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 > 第158章 帝俊败退走,轩辕掌天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8章 帝俊败退走,轩辕掌天庭

五色光芒冲霄而起,破开李耳所布天地之势。

李耳抚须大笑:“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

其气势忽成虚无,如轻烟般无从捉摸,令孔丘难以立足。

孔丘蹙眉深思,猛然吐气开声:“天地有正气,充盈四海;山川河岳,星辰日月,浩然长存。”

“此气雄浑,千秋凛然。

日月虽耀,生死何惧?地维赖此而固,天柱凭此而尊,纲常依此而立,道义以此为基。”

“轰隆!”

世间猛然剧颤,李耳色变之际,强横之力铺天盖地而来,无可抗拒。

此乃孔丘所谓浩然正气。

李耳欲取金刚镯御敌,却顿住脚步,摇头转身,破界飞升,入得仙界。

孔丘不加阻拦,于半空盘膝而坐,似有所悟。

浩然正气环绕其身,使其圣洁不可侵扰。

见此景象,诸方强者无不瞠目。

孔丘、李耳之名,早已传遍天下。

孔丘与李耳论道之争,实则孔宣与老子之战。

然而李耳竟败于孔宣,选择飞升的仙界?

这岂非意味着孔宣胜过了老子?凤族有林扬已是无敌,如今孔宣也这般厉害,连老子都无法匹敌?

暂且不论旁人如何反应,李耳已从人间界飞升至地仙界,现身东胜神州。

李耳环视四周,神色平静,全无被孔丘逼迫飞升的窘态。

实际上,李耳并非毫无胜算,只是觉得并无必要。

李耳坐定后,缓缓开口,诵念《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声音回荡三界,无论众生正在做什么,都听到了他的吟诵。

瞬间,众生仿若触及大道,道无处不在。

李耳身上的道韵愈发浓郁,与天地共鸣。

“轰隆隆!”

天道似有感应,雷鸣阵阵,异象频现。

诸位强者惊愕不已。

刚因李耳败北而震惊,此刻又为他立教之举而震撼。

李耳诵完《道德经》,猛然抬头高呼:“天地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教,成!”

天**动,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浩瀚天威弥漫。

这是天道降下的雷劫,若能度过,则道教得以确立,吸纳天地气运。

反之,则立教失败。

“轰!”

天雷骤降,却被李耳轻挥衣袖间化解于无形。

尽管仅是他分出的魂魄,实力却丝毫不减。

区区雷电,不过是开篇的小试牛刀罢了。

随后,天雷愈发密集,愈发狂暴,李耳亦逐渐收敛起从容之态,取出金刚镯,将那倾泻而下的雷劫尽数收摄其中,消弭于无痕,尽显化胡功德之宝的神威。

直至雷劫散去,天地气机流转,无数福泽汇聚,道教由此诞生。

天下强者无不震惊,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幕,尤其对李耳一人掌控两大教派——人教与道教之事感到难以理解。

然而,李耳并未多加理会,创立道教后,瞥了一眼人间,随即化作一道赤光,直奔三十三天外的玄都天而去。

人间依旧,孔丘盘坐虚空中,浩然正气环绕周身。

他的气息愈加深邃,直至某日,双眸骤然睁开,仿若日月星辰齐放光芒。

“轰!”

人间震颤,三界随之动荡。

孔丘的身影如浩瀚星河般席卷天地,缓缓站起,目光深远,似岁月轮回。

孔丘低沉说道:“阴阳交替,此乃大道。

承袭大道者必为善,成就大道者需有本性。”

“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君子团结而不同流合污,小人结党而不孤立。”

“攻破异端邪说,实为祸根。”

“富贵为世人所向往,不依正道所得,不可取;贫贱为人所厌弃,非正道所得,亦不能舍。”

“未曾见真正爱好仁德之人,厌恶不仁者,爱好仁者无法再提升,厌恶不仁者方能成为仁者,不让不仁之事沾染自身。”

“清晨悟道,黄昏赴死亦无憾。”

言毕,孔丘仰天长啸:“儒教,成矣!”

“轰隆!”

忽然间,天**动,天道咆哮,高空中乌云迅速集结,雷电在其中孕育,无边的威压四散弥漫。

正如李耳创立道教引来天劫一般,孔丘建立儒教也引发了类似的劫难。

只要渡过这场劫难,儒教便可正式确立。

“轰!”

第一道雷电劈下,尚未触及孔丘,就被其周身环绕的浩然正气化解。

越来越多的雷电接连而至,威力愈发强大。

就在仅凭这些自然汇聚的浩然正气已难以支撑之际,

孔丘终于抬起头,语气深沉地说:“今日我创立儒教,也应同时建立儒道。”

“轰!”

孔丘话音刚落,整个三界为之震撼,所有人无不震惊。

毕竟,仅仅创立儒教已经足够令人费解,如今他又宣称要创立儒道?

何谓儒道?就如同如今天地间的仙道、神道与佛道一样。

这是一种全新的修炼体系。

这怎么可能?

然而,在三十三天之外的玄都天中,老子对此并不感到意外,而是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早在人间界与孔丘对决时,看到孔丘召唤浩然正气,他就有所预感。

当然,即便有了心理准备,老子心中依旧震撼。

毕竟,开辟另一条大道绝非易事。

更何况孔宣证道还不到多久?

难道他的悟性真的如此超凡?

甚至超越了林扬?

老子不禁将目光投向林扬,认为儒道的出现或许不仅归功于孔丘或孔宣,林扬想必也参与其中。

实际上,老子的推测是准确的。

尽管林扬并未参与百家争鸣,但他梦中悟道,同样可以施展手段,引导孔丘领悟儒道,这对他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

就在孔丘开口宣布要创立儒道的瞬间,

他头顶上的天劫似乎变得更加猛烈,威力陡增。

然而,孔丘神情自若,继续说道:“儒道,乃人类所需,存在于天地之间,存在于人心之中。”

“儒道,滋养浩然正气,浩然者,乃天地之正也!”

“因此: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山川河流,上则为日月星辰,于人则为浩然,充盈天地之间……”

一圈圈浩然正气围绕着孔丘周身剧烈波动,轰然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