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 > 胜平阴晋围临淄,挟晋君范诛栾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胜平阴晋围临淄,挟晋君范诛栾氏

\"哎呀这晋军怎么如此凶猛啊,太可怕了,早知道不惹晋国了,寡人甚是后悔啊!”

齐侯环一边叫苦一边收拾行李。

“这临淄也不能待下去了,向东突围,去莱地避避风头吧。”

实际上在晋元帅中行偃率领晋、宋、郑、鲁、卫、曹、莒、邾、滕、薛、杞、郳十二国联军攻齐时,他就已经慌了。

但是话都已经放出去了,不得不硬着眉头上。

两军战于平阴时,晋人又说鲁、莒要率一千乘从后方抄家。

他实在是害怕极了,家都被抄了,跑路都没地方跑。

而且他无论白天看还是晚上看,联军那边都是灰尘飘扬。

平阴附近都是晋军的旗帜,满山都是敌军啊。

连鲁、莒都随便随便能拉出千乘,联军加起来怕是要有万乘了,这还打个屁啊!

他越想腿就越不受大脑控制,还是早点跑路为好,不然晚了连跑的机会都没有。

于是连招呼都不打,抛下齐军,私自跑路。

“不想了不想了,再不突围说不定没机会了。”临淄城外的火烧声与晋军的耀武声把他从回忆中给拉了回来了。

他把行李装在了马车上,频繁催促车夫和卫队加快进度。

“你们快点给我跟上。你!开快点!”

“公父啊!您不能跑啊。”齐太子光看到齐侯环的车驾,连忙带人把车拦下。

“晏婴说您本来就没有什么勇气,听到了晋人的谣言后,肯定会弃守平阴。“

”儿臣本来还不信,没想到您现在居然连临淄都不守了。”

“公父!诸侯联军都在城外劫掠,没有尽力攻城,相信很快就会退去。”

“而且您是一国之君,您都要带头逃跑了,国人们哪还有心思守城啊!”

\"晏婴,是哪根葱?还敢置喙寡人?”齐侯环有些不耐烦,毕竟他现在满心思在跑路上。

“晏婴就是晏弱的儿子啊,去年他父亲去世,他已经继任晏弱的上大夫了。”

晏弱,是宋穆公的曾孙,因为一些原因来到齐国,因灭莱功绩受封。

“哦!是晏家那个年轻人啊,寡人想起来了。”

“一乳臭未干的小子懂个屁,夸他几句就上房揭瓦,真以为自己可以指点江山了。“

”寡人这是与晋国做持久斗争,保存有生力量,他懂吗?”

齐侯环硬着头皮说道,毕竟这脸还是要的。他继续催促车夫快开车。

“你!”

太子光见齐侯环根本还是不听劝,继续催促车夫快开车。

直接急了,拔剑砍断了马车的缰绳,随后跪倒在地。

“您不能走!”

齐侯环见自己被围的结结实实,没了办法,只好继续呆在临淄。

由于晋元帅中行偃病重,果然联军并没有继续进攻临淄。

而是在临淄附近大肆劫掠了一番后,逼迫齐国求和,扬长而去。

不久后中行偃在撤军途中去世,范匄继任元帅。

“哎呀,这齐国简直比我楚国还惨啊!”

楚成王本来心情挺不好的,现在一比烂,这心情都好了不少。

“我楚国只是被晋军打到方城,这齐国直接国都都被围了。”

“可惜齐侯不在啊,不然看到这一幕,怕是要气的吐血。”

“唉,就差一点啊!没有攻破临淄。”晋悼公叹气道。

“就差一点?你小子野心可真大啊!”

为什么齐、秦是次强,而宋郑不是,就是因为这两国有足够的实力将晋楚抵挡在国都前。

不过这次确实就差点,齐都就被攻破了。”

\"算了算了,只要齐侯能吃瘪,寡人就开心哈哈!”

反正晋人就算再强,也没有能力攻进郢都,他也不用白操这个心思。

让他更乐的还在后面。

在联军退兵后。齐侯环因为记恨当初太子光在战时类似逼宫的行为。

加上听了宠妃戎子的枕边风,他把太子光流放去了莱地,立幼子公子牙为太子。

结果在齐侯环病重时,崔杼偷偷接应太子光回临淄,直接发动政变,把戎子的尸体放在朝堂上示众。

不久后齐侯环病死,太子光即位,崔杼成为齐国正卿。

“梅开二度梅开二度啊!当初齐侯病死时,他儿子在那作乱,现在他的后代又复刻了一波!哈哈。”楚成王乐开花了。

“系统,快把齐侯叫回来啊,寡人要好好嘲讽他!”楚成王对系统说道。

“没啥,后面还有更乐的,到时候你再把他叫回来,一并嘲讽。”

“哦?那寡人就拭目以待了!”楚成王已经迫不及待了。

齐侯光即位后,表面上重新归顺晋国,参加了晋国举行的澶渊会盟。

实际上积蓄力量,磨刀霍霍,等待机会,以报当年临淄被围之仇。

他熬啊熬,终于给他熬到了机会。

晋国爆发了栾氏之乱。

当初为了笼络栾氏,范匄把女儿范祁嫁给了栾黡。

在迁延之役时,因为栾黡的唱反调,伐秦之举最后无果而终。

栾黡的弟弟栾鍼(qian2)和范匄之子范鞅私下出兵,进攻秦国,结果打了个大败仗。

栾鍼(qian2)死了,范鞅却逃了回来,这引起栾黡的十分不满,认为是范鞅害死了他弟弟。

在栾黡的逼迫下,范匄只好驱逐了范鞅,范鞅投奔了秦国。

两家就这么从亲家变成了仇家。

秦伯石收留了范鞅,询问他晋国的卿大夫哪家会先亡。

范鞅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栾家,什么当初栾书有德,栾黡骄横,但栾书的德行还会庇护他。

等到其子栾盈的时候,栾盈来不及施德,国人会把对栾黡的仇恨发泄到他身上,栾氏就这样灭亡了。

范鞅虽然也跟个预言家一样讲的头头是道,但这实际上不是他的预言,而是他的作战计划。

秦伯石自然是听懂了他的意思,于是帮助他回到晋国,煽动晋国内斗。

“当初看在我的面子上,栾黡和范鞅勉强握手言和了,果然是面和心不和!”晋悼公叹气道,这颗炸弹他并不是没有察觉。

他如果还活着的话,怕是会直接提拔赵武为元帅。

通过压制范匄,来继续限制栾、范之间的摩擦。

可惜,万事没有如果。

栾祁也是当年郑国祭仲的女儿,人尽可夫的理论的继承者。

丈夫哪有父亲重要,大不了再嫁一个就是了,何况丈夫已经死了。

于是栾黡死后不久,她直接和栾氏的家臣通奸了。

她和情夫一起私吞栾氏家产,结果被儿子栾盈知晓了。

这回好了,儿子哪有情夫重要,大不了和情夫再生一个。

她直接诬告儿子说要对范氏不利,范鞅也趁机展开他的计划,附和妹妹,一起向范匄诬告栾盈。

范匄本就因为旧仇,对栾盈很是忌惮,加上女儿儿子的挑拨,决定先下手为强。

宣布栾盈要作乱谋反,驱逐栾氏家族,并召集诸侯会盟,勒令列国不得接受栾氏家族。

“啊!真的是无语啊!这真的是亲妈吗?”郑庄公也是看傻眼了,直接勾起了他不美好的回忆。

“我本以为我妈是世界上最坏的母亲了。”

“没想到这个栾祁,居然为了情夫不要儿子,简直是禽兽不如!“直接把他给看气起来了。

“你妈不是坏,只是偏心而已。”系统笑道。

“在我这我妈就是坏,我就不懂了。我哪点比不上叔段了?“

”她就从来没有正眼看过我一眼。”哪怕是已经过去了这么久的时间,郑庄公还是十分不满。

“系统,你们有没有系统三号,搞个夫人群什么的。”郑庄公问道。

“你要干嘛?”系统问道。

“我要去质问她,为什么对我这么坏!”

“啊啊啊!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子对我!”

被齐侯光收留的栾盈一直处于崩溃的状态,如痴如狂。

“我一定要找母亲问清楚!”

范氏其他人对他去出手他也是认了,但是范祁这样子对他完全无法接受。

“栾卿啊,肯定不是你的错!不过这其中的缘由,只能你自己去找了。”齐侯光安慰道。

“不过寡人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资助你回到晋国。”

“到时候寡人带着崔卿和晏卿,亲领齐军,从外协助你。”

栾盈虽然不想引外兵对抗自己的母国,但是既然范氏如此对待于他,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栾盈在齐侯光的帮助下,成功回到晋国后,聚集了一帮旧部,发动了叛乱,攻打范匄。

齐侯光趁机攻克卫国,卫国到现在还是孙氏的天下,孙氏还驱逐了卫侯衎,使其出奔齐国。

齐侯光准备在对晋战役胜利后,就把卫侯衎送回国,让卫国倒向他齐国。

齐侯光攻克卫国后,继续西进,由于路途实在遥远,走了好几个月都还没走到。

“国君啊!我看我们还是撤退吧,现在我们德行不足。“

”凭一时之勇进攻诸侯盟主,如果没成功还好,要是成功了怕是会招致祸端啊!”

晏婴直接打起了退堂鼓,劝道。

“是啊国君!晏卿说的对啊!我们齐国是小国,趁着大国内乱进攻大国,等大国缓过回来怕是没有什么好下场。”崔杼也跟着附和道。

齐侯光自然不肯放过这又一次千载难逢,复兴霸业的机会,他根本一个字都听不进去。

一路攻破朝歌,越过太行山,进入河东地区,还把晋军士兵筑成了京观。

结果还没到晋国都城,就听说栾盈已经在曲沃兵败。

原来是范匄玩了一波计谋,他穿了女装混入了宫中。

见到了晋侯彪,逼迫晋侯彪下诏命令诸卿讨伐栾盈。

现任魏氏族长魏舒本来准备发兵帮助栾盈,但因为晋侯彪的命令以及范鞅的阻拦而作罢。

栾盈因为孤立无援,齐军又迟迟不来,最后战败。

“得!你以前天天玩挟天子以令诸侯。”

”现在你们晋国的卿士也有学有样,开始玩挟国君以令诸卿了。”

楚庄王看着面色不好,一直不说话的晋悼公,笑道。

“这波叫啥,风水轮流转啊!”

“我看你儿子不如你远矣!“

”接下来你只能指望赵武、韩起、魏舒这些你扶持起来的人忠不忠诚于你了。”

“我相信他们不会辜负我。”晋悼公默默回道。

“就算他们不会,他们的后代呢?看你们晋国卿士内卷兼并的厉害。”

“大卿士本来一大堆的,现在栾氏败亡,只剩下六家了。”

楚庄王既有些幸灾乐祸,又有些后怕之感。

幸亏他楚国搞了公子政治,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人才流失就流失吧,当不了霸主就当不了吧,至少权力还在君主上。

因为栾盈战败,齐侯光跑了这么远的路,算是白跑了。

他只好选择撤退,撤退半路还被赶来的邯郸氏(赵穿后代)揍了一顿,简直是亏到姥姥家了。

次年,果然如晏婴所料,祸端果然来了。

晋国召集诸侯联军,准备讨伐齐国,结果还未出动,齐国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崔杼弑其君。

pS:周灵王二十四年的主要诸侯:晋平公、楚康王、齐景公、秦景公、宋平公、卫殇公、鲁襄公、郑简公、吴王诸樊

霸主:晋

次强:楚、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