢人,只能在一旁尴尬的赔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