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民国的先生 > 第107章 起死回生(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郎中一脸严肃的的诊着躺在地上那个人的脉……

口中一阵阵叹息声,稍后他取出银针次第扎入人中、少商、隐白等七个穴位,竟暗合天空中的“北斗七星”。

“北斗七针”

金家老四攥着衣角,看着父亲枯瘦的指节捏着银针在患者面门游走,失声地叫了出来。

金老爹眯起眼睛,捻针的动作行云流水,苍老的嗓音裹着安抚:

“别急,这七针镇住了内邪。”

他抽出最后一根银针,转头冲一旁脸色灰白的老者笑道,“老哥,等会再服碗我开的气血双补方,保管把这趟鬼门关走出来的魂儿稳稳接住。”

只见患者原本青灰的面色逐渐泛起血色,喉间溢出几声虚弱咳嗽,守在床边的人们这才如梦初醒,齐刷刷的对金老爹道谢了起来。

躺在地上的老人缓缓转醒,虚弱地撑起身子。他看着围在四周惊魂未定的众人,嘴角浮起一抹笑意:“慌什么?我刚到阎王殿,阎王老爷翻了生死簿,说我阳寿未尽,特意派人送我回来咯!”

众人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下来,纷纷笑着贺喜:“菩萨保佑!老爷必定福寿绵长,百岁安康!”说话间,有人赶忙上前搀扶,有人端来热水,原本凝重的气氛里渐渐漫开劫后余生的暖意。

金老爹眉眼含笑,伸手轻拍身旁四儿的肩膀,语气温和道:“老四,快把我开好的药拿去给黄老爷子煎上。这药下肚,保管黄老哥能转危为安。”说完,他又低头仔细核对了一遍药方,眼神里满是笃定。

苗疆公主紧绷的肩头终于松弛下来,悬着的心落回实处,眉间的忧色化作一抹劫后余生的笑意。

她轻轻拍着胸口,半嗔半喜道:“黄老爷子,您这一出可把我吓得不轻!要是您真有个闪失,我这麻烦可就大了,爪哇岛,我可不敢再去了?我那些油井不是得泡汤了……”

黄老爷眯着眼,笑意爬上眼角的纹路,故意拖长语调打趣道:“哎哟,我的静娴姑奶奶!您能不能别总这么精打细算,满脑子都是生意经呀?”说罢,还夸张地摇了摇头,眼角眉梢尽是调侃的意味 。

黄老爷缓缓转头,眼含感激地望向金老爹,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感慨:“医生,多亏有你,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我这还有一摊子事没做呢?”

金老爹闻言,脸上笑意温和,连忙摆了摆手:“黄老弟,这救命的功劳我可不敢居。”他抬手指向不远处,只见苏俊正与私人医生谈论着什么?“真正把你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是他。”

黄老爷子目光狐疑地落在苏俊身上,正欲开口询问。金家老四见状,赶忙上前解释:

“黄老爷,您能捡回这条命,全靠我们先生用体外按压法施救!当时您呼吸骤停、脉搏全无,可把大伙儿都吓坏了。”

话音未落,黄老爷子便挣扎着要起身,苍白的手刚撑起半寸,便被金老爹笑着按住:“黄老弟,谢人的事不急于这一时!你现在最要紧的是养精蓄锐,等身子硬朗了,再好好道谢也不迟。”

话音落下,金老爹不动声色地开始下逐客令。不多时,众人便被他请出了小小得月楼那间雅致的包厢。

待闲杂人等悉数散去,黄老爷服下金老爹调配的汤药,在其搀扶下,缓步乘车离开了喧闹的酒楼。

朝着苗疆公主为黄老爷预备的小院走去,唯有廊下灯笼摇晃,映着黄老爷疲惫却安心的背影,缓缓隐入院落中沉沉睡去。

夜色渐浓,屋内烛火摇曳。苗疆公主正向苏俊详细汇报黄老爷子突发急症的来龙去脉,从病症初显到危在旦夕,每个细节都不曾遗漏。

听完汇报,苏俊神色凝重,沉声道:“必须尽快组建专业医院,此事刻不容缓。若再拖延,难保不会重蹈覆辙,到那时悔之晚矣。”

苗疆公主心有余悸地点点头,苦笑道:“可不是么,经历这次,往后碰上类似情况,我这心里都得打鼓。”

苏俊摩挲着下巴思索片刻,眼中忽然一亮:“我看,医院就选址在即将竣工的水库旁。那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气候温润,正是养病的好去处。”说罢,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期许。

暮色浸透汽车厢,苏俊靠在颠簸的座椅上,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脑中不断回闪黄老爷子急救时手忙脚乱的画面。

民国早期的医疗困局如同一把钝刀——没有磺胺抑菌,没有青霉素消炎,就连基础的医疗器械都简陋得令人心惊。

此刻他攥紧拳头,暗暗下了决心:必须尽快将医疗器械研发提上日程,哪怕只是改良笨重的x光机,优化原始的听诊器,或是设计更高效的消毒设备,都是亟待突破的缺口。

在这个连基础外科手术都充满风险的年代,这些创新不仅能搭建起生命的防线,更会成为叩开世界市场的鎏金钥匙。

车轮碾过磄石路的震颤,仿佛叩击着苏俊的心脏。

他掏出怀中钢笔,就着车厢里昏黄的光线下,在便签纸上匆匆勾画草图——改良x光机的折叠支架、可调节焦距的透视屏,还有能自动计时的曝光装置。

笔尖沙沙游走间,他忽然想起在云南府法国人的甘美医院所见的消毒器械,那些落后的器械,若是能结合“启思阁”工匠的手艺......

“姑爷,金家药铺到了。”

驾驶员的声音惊醒了沉思的苏俊。他将写满字迹的纸张仔细折好,推门下车时,夜风卷着街边馄饨摊的香气扑面而来。

远处药铺的幌子在风中摇晃,橱窗里陈列的铜制听诊器锈迹斑斑,这让他愈发笃定:得尽快让苗疆公主联系洋行买办,从德国进口合金钢原料;再高薪聘请留洋的机械工程师,在设立个秘密工坊。

月光爬上雕花窗棂时,苏俊仍伏在案前奋笔疾书。他列出的清单越来越长:除了x光机,还要研发带刻度的玻璃注射器、能恒温的手术器械消毒箱,甚至构想中的无影照明系统。

当墨迹在宣纸上晕开最后一笔,他望着窗外闪烁的星子轻笑出声——这个被战火与贫穷笼罩的时代,正需要这些钢铁与智慧铸成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