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苏定方演义 > 第313章 任贤纳谏开言路,魏征直言犯龙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3章 任贤纳谏开言路,魏征直言犯龙颜

贞观元年的早朝,比往日多了几分凝重。太极殿内,烛火将文武百官的身影映在金砖地面上,鸦雀无声中,只有沙漏漏沙的“沙沙”声,衬得殿内愈发寂静。李世民端坐于御座之上,刚听完户部关于流民安置的奏报,正准备议及关中水利之事,阶下文官队列中,却突然有一人捧着奏折,大步走了出来。

是魏征。

他身着青色官袍,虽身形清瘦,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刚直。手中奏折捏得紧实,走到殿中站定后,不等礼官唱喏,便朗声道:“臣魏征,有本启奏!”声音洪亮如钟,撞得殿角铜铃微微颤动,也让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了他身上。

李世民微微颔首:“魏爱卿请讲。”

“陛下昨日驾临长安城外的皇家猎场,游猎半日,耽误了三桩政务——分别是陇右军粮调配、江南盐税改革,以及流民垦荒的敕令签发。”魏征的声音没有丝毫避讳,字字清晰,“臣以为,此举不可!”

御座上的李世民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昨日游猎,原是他因连日处理朝政疲惫,想借围猎放松片刻,且已提前将紧要事务托付给房玄龄,却没想到竟被魏征当众点破。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御座扶手,语气带着几分冷意:“不过半日游猎,魏爱卿未免太过小题大做。”

“陛下此言差矣!”魏征不仅没有退下,反而上前一步,将奏折高举过顶,青袍下摆因动作扬起细小的弧度,“陛下登基未久,天下未定,流民尚在嗷嗷待哺,边关仍有战事隐患。此时当以国事为重,片刻不敢懈怠。游猎虽小,却会让百官效仿——今日陛下因游猎误事,明日便有大臣因宴饮旷职,长此以往,朝堂风气渐生怠惰,大唐根基何以稳固?”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殿内众人心上。文官们纷纷垂首,武将队列中,英国公武士彟终于按捺不住,出列呵斥:“魏大人怎敢如此说话!陛下乃九五之尊,偶有休憩,亦是人之常情,你怎能当众指责,如此无礼!”

“臣并非无礼,而是尽忠!”魏征梗着脖子,目光直视御座上的李世民,没有半分退缩,“臣受陛下重用,官拜谏议大夫,职责便是匡正君过、直言进谏。若因怕触怒陛下而隐匿不言,便是负了陛下的信任,负了大唐的百姓!”他声音愈发铿锵,“今日臣即便因此获罪,也必当言尽于此!”

殿内彻底安静下来,连沙漏的声音都仿佛清晰了几分。李世民坐在御座上,望着阶下那道执着的身影,心中既有怒火,又有几分复杂——他深知魏征所言非虚,却又难忍被当众驳斥的难堪。最终,他只挥了挥手,声音带着几分疲惫:“朕知道了,退朝。”

退朝后,李世民没有回御书房,而是带着几名内侍,在御花园中踱步。秋风吹过,将满树梧桐叶吹得簌簌落下,落在他的肩头,他也浑然不觉。“这魏征,简直是当众羞辱朕!”他终于忍不住,将心中的怒火发泄出来,手掌重重拍在身旁的石桌上,“朕念他有才,破格重用,他倒好,得寸进尺,连朕的行踪都要管!”

内侍们吓得不敢出声,只能垂首侍立。就在此时,远处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长孙无垢捧着一个茶盘,快步走了过来。她今日穿了一身浅紫色常服,没有佩戴过多饰物,显得格外素雅。见李世民脸色铁青,她便知道定是早朝之事让他动了气,遂将茶盘递到内侍手中,亲自上前,轻声道:“陛下息怒,仔细伤了身子。”

李世民见是她,怒火稍稍压下几分,却仍带着怨气:“你可知魏征今日在殿上如何对朕?简直是目无君上!”

“臣妾听说了。”长孙无垢接过内侍递来的茶盏,双手捧到李世民面前,“不过臣妾倒觉得,魏征此举,并非目无君上,反而是把陛下当作了明主。”

李世民接过茶盏,却没有喝,只是皱着眉看向她:“哦?此话怎讲?”

“臣妾曾听宫人说,魏征当年随李密降唐,在东宫任职时,便因屡次直言进谏,触怒了前太子,故而一直被冷落。”长孙无垢缓缓道来,语气平和,“他如今肯冒死进言,正是认定陛下能容直言、能纳忠谏。若陛下是昏庸之君,他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如此行事。”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御花园角落那丛翠竹上:“陛下还记得隋炀帝国破家亡的教训吗?当年隋炀帝刚愎自用,听不进半句逆耳之言,大臣们要么阿谀奉承,要么缄口不言,最终朝政腐败,百姓揭竿而起。魏征的话虽逆耳,却如良药,能治陛下的懈怠之症;他的刚直,更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朝堂的不足。”

长孙无垢看着李世民的眼睛,语气诚恳:“陛下若能容下魏征这等直臣,天下贤才便会知道,陛下是真心求治、真心纳谏,届时自会接踵而至,为大唐效力。这‘任贤纳谏’的名声传出去,比任何严刑峻法,都更能稳固江山。”

李世民捧着茶盏,指尖感受到茶水的温热,热气模糊了视线。他沉默良久,想起昨日游猎时,确有内侍提醒过他,尚有政务未处理,却被他搁置一旁;又想起登基时许下的“让百姓安康”的誓言,心中的怒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愧疚与清醒。他抬手喝了一口茶,茶水的清香在口中蔓延,也让他彻底冷静下来。

次日早朝,太极殿内的气氛依旧有些紧张,百官都暗自揣测,陛下今日是否会处置魏征。没想到,李世民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扫过阶下,首先便看向了魏征所在的位置。

“昨日早朝,魏爱卿直言进谏,指出朕的过失,朕彻夜反思,深以为然。”李世民的声音沉稳有力,传遍殿内每一个角落,“魏爱卿直言不讳,不畏君威,只为大唐江山、只为天下百姓,此乃朕之幸,更是大唐之幸!”

话音刚落,他便当众宣布:“即日起,朕每逢欲出游猎或休憩,必先与宰相及谏官议事,确保不因私事耽误政务。另,赏赐魏征绸缎百匹、黄金五十两,以嘉奖其忠直!”

魏征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快步出列,双膝跪地,叩首道:“臣谢陛下!陛下能纳忠言,实乃大唐百姓之福!”他叩首时,眼角余光不经意间瞥见御座上的天子——李世民正朝他温和颔首,眼神中没有半分昨日的怒意,只有对贤臣的认可与期许。

殿内的百官也松了口气,看向魏征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敬佩。阳光透过殿外的窗棂,洒在金砖地面上,映得整个大殿暖意融融。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贞观年间的“任贤纳谏”,并非一句空话,而是从天子到臣子,共同践行的治国之道——而这,正是大唐盛世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