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化二年夏,南京工器总院的盛夏,蝉鸣声中透着异样的紧张。太上皇朱载垕躺在「声纹滤铅舱」内,七炼渗碳钢舱体的工禾纹锚链间,铜制声波振膜正发出黄钟律十二转的轰鸣。赵小乙转动齿轮旋钮,舱底的咖啡渣炭滤层随振动泛起涟漪,铅检测纸上渐渐析出灰黑色斑点——那是铅毒与声波共振后沉降的痕迹。
「陛下,第三层炭滤层已吸附铅粉,」赵小乙举起检测纸,斑点分布恰如钟鼓楼的斗拱纹路,「黄钟律九转的声波果然能震散血铅。」太上皇感受着舱体的低频震颤,想起《工器拾遗·医疗篇》的批注:「铅毒喜静恶动,可借金石之音振而排之。」他抬起手,腕间的验铅镯(内嵌磁石与炭粉)与舱内振膜产生共鸣,臂上的铅斑在蒸汽灯映照下淡若烟霞。
陈懋递来温热的「驱铅四物汤」:「按巧太妃秘方,以咖啡渣炭佐以南洋犀角,」他望着太上皇手臂上随声波跳动的青筋,「但这般连续三日振脉,怕是连铜铸铁打的身子骨也受不住。」太上皇轻笑:「当年在宝船残骸中清理铅晶,我用皂角水浸手七日,如今有这振膜相助,已是天大的造化。」
治疗第三日,南洋信鸽送来急报:苏门答腊的橡胶林遭虫灾,滤铅层原料告急。景王从神户港快马递来东瀛火山灰鞣制的「改良橡胶」:「混以东瀛的松脂,韧度不输原生橡胶。」德王则遣人送来北美红河畔的「磁石砂」:「此砂经地脉磁化,可增强炭滤层的吸附力。」
赵小乙将火山灰橡胶与磁石砂嵌入滤层,新制的「混纺滤铅板」竟使排毒效率提升近倍。太上皇隔着舱壁叩击滤板,听其发出「嗡嗡」共鸣:「这让我想起郑和船队的水密隔舱——当年用鱼胶混石灰补缝,如今用橡胶混磁砂滤铅,匠人之道,不过是见招拆招。」
第七日,滤铅舱的铜制安全阀突然爆裂,蒸汽喷出散落的零件。徐光启捧着《地脉振动考》闯入:「陛下,连续七日的黄钟律振脉,已扰动了钟山龙脉的地磁!」监测铜盘上,代表地脉的水银柱正与舱体振动频率同步起伏,恰似呼应着太上皇体内的血脉搏动。
「铅毒沉积处,正是血脉与地脉相通之处,」太上皇扶着舱壁起身,靴底的铅粉与地面的磁石砂相吸,「当年巧太妃说『人乃地脉之镜』,如今方知铅毒如镜上尘埃,振脉除尘时,难免惊动镜中天地。」他下令暂停治疗,却发现铅斑消退越多,越能感知远处钟鼓楼的次声波震颤,宛如体内藏了一架无形的地脉听瓮。
经工器监众匠作合议,推出「振脉养身」方案:
1. 定期声疗:每月以黄钟律振脉三次,辅以驱铅汤药,维持血铅在「可感而不伤」之境。
2. 磁石驯化:佩戴「地脉磁镯」(内藏郑和宝船锚链碎末与磁石),以地磁之力引导铅毒聚于体外。
3. 宗室协查:景王在神户港设「地脉验铅所」,德王于北美建「磁砂滤铅坊」,以各地磁脉特性辅助排毒。
当太上皇戴着「地脉磁镯」步出舱室,验铅镯的磁针偏转角度虽仍逾矩,却与南京钟鼓楼的地磁指针形成微妙呼应。他望着腕间铅斑,忽然想起巧太妃临终前塞给他的炭包:「铅毒不是仇敌,是匠人走进矿脉的通行证。」此刻方悟,所谓铅斑,原是人与地脉相认的胎记。
太上皇的「振脉疗法」催生新行当「声纹医师」,赵小乙改良的「磁砂滤铅罐」成为工坊标配。神户港与北美工坊的磁脉数据通过信鸽与蒸汽船汇总南京,地震预警虽仍需时日,却首度实现跨洲地脉异动「七日知会」。然争议不息:钦天监弹劾「以人力扰地脉」,黑十字会则造谣「明室以铅毒饲匠人」。
深夜,太上皇登上工器总院的钟楼。地脉磁镯与楼顶的铜制风向标共振,他看见自己的铅斑在月光下与钟体的工禾纹阴影重叠,宛如一幅活的《坤舆万国全图》——那不是病痛的印记,而是匠人以血肉之躯绘制的工器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