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有,绝对没有,好赖都是娘子先看。”

奋斗在吃瓜第一线的城阳,笑的嘴角都合不拢,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放弃舞给她兄长看。

“那为什么不能是阿兄看完那些人眼睛疼的东西,你改好了,再舞给我看呢?”

杜荷很无语,他实在不懂城阳一个公主,怎么这么喜欢调侃人,也不知道跟谁……

大脑的思绪戛然而止,城阳这方面跟宫里头那位可太像了,宫里头那位出了名的爱开玩笑,喜欢整蛊大臣。

“娘子,殿下公务繁忙,我怎么好什么都劳烦他?”

“切~”城阳似笑非笑看着杜荷:“所以,不管怎么说,我阿兄只能看最好的,是不是,驸马?”

纠缠了这么久,杜荷登基听明白了,他越是解释,这话越是说不清,遂道:“娘子,这太子殿下是未来新君,我在太子殿下那里得脸,公主出门脸上也好看不是?

我知道,公主生在天家,是天之骄女,光彩夺目,令人不敢直视,绝不需要夫家的门面装点,可这世间的女子,谁不盼着自家夫君扶摇直上呢?”

城阳抚掌,看着杜荷眼底全是笑意:“我说荷荷,那房遗爱要是有你一半会讨人喜欢,高阳也能同他相处的很好。”

“房相位高权重,他家的公子有自己的骄傲。”

“房谋杜断,公爹难道就比房相差?”

杜荷笑着捧了一盏茶给城阳,侃侃而谈:“我父亲与房相齐名,可他老人家年纪轻轻的就去了。我很小的时候,我阿兄就告诉我,父亲的荣耀可以保我们在贞观一朝安享富贵荣华。”

“我那四兄身边的人以及他拥有的东西,可以说是另一个天策府。我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可在我看来,父亲他一开始是真的想废掉我阿兄。

二郎,难道你看不出来?我记得你投靠我阿兄的时候,我四兄仍然得势,父亲的心仍然偏向四兄。公爹是参加过玄武门的,还是主要的谋士,是玄武门的首功。

废太子一家的下场,你不是不知道。我那个四兄,他可没有我父亲的心胸,可以吸纳政敌,为自己所用。你投靠我阿兄,我阿兄被废之日,就是人头落地之时。”

杜荷请点点头,握着城阳的手:“我知道,从我决定入东宫辅佐殿下的那一日起,就做好了被枭首示众的准备。”

“大兄身为杜家的家主,他也允许你这样做?”

杜荷道:“我阿兄是个很好的人,他对我一向宽容,在我入东宫这个问题上,他的想法是:我成了从龙之臣,他与有荣焉。我成了败军之将,他愿赌服输。”

“你为什么对我阿兄这样死心塌地?”

“我不知道,从我第一次跟殿下相见,我就认定了他,我努力的念书,学习经史典籍,也是为了将来跟随在他身边。

如今的殿下好,我愿意跟着他,就算殿下没能扛过前魏王的攻势,他不好了,我也愿意跟着他。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可我想,我算不上士,我就不侮辱‘士’了,娘子只当我是个赌徒,看对了眼就直接下注,生死不计。”

“那你看到我阿兄的第一眼,觉得我阿兄最出色的是什么?”

杜荷回忆起往昔,笑着回答:“一个人第一眼认知,是气度。我第一眼看到殿下的时候,他一袭紫色棉袍,剑眉修长,丹凤眼微微上扬,不怒而含威,通身气派逼人,恍若贬谪下凡的仙人。”

“听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你对我阿兄,叫见色起意。”

杜荷:……

“娘子,我说的是正经话,你就别同我打趣了。”

说正事,城阳也正色起来:“二郎,你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可想过我?”

“想过,索性娘子的身份摆在这里,真有那一日,我和太子所谋之事,娘子什么都不知道。娘子是皇后殿下所生,为陛下爱女,只要娘子不知道这些事情,必定牵扯不到娘子。

我伏法之后,时过境迁,陛下肯定会给娘子择婿,娘子只需要遵从陛下的意思,忘了我这个逆贼,欢欢喜喜的嫁人生子,仍然是和和美美的一生。”

城阳捧起杜荷的脸,语气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幽怨:“我也是这么想的,从襄城阿姊开始,我的姐姐们都嫁入了朝廷大臣家里,我就知道,公主的宿命就是联姻,巩固皇家和世家大族之间的联系。

在这一块儿,我和长乐阿姊还比较幸运,至少父亲再给我们姊妹二人挑选驸马的时候,利益权衡之中还带了几分情义,驸马的心思且不论,至少不是房遗爱之辈。

其实,我知道生在李家且生在父亲膝下,已经是我莫大的幸运,我若只是宗室女,那么我很可能就是第二个弘化公主,或者文成公主。”

说到这里,城阳忍不住冷笑:“打不过求和要公主和亲,打赢了安抚也要公主和亲。”

杜荷道:“娘子,大唐的强大毫无疑问,可战争一打响,流水的银钱出去,打个水漂就没了,大唐四境之内水旱洪涝,年年都有,只是说没有严重到威胁朝廷统治,在四夷问题上,能用和亲解决的,就尽量避免动武。”

“你们男人总是这样说,一句话就把我们送到异族手里。”

“娘子,陛下曾经下令收天下骸骨,那其中有打天下的人,也有抗击突厥等外来侵略的人。我生在权贵之家,不需要我去冲锋陷阵,可大多数壮年男子,他们不仅要为朝廷冲锋陷阵,还要拖着残躯回来耕种,为朝廷上税。

一场和亲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刀兵相向。仗打赢了,遍地的尸骸,那些荒芜的土地谁来耕种,无人耕种,谁来为朝廷上税?朝廷没有税收,这个朝廷还能持续下去吗?”

============

关于和亲问题,大多数人其实比较理想化的,觉得国家强大了,不服就直接打一顿,很多人吐槽汉唐的和亲,赢了和亲,输了还要和亲,这里分析一下,汉唐为什么有这个政策。

打仗是一个非常耗费财力和物力的问题,现在网上有一句调侃,也是现实吐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现在的生产力尚且支撑不住天天打仗,何况是汉唐时期农业社会的生产力。

耕地机一天耕种多少土地?一个人一头牛一天耕种多少土地?现代高产作物的亩产是多少?古代没有高川作物,汉唐连玉米、红薯这些高产粮食都没有。

现代收税上不来,真理跟你说话,所以国家对那些集团说罚就罚,古代那些门阀大族和士绅官僚,土地连田阡陌,家丁护院几百上千,有几个是给你安分上税的?

你是多大的国力,支持你一言不合就开战?

有人可能说大漂亮,从美武帝新政之后,就是以战养战,但大家忽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漂亮的军事实力,对五常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碾压性。封建王朝的皇帝对封建地主,不存在这种碾压性。

五几年的半岛战争,给大漂亮的教训就是,不要跟五常正面对上。后几十年战争,大漂亮亲自下场收拾的那些,都是五常以下的国家,闪电速度结束战斗。

除了物力和财力,最后就是人力,古代战争就是人海战争,“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是开玩笑的,那是古人血泪的教训。能上战场去冲锋的人,以流民、饥民、自耕农为主,这些人都打完了,战争就算赢了,谁去垦荒耕地?

封建王朝主要税收源于农业,没有人口进行耕织活动,皇帝能在皇位上坐的稳当吗?现在国家为啥催生,作为一个国家,青壮年人口不断下降,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变少了,国家不慌才怪。

这还没算战后恢复工作,年年都有的水旱洪涝,需要朝廷赈灾。

很多人就会说明朝不和亲,但大多数人只顾着喊口号,没有去分析汉唐明敌人的特点,相对于汉唐,明朝的敌人上了一个档次的。

汉唐面对的匈奴、乌桓、突厥、回鹘等,都没有建立自上而下的治理架构,说白了就是一个部落联盟,脑子里没有国家的概念,所以五胡乱华那样惨烈,最后汉民族还是打回去。

但是元清统治加起来才三百多年,近代中国人连汉人衣冠都忘干净了,两千年前后,第一位穿着汉服上街的人,还被说是樱花或者泡菜。

明朝面对的敌人,瓦剌是蒙元古残部,后金不用我介绍,这两个都是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大一统政权的,人家有自己的治理架构,有自己的文化,追求是入主中原,不是那种抢完了就跑的游牧民族,和亲是没有用的,只能硬着头皮打。

唐代和亲,为啥不跟高句丽和亲,因为知道,这就不是一个可以用一场亲事稳住的狠角色,必须要付出伤亡,彻底摁死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