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十国风华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秋税事宜(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六章 秋税事宜(续)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声。

这句诗恰如其分地勾勒出清丰眼前的景致,正值丰收之季,乡亲们披星戴月,晨光微露便出门劳作,夜幕低垂才满载而归。他们的脸庞上灿烂似满天星,此刻,他们心里只有一种想法:再苦再累,也要把田中的东西给收到家中。

然而,这丰收的黄金时刻犹如昙花一现,仅仅局限于这几日之内。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土地上,庄稼一旦完成了收割,便会被迅速地运回家中,在秋日阳光下晒干。紧接着,这些承载着汗水与希望的作物便迫不及待地要被转化为生活的资粮,匆匆进入市场,换取一家人的温饱与安宁。

秋税收取在即,不少已经晒干粮食的百姓们,此刻已然将粮食装进麻袋里,准备放在板子车上运到街市上进行售卖!

张屠户站在村口,目光落在那刚推着板车缓缓归来的李二狗身上,嘴角勾起一抹好奇的弧度,随即热情地吆喝起来:“嘿,李二狗,你这一趟贩的粮食,可卖了个好价钱?”

言语间,透着一股子乡邻间的熟稔与关切。而听到有个打招呼,李二狗这才抬起头来,板车上歪斜的空麻袋还沾着路上溅起的泥点。他抹了把脸上的汗,苦笑着摇头:“好啥呀!街市上杜家粮行压价压得狠,往常一石粮食能换半两银子的粟米,今儿只给四钱,说是什么‘朝廷新规’。”

说着掀开麻袋,露出里面饱满的谷粒,无奈着道:“你瞅瞅这成色,放往年早被抢着收了。”

张屠户眉头拧成疙瘩,手里的旱烟杆重重敲在鞋底:“杜家这群吃人不吐骨头的!上个月还说收粮价跟着市价走,这眼瞅着丰收了,倒玩起花样!”

就在说话之际,村里的种粮大户李十三此刻带着两个儿子,推着三个板车也走了过来,他立即问道:“李二狗,你这粮食卖啥价?”

李二狗无奈地叹了口气,指了指板车,说道:“十三哥,我刚从粮行回来,这粟米他们只给四钱一石,这价格压得太低了,我这一板车的粟米,本以为能多换些银钱,现在看来,跟之前一样,累死累活干一年,最后什么也没存下。”

李十三皱着眉头,吐了口唾沫,说道:“我这边也好不到哪去,我去了几个大点的粮行,他们收粮食压价都算了,还只给铜钱不给银子,说是今年收税要用银子,每天只有前三户的给银子,其他都给铜钱,可是朝廷今年收税只收银钱,这让我们怎么办才好呢!”

张屠户气愤地说道:“怕是这些街上的收粮大户们早就商量好了,收粮食价格也是一样,只给铜钱,需要银子的再用铜钱兑换银子。”

李十三看了看天色,说道:“谁说不是呢,之前三千铜钱兑换一两银子,如今得要三千三百铜钱才能兑换一两银子,还有价无市。”

李二狗闻言,猛地一拍大腿,脸上满是绝望:“这不是明摆着抢钱吗!我家那几亩薄田,忙活一整年,到头来连税银都凑不齐!”

说着说着,眼眶不禁泛红,甚至眼神中已然看不到丝毫的希望,他痛心疾首道:“我娘卧病在床,就等着卖了粮食抓药,如今这……”

张屠户将烟杆狠狠插进腰间,胸膛剧烈起伏:“走!咱们去县衙找杨大人说理去!他平日里最是体恤百姓,定不会坐视不管!”

“去不得!”

听到这话的,李十三一把拽住张屠户的胳膊,神色慌张着劝道:“这几家粮行的人放话了,谁敢聚众闹事,若是让他们知道了,以后不会收我们的粮食的,而且听说前些日子邻村的王三,不过是在集市上抱怨了几句,当晚就被杜家家丁拖走,到现在都生死未卜……”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得众人遍体生寒。一时间,三人相对无言,唯有秋风卷起地上的枯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尘土飞扬中,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人朝着村口疾驰而来。为首之人身着黑衣,腰间的玉佩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就在众人疑惑之际,对方却是当众喊道:“明府大人有令,各地街市都有朝廷官仓收购粮食,只要质量过关,绝不压价,各地粮行不得低于官仓价格,违令者,各乡里百姓可以直接给官仓衙役们反映。”

说完这番话后,骑马的人就离开向着周边的村里奔去!而一直在现场的几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李二狗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他激动地说道:“杨大人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这下可好了,我们的粮食终于能卖个好价钱了。”

张屠户也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啊,杨大人一心为我们百姓着想,这下那些粮行可不能再肆意压价了。”

李十三却皱着眉头,谨慎地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杜家那帮人可不会轻易罢休,他们肯定会想办法阻挠的。”

李二狗有些不解道:“难不成杜家这帮人比杨大人还厉害?他们连朝廷的命令,都敢违抗?”

张屠户叹了口气,说道:“二狗啊,杜家在清丰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肥肉。杨大人虽然一心为民,但俗话不是说的好嘛:县官不如现管,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

李十三也点了点头,说道:“张屠户说得对,杜家的家丁们个个凶狠,他们要是狗急跳墙,咱们这些老百姓可招架不住。杨大人虽然下了命令,但杜家说不定会想出别的法子来对付咱们。再说了,朝廷的官仓收粮,他们能收多少,我们先看看情况再说。”

李二狗被着两人的话给说动了,他不由的点了点头道:“是骡子是马,明天就知道了,明天早上我早些起来,再拉一板车粮食到街市上一趟,届时,官仓与粮行的粮价高低,自会见分晓……”