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卉,这里有照相馆,我们去拍个照吧?记录一下青春洋溢的自己。”
在路过一家照相馆时,宋云鹏停下了脚步。
冷卉转头望着橱窗上贴满的黑白相片,点了点头:“好!”
记录下青春靓丽的模样,或许二十年三十年后,再翻出老照片,也可以追忆一下。
三人转身进了照相馆。
“咔嚓、咔嚓——”
单人照,双人照,三人照,都来了一遍。
冷卉揉了揉快闪花的眼睛,跟照相师傅道了声谢,约好取相片的时间,三人便离开了照相馆。
外面实在太冷,第二站他们直接转战到了京城百货大楼。
相比室外,室内简直太舒服了。
“卉卉,看中哪件衣服跟我说啊,我今天带了钱票。”宋云鹏道。
冷卉摇了摇头:“不用,我有不少衣服,暂时不缺衣服穿。”
宋云鹏比她迟工作一年,工资没她高,票证自然也比她少。
他现在领的工资和票证,大概够自己花,冷卉若薅了他的羊毛,这小子接下半年只怕要清贫为伴了。
“那你想买啥?”
“随便逛逛,等会儿中午我请你们俩去吃烤鸭。”
这个年代,下馆子是很奢侈的事,普通人或许一年也不会下一次馆子,就算宋家这样的家庭,宋云鹏兄弟俩也不会轻易下馆子。
城里的粮食供给都是定量的,每人每月的份额卡得死死的。
若是拿着粮食下了馆子打牙祭,哪怕就一两回,接下来大半个月就得勒紧裤腰带,顿顿省着吃。
宋家不缺钱,可在“票证为王”的年代,手里没多余的粮票照样犯难。
一家人要想吃得饱,不饿肚子,只能悄悄去黑市花高价补购粮食,才能填补定量之外的缺口。
这也是为什么江书雪去了A市帮忙带孩子,还得拿着自己的定量过去的原因。
在A市,一大家子就靠冷卉和唐琳的工资和定量,那是万万不够吃的。
就这样,冷卉还会偶尔逛逛黑市,花高价补充下家里的物资。
......
大院,萧家小院。
夏向萍从娘家拜完年,裹着一身门外的寒气进了屋,没在一楼多耽搁,径直踩着木楼梯上了二楼。
打开卧室门时,萧耀华正斜倚在床头看书。
她眼珠一转,把手里的提包往五斗柜上一放,脚步轻快地走过去,笑着问道:“你今天没出去啊?莫不是在家里睡到现在还没起?”
萧耀华合上书,抬手重重揉了揉眉心,眉宇间凝着几分倦意,自嘲道:“我就是个劳碌命,闲不住。在家待了一天清闲,反倒待得头昏脑胀,浑身不得劲。”
说着,他便掀开被子下床,“今晚想吃啥?”
“在我姑家做客,吃了不少,晚上煮点清淡的吧,熬点粥或者煮点面条都行。”
萧耀华点了点头,打开房门往外走。
夏向萍想着要和他商量的事,赶紧追着他下了楼。
“今天我在姑家,见到了静静那丫头,是个贤惠能干的姑娘,和她妈一起做的饭菜太好吃了,害得中午吃撑了。”
萧耀华没吭声,在等着她的下文。
到了一楼,夫妻俩进了厨房。
夏向萍倚在门框上,望着萧耀华淘米煮粥,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开口问道:“小野那边是咋想的?他也老大不小了,和他差不多的同龄人,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他总不能为了和我们作对,一辈子不结婚吧?”
一辈子不结婚?
怎么可能!
那小子只要有这个苗头,萧耀华腿都打断他的。
夏向萍问:“你这两天联系到他了没有?问过他到底想找个啥样的姑娘?”
萧耀华将铁锅放在炉子上,打开炉子的通风口,让它慢慢熬着。
他擦了擦手,将抹布往灶台上一放,“那小子和我通话能有啥真话!让他回来,他回了我一句:没时间!”
夏向萍把早想好的打算说了出来,“要不这样,我把他的地址留给静静,让静静去和他联系?年轻人嘛,通过通信慢慢了解了,也就产生爱恋了。”
萧耀华微微一愣,抬脚走出厨房,“这能行吗?我和他通电话,说了要给他介绍对象的事,他不同意。说让我们别瞎操心,他自己的事自己会处理好,还说他已经有对象了。”
夏向萍心里咯噔一下,“这事靠谱不?要是他真有对象了,那我就不插手了,免得两边不讨好。”
主要是女方那边,万一相看了没相中,事情流露出去,对静静那姑娘的名声有损。
外人还以为那姑娘有多差,是个男的都看不上。
萧耀华紧皱着眉头,有些生气地说:“我咋知道靠不靠谱?你是知道的,那小子从小到大就没说过几句真话,和他聊天,那都是真真假假。”
假的占了百分之九十。
夏向萍心里不甘心,这个继子的姻缘牵连到别家,“那你的意思,这次他用的是缓兵之计?打着有对象的幌子,搪塞我们?”
“我看百分之九十是打的这个主意。”萧耀华叹了口气,提起这个儿子他是既觉得骄傲又丢人。
年纪轻轻就已经是营长,说出去没有朋友同事不羡慕的。
但一谈及婚事,他就觉得颜面尽失。
二十五六岁的人了,到现在还没对象,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个娶了媳妇忘了儿子的货。
专顾着二婚媳妇和孩子,把前妻生的孩子当根草。
“那现在咋办?”
夏向萍似乎没了主意。
她可是听说萧野和宋家的人走得比较近。
之所以,想早点定下他的婚事,就是不想萧野凭着宋家的关系,以后找到一个有实力的岳家,能在后面帮他撑腰。
总而言之,就是夏向萍不想萧家父子脱离他的掌控。
如果娘家能更深度的和萧家绑定在一起,她更乐意将之绑结实点,牢不可破最好。
萧耀华这些年从没与萧野交过心,更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和想法。
说实话,以他儿子现在的能力,他并不情愿儿子娶普通家庭的姑娘,对儿子的前途没一点帮忙,反而有可能是拖累。
但是,随着萧野年纪越来越大,到底想让他早点成家的想法占据了上风。
这一刻,他似乎忘了“宁缺勿滥”这个词。
有时,一时的凑合,是要用一辈子来偿还的。
? ?感谢书友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